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40:年度GDP首破100万亿元的标志性意义,如何认识?

2021年01月18日22:11    作者:cf40  

  意见领袖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作者:CF40研究部宥朗

  1月18日,中国经济年报揭晓。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我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20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表示,“总的来看,2020年国民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稳就业保民生成效显著,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但同时应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

  宁吉喆指出,从2021年的情况看,支撑经济稳定恢复的有利因素仍较多,我国经济有基础也有条件延续稳健复苏态势。虽然当前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依然较大,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且正在显现

  2020年我国GDP

  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据统计,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01.6万亿元,历史上首次突破100万亿。在过去20年内,经济总量规模扩大至10倍。

  按照目前测算的年平均汇率折算,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7万亿美元左右,稳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经济的比重预计达到17%左右。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发展的差距继续缩小。

  “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又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这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标志性意义。”宁吉喆表示。

  不过,宁吉喆也强调,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仍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依旧较大,创新能力仍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即将出版的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书系新作《走向“十四五”》分析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面临三大变化:一是人口红利和低劳动成本优势趋于消失,二是后发优势不再,三是相对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改变。

  书中建议,面对国内外更加复杂严峻的形势,“十四五”时期的中国经济必须深入挖掘和充分释放强大国内市场优势,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具体而言,一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技能人才占比,加快培育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体系;二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壮大国内消费市场;三要构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四要提升金融体系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适应性和协调性;五要推进房地产金融改革,促进房地产业长期健康发展;六要以更高水平金融开放应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推动形成互利共赢局面;七要保持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2021年经济增长

  或将呈现“前高后低”态势

  2020年成绩来之不易,2021年前路又当如何展望?

  “受2020年基数影响,2021年经济增长将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CF40学术顾问、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近日在参加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博智宏观论坛月度研判例会时作出上述判断。

  许宪春分析表示,受2020年基数的影响,2021年一季度经济增速肯定比较高;二季度经济增速也比较高,但比一季度明显回落。具体来看,一季度经济增速大约在10%左右,二季度大约在8%左右;三、四季度经济增速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假如没有特殊情况的影响,正常水平在5.5%至6%左右。

  他认为,在判断2021年经济增长时,两方面重要因素不能忽视——

  一是2020年居民收入的较低增速会对2021年消费需求产生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住户调查数据,2020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0.8%,实际下降3.9%;前三季度名义增长3.9%,实际增长0.6%。显然,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均明显小于正常年度,这将对2021年居民消费支出增速产生影响。

  二是2020年全年特别是四季度出口的情况比较好,2021年可能不会那么乐观。2020年我国疫情控制较好,欧美国家的疫情还比较严重。在这样特殊的情况下,中国的产能得以迅速恢复,机电产品、防疫设备出口增速较快。如果2021年疫苗上市,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

  “所以,我们对2021年的经济增长需要持谨慎态度,尤其是由于2020年的基数较低,2021年的经济增速可能会比较高,不能因为表面上的经济增速较高而盲目乐观。”许宪春强调。

  最终消费支出超55万亿元

  扩内需要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

  鉴于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升,促销费、扩内需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稳增长的共识。

  宁吉喆称,我国人口规模居世界第一,中等收入群体也是世界最大的,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40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超过55万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也接近45万亿元,这将助推我国超大市场规模的优势进一步发挥。

  但由于国内疫情零星反复,消费分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加速了消费业态升级的势头。

  对此问题,CF40成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伍戈接受CF40研究部专访时表示,在疫情冲击下居民消费水平受到严重打击的情况下,202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通过“需求侧管理”扩大内需恰逢其时。目前来看,需求侧管理的主要堵点正是在于消费领域。

  伍戈表示,挖掘内需潜力,势必要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某种意义上看,现在许多需求受到供给侧原因的抑制,我们的教育、医疗、其他服务业等很多领域的供给严重不足,有时花了钱都未必能够买到理想的服务。”

  一方面是要通过完善就业制度、税收制度、转移支付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提高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提升社会整体的边际消费倾向;

  另一方面,是要通过供给端的持续发力,“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消费升级的趋势和潜力,为居民提供更为优质、更广阔的供给,以供给激发需求。通过增加有效供给,使得老百姓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能够更好实现。

  尤其是,从供给侧打破服务行业的一些垄断,使更多的微观市场主体能够参与到教育、医疗、其他服务业的市场之中,去提供更加有效的供给,能够使得整个老百姓的消费潜能被更好激发出来。

  伍戈分析认为,在中国未来老龄化的过程之中,会出现很多养老方面的消费需求,只要供给侧创造适当供给,这些需求都有可能被很好地激发出来,从而实现老百姓的福利。

  新增就业高于预期目标

  未来3亿农民工融入城市成为关键

  就业方面,宁吉喆在发布会上指出,2020年初至今,随着我国疫情控制总体走向平稳,政策帮扶持续显效,就业压力得到缓解。

  2020年年均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低于6%左右的预期目标。12月,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202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4%,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

  从新增就业数据来看,2020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显著高于9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完成全年目标的131.8%。

  “扩大消费最根本是要促进就业。”202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重申,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

  日前,CF40成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撰文《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就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与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等问题做出了系统阐述。文章三次提及“就业”关键词并表示,“货币政策以币值稳定为首要目标,更加重视就业目标……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方向,将就业纳入考量。

  促进就业掣肘何在?在CF40资深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看来,接近3亿农民工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成为问题关键。

  张斌表示,在与参照系对比中,中国最突出的差距是工业和服务业中的就业占比偏低,城市化率偏低,以及消费占比偏低。“造成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仍有接近3亿农民工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不能完整纳入就业统计。

  他分析认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将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带来人力资本积累和供给能力的巨大提升。而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社保、城市公共服务、土地、户籍等方面的政策做出突破性调整,让近3亿的农民工享受与其他市民同样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三大产业投资全部转正

  未来制造业或成投资引擎

  “去年,消费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投资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宁吉喆指出,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三次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基础设施投资都实现了正增长。

  据统计,2020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189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增速比1—11月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89264亿元,增长1.0%,增速提高0.8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1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2%。

  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全年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19.5%、0.1%和3.6%。在第二产业中,虽然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2.2%,但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其中,医药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对制造业仍带来较强支撑作用。

  CF40青年学者、红塔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对此问题分析表示,与制造业投资对应的工业产品产量和行业增加值来看,制造业投资继续向好的趋势问题不大。他判断,未来制造业投资取代传统的地产-基建产业链,成为驱动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

  “之所以这样判断,和主动补库存的道理是一样的。”李奇霖称,前期因为预期悲观,产能压得低,但出口好转后,订单过度饱和,然后企业才发现产能不足,海外产能也没完全恢复生产,所以只能由国内制造业企业做产能扩张,或者做存量设备升级改造。

  更关键的是,美国财政刺激和房地产的复苏还会进一步加强,疫情一时无法结束,海外工业产能大概率继续受限,再加上明年上半年制造业投资的基数也非常低,由此制造业投资大概率会继续上行

  “如果说2012年-2015年对制造业来说,面临着艰难的产能过剩、现金流枯竭压力,2016年供给侧通过去产能调整,活下来的基本是一批国内制造业龙头。到了当下,显然最需关注的是,在海外需求刺激和供给跟不上双重利好下,中国制造业即将出海,面向世界,一批世界级的制造业龙头企业正在孕育。”李奇霖表示。

  “再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同时,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也很重要,2020年投资在促进经济恢复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宁吉喆指出,未来还要加大有效投资的力度,把我国较高的国民储蓄率转化为实际投资的成果,同时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更好地发挥“三驾马车”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积极作用。

  本文参考来源:

  1. 《不容易!2020年全国GDP首破100万亿元,最全解析在这里》,北京商报,陶凤 刘瀚琳

  2. 《李奇霖:经济强势复苏》,奇霖宏观,李奇霖

  3. 《许宪春:2020年经济增速2.3%左右 2021年将前高后低》,经济参考报,博智

  附:

  CF40宏观医生2020年12月报告单

  文 | CF40资深研究员张斌 

  CF40青年研究员张佳佳

  宏观经济运行

  经济景气程度回落。12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1.9,较11月回落0.2个百分点。大型企业制造业PMI为52.7,较11月回落0.3个百分点;中型企业制造业PMI为52.7,较11月回升0.7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制造业PMI为48.8,较11月回落1.3个百分点。

  工业增速回升。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较11月回升0.3个百分点。分大类看,制造业同比增长7.7%,与上月持平;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较11月回升2.9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6.1%,较11月回升0.7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增加值同比增长11.1%,较11月回升0.9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增加值同比增长8.7%,较11月回落1.8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9.7%,较11月回落1.4个百分点。

  消费回落。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较11月回落0.4个百分点;汽车类销售同比增长6.4%,较11月回落5.4个百分点。1-12月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10.9%,较1-11月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回升。1-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2.9%,较1-11月回升0.3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1.0%,较1-11月回升0.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下降2.2%,较1-11月少降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的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同比增速0.9%,较1-11月回落0.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长7.0%,较1-11月回升0.2个百分点。1-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长2.6%,较1-11月回升1.3个百分点;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1.2%,较1-11月少降0.8个百分点。

  出口保持强劲,进口回升,贸易顺差扩大。12月美元计价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8.1%,较11月回落2.5个百分点。进口金额同比增长6.5%,较11月回升2.6个百分点。12月贸易顺差782亿美元,较11月扩大27亿美元。分国家和地区来看,对美国和欧盟出口同比增速为34.5%和4.3%,分别较11月回落11.6和4.3个百分点;对日本、东盟和韩国出口同比增速为8.2%、18.4%和16.4%,分别较11月回升2.6、8.4和6.9个百分点。

  CPI和PPI回升,核心CPI创历史新低。12月,CPI同比增长0.2%,较11月回升0.7个百分点。其中,非食品价格同比零增长,较11月回升0.1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同比增长1.2%,较11月回升3.2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增速为0.4%,较11月回落0.1个百分点。12月PPI同比增速-0.4%,较11月少降1.1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增速为-0.5%,较11月少降1.3个百分点;生活资料出厂价格指数为-0.4%,较11月少降0.4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外部经济持续改善。12月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为52.7,较11月回落0.4个百分点,仍保持在扩张区间;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为53.8,与上月持平。美国制造业PMI从11月57.5回升至60.7,欧元区制造业PMI从11月53.8回升至55.2,日本制造业PMI从11月49.0回升至50.0。CRB大宗商品现货价格环比增长3.8%。

  社融存量增速回落。12月M1同比增速为8.6%,较11月回落1.4个百分点;M2同比增速为10.1%,较11月回落0.6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为13.3%,较11月回落0.3个百分点。12月,新增社融1.7万亿,较11月减少0.4万亿。其中,政府新增债务(国债+地方债+专项债)0.7万亿,较11月增加0.3万亿;企业新增债务0.4万亿(包括地方融资平台企业新增债务),较11月减少0.5万亿;居民新增债务0.6万亿,较11月减少0.2万亿。

  ◆ 7天回购利率回落。7天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11月均值为2.34%,较11月回落28个基点。3个月SHIBOR与3个月国债收益率之差来代表的短期流动性利差较11月回升4个基点至0.30%;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1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来代表的期限利差回升11个基点至0.51%;10年期AA级债券收益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来代表的信用利差回落1个基点至1.76%。

  近期展望和风险提示

  ◆ 经济处于复苏阶段,大部分行业恢复到正常状态。其中,国外产出缺口带动中国出口增长,出口增长带动制造业利润和投资增长;密切接触型服务业仍未完全摆脱疫情影响。

  核心CPI处于偏低水平,国内总需求仍然偏弱。关注国外需求恢复大于供给恢复带来的工业品价格大幅上涨。

  未来国内经济的主要风险在于广义信贷增速过度下滑、基建投资和房地产市场过度下滑和金融部门风险集中暴露。

  诊断建议

  ◆ 需要宽松的政策环境支持总需求恢复,近期政策重点是保持较低且稳定的银行间市场融资利率进而保持较低的融资成本。

  通过多种形式的改革试验区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同的城市分别设立不同定位和功能的改革试验区,每个试验区初期可以侧重某一方面的改革。

  宏观经济运行检验报告单

  宏观经济环境检验报告单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专业智库,定位为“平台+实体”新型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

责任编辑:戴菁菁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