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大降48%、连收12张罚单,5600亿吉林银行麻烦不断

净利大降48%、连收12张罚单,5600亿吉林银行麻烦不断
2022年12月26日 10:29 市场资讯

  日前,吉林银行因“投资资金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被处以罚款50万元。且在一周内,吉林银行及相关主体共收到罚单12张,罚款合计44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该行今年以来累计收到罚单21张。

  在被通报受罚之际,吉林银行新任行长任职资格获得银保监会批复核准,董事长与行长之位尘埃落定。近年来,该行高管层频生变动,三年内三易董事长,2019年以来5位高管先后被“双开”,包括1位原董事长和4位原副行长。

  高管层动荡,吉林银行的业绩表现也不容乐观。今年前三季度该行营收、净利出现“双降”,净利润更是近乎“腰斩”。并且,提出多年的上市计划至今也尚未结出“果实”。

  一周连收12张罚单

  吉林银行(全称“吉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由长春市商业银行更名,吸收合并吉林市商业银行和辽源、白山、通化、四平、松原等城市信用社而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吉林省内唯一一家省级城市商业银行,吉林银行在当地经济及金融环境中有着重要地位。

  不过,吉林银行的内控问题频频被曝。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该行及相关主体已累计收到21张罚单。近期尤为密集,一周内共收到12张罚单,罚款合计440万元。

  12月6日,银保监会发布处罚通告,对吉林银行“投资资金未按约定用途使用”的违法违规行为处以罚款50万元。同时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

  12月2日,吉林银行长春东盛支行因“贷款资金未按约定用途使用”收到50万元罚单。11月30日,长春瑞祥支行同样因该案由被罚款50万元。两名相关责任人被予以警告。

  12月1日,吉林银行连收6张罚单,涉及总行与旗下分行。其中,总行因“监管意见整改落实不力;对股东入股资金审查不尽职,股东以非自有资金入股;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不准确”3项违法违规事实,受到140万元的处罚,长春分行因“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不准确”遭罚150万元。4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

  除了存在内控问题,吉林银行高管层近年来更是动荡不止。

  银保监会12月5日公告称,秦季章担任吉林银行行长的任职资格获得批复核准。据了解,秦季章系“零售之王”招商银行老将,2020年空降至吉林银行出任副行长。

  一年内,吉林银行董事长与行长双双变更。今年3月,该行原董事长陈宇龙因工作变动离任;4月,彼时的行长王立生接任董事长同时兼任行长;6月,王立生辞去行长职务,秦季章升任行长获董事会审议通过。

  拉长时间线看,吉林银行董事长之位可谓易主频繁。

  2019年11月,吉林银行原董事长张宝祥被通报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随后,原行长陈宇龙火速接棒升任董事长。直至现任董事长王立生“掌舵”,时间尚不足三年。另据其它媒体报道,王立生或将调任吉林省联社理事长。若属实,则该行四年内将四度更换“掌门人”。

  吉林银行除高管层频生变动之外,近年来更有多名高管“落马”。除原董事长张宝祥外,2019年以来该行4位原副行长王安华、杨盛忠、邰戈及王俊翔,先后于2019年7月、2020年12月、2021年4月及2021年11月被“双开”。今年2月18日,该行信贷与投资评审部原总经理陈洪波与个人金融部原副总经理王志刚双双被通报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此外,吉林银行的几大股东近年来轮番质押股权。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截至12月6日,该行有效股权质押数达49笔,总额超19亿元。并且,2022年半年报显示该行前十大股东中3家存在股权质押,其中两家高比例质押。

  具体来看,第二大股东吉林省金融控股集团质押比例为31.3%,第八大股东吉林省投资集团与第十大股东吉林市金泰投资(控股)两家公司质押比例均超50%失去表决权,分别达63.5%与75.15%。另外,企查查显示,第九大股东北京世纪融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有10条历史失信被执行人信息。

  净利润近乎“腰斩”

  11月30日,银保监会发布的《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办法》指出,对银行等机构从董监高治理、股东治理、风险内控等方面进行监管评估。以此作为标准,吉林银行多次触碰监管“红线”。

  《办法》提到,对于合规性或有效性指标存在问题持续得不到整改的机构,可视情况加大扣分力度。存在“股东虚假出资、出资不实、循环注资、抽逃出资或变相抽逃出资”、“通过提供虚假材料等方式隐瞒公司治理重要事实、资产质量等方面的重大风险”情形的可直接评定为最低级,限制其开展部分业务。

  对应到吉林银行一周内所收罚单,该行存在整改落实不力及股东以非自有资金入股的问题。今年6月,该行延边分行还因“违规通过以贷还贷方式掩盖资产质量”、“隐瞒不良贷款真实水平”遭罚。

  吉林银行在官网称,该行将推动“打造域内第一零售银行、综合公司银行、特色资管银行、现代数字银行”作为战略部署。但在近年高管层频繁变动,风险内控问题层出的环境下,吉林银行的经营业绩面临下行压力。

  截至今年9月末,吉林银行经营效益全线“缩水”,营业收入由上年同期的82.58亿元降至79.27亿元,净利润同比大降48.79%至7.04亿元。据梳理,其信用减值损失扩大3.96亿元,在两期净利润差距中占比过半,是该行净利润大幅下降的最大“推手”。

  事实上,吉林银行盈利能力承压并非一年半载。2019-2021年,该行净利息收益率依次为2.56%、2.48%与2.24%,净利差依次为2.41%、2.31%与2.17%,已连续两年收窄。

  联合资信对吉林银行出具的2022年跟踪评级报告指出,该行信用减值损失规模较大,整体盈利水平处于较弱水平。并且,考虑到贷款拨备仍面临较大计提压力,针对违约投资资产的减值计提有待提升,未来盈利水平仍将持续承压。

  贷款行业分布方面,吉林银行结合地方产业结构特征,将信贷资金重点投放于现代农业、医药、汽车及上下游制造业等支柱产业,同时投 向省内城投公司、房地产企业等。近年来,该行贷款行业集中度有所下降,最大十家客户贷款占比由2019年末的66.73%降至55.15%,但仍面临一定的行业集中风险。

  信贷资产质量方面,2021年,吉林银行不良贷款规模有所反弹,由56.74亿元增至62.01亿元。但得益于贷款规模的较快增长以及不良贷款的控制与化解,不良贷款率保持下降趋势,由1.89%降至1.79%。不过,其关注类贷款规模达441.16亿元且占比上升,信贷资产质量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重重忧患下,吉林银行上市进程一再推迟。据了解,最早在2014年年报中,该行就曾提出上市计划。去年《吉林省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再次提出,支持吉林银行加快上市发展步伐。然而,该行上市进程再未有新的进展。

  吉林银行将“打造全国一流现代城商行” 奉为公司愿景,面对诸多考验,该行能否得偿所愿?

  内容来源:行长要览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婉莹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16 信达证券 601059 8.25
  • 12-27 迅安科技 834950 13
  • 12-26 百利天恒 688506 24.7
  • 12-21 佰维存储 688525 13.99
  • 12-21 富乐德 301297 8.4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