对于网下专业机构投资者而言,能够进入“白名单”,也是一份“荣誉”。
日前,中证协制定发布《网下专业机构投资者“白名单”管理指引(试行)》(下称《管理指引》),将具有示范作用的网下专业机构投资者列入“白名单”,并实施动态调整,以建设高质量网下投资者队伍。个人以为,该“白名单”制度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新股询价机制实施后,虽然保荐机构针对发行人发布的《价值投资分析报告》,对于参与询价的机构及个人投资者在报价时会产生一定的作用,但相对而言,网下专业机构投资者自身的研究能力、定价能力,以及对于发行人的发掘能力等显然更加重要。如果网下参与询价的机构研究能力、定价能力等不足,就有可能被保荐机构的《价值投资分析报告》,或市场的其他因素所影响,并有可能出现盲目报高价或压低报价现象的出现。
一只新股的发行,其定价的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定价过高,就会产生高发行市盈率、高超募等“三高”发行现象,既会导致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扭曲,也会造成市场宝贵资源的浪费。如果定价过低,那么又会产生发行人募资不足、相关募投项目投资受到 影响,以及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功能打折现象。
而且,无论新股是高价发行还是低价发行,还会产生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比如发行价格过高,有可能出现“破发”现象,并打击投资者“打新”的热情,进而可能波及到新股的正常发行。如果发行价格过低,又往往会引发市场的疯狂炒作。股价遭遇爆炒,高位买入股票的投资者往往会遭遇套牢之苦。
新股合理的发行价格,既能满足发行人的融资需求,避免“三高”发行现象的发行,又能防止某些低价发行新股遭遇爆炒的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新股合理的发行价格,能产生多赢的格局。
但一只新股发行价格要合理,又谈何容易。指数位置、市场情绪、行情发展、资金状况等,都有可能影响到新股发行价格的高低。此时,专业机构投资者的研究能力、定价能力就会发挥出来。
具体来看,《管理指引》涉及的内容包括申请进入白名单的条件、考核指标、分类管理、应用机制,以及其他规定等五个方面。其中的某些规定可谓面面俱到。比如考核指标包括股票主动管理能力、合规风控、调整项三大类。其中,股票主动管理能力方面,包括新股投研团队、新股绩效考核、新股报价与持有期限、主动权益账户资产管理规模、长期业绩等细分指标。合规风控方面主要包括上一年度刑事处罚、行政处罚和行政监管措施、上一年度相关自律组织措施。通过对纳入白名单机构的严格考核,形成能者进、庸者出的机制,这是值得肯定的。
对于网下专业机构投资者而言,能够进入“白名单”,也是一份“荣誉”。但个人以为,符合条件的网下专业机构投资者进入“白名单”固然是应有之义,但“白名单”仅仅只是一种“荣誉”,又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基于此,个人建议,为了提升专业网下机构投资者的新股研究能力与定价能力,有必要对进入“白名单”的网下专业机构投资者在新股发行配售时进行一定的倾斜政策。具体操作为,纳入“白名单”的网下专业机构投资者,在参与新股询价时,如果入围配售的,提升网下配售比例。也即进入“白名单”的网下专业机构投资者,参与询价时能够获配更多的新股股份。在“新股不败”神话频频上演的市场中,获配更多的股份,意味着有可能获取更多的利益。
个人以为,让进入“白名单”的网下专业机构投资者获配更多股份的举措,既是可行的,也是具备一定积极意义的。这一举措既是对相关机构投资者的“奖励”,对于没有进入“白名单”的机构投资者也是一种促进,所产生的效果同样也是积极的。
(本文作者介绍:独立财经撰稿人 在三大证券报等多家媒体发表文章数百篇)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