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和特朗普在竞选中利用了哪些经济学原理?

拜登和特朗普在竞选中利用了哪些经济学原理?
2020年11月09日 07:00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理论与实际的高度融合,通过案例参透经济学原理,来新浪理财大学,看吴晓波《带你学点经济学》,财经大佬带你拆解经济学。

       拜登和特朗普在竞选中利用了哪些经济学原理? 

  随着候选人和选民的增加,“程序民主”会越来越远离“实质民主”。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北京时间11月8日晚,美国人总算可以确定将由拜登在未来四年领导自己的国家。

  尽管现任总统也就是本次大选的输家特朗普,仍摆出一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样子,但这并不妨碍美国人民的老朋友们——加拿大总统、德国总理、英国首相、日本首相等向新总统拜登发去贺电。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各国总统向拜登发去贺电(图源:BBC)

  本次大选的胶着叠加2020年的魔幻,让很多人有机会深入了解了美国的大选制度,今天小巴就借着这波热潮,从经济学原理角度为大家再做一波深入分析。

  有意思的是,在经济学家眼中,这一选举结果很可能只是“规则的胜利”,而非纯粹的“民心所向”。

  民调与反身性

  本次美国大选中,首先令人感到大跌眼镜的,就是继2016年之后,继续错得离谱的民调。

  比如说,在11月3日之前,几乎所有的民调都在暗示,民主党候选人拜登会迎来一场大胜。像佛罗里达和威斯康辛,民调早早预测拜登会大幅度领先。

图源:财新图源:财新

  然而现实是拜登丢了佛罗里达,而威斯康辛也是在最后关头才靠着邮寄选票勉强超过特朗普,和“大胜”的预期相距甚远。

  这种民调和事实的差距到底来自什么地方呢?

  有两个直观的解释,就是调查人的主观倾向和调查样本的偏差。

  众所周知,很多媒体和民调机构同特朗普的关系都比较紧张,所以在做调查的时候,可能主观上就倾向于拜登。但是调查这件事情,是很难像医学那样做双盲实验的,于是调查者本身有意无意的倾向体现到问卷设计和调查过程上,就是拜登占优。

  此外,民调往往是通过电话和网络来进行的,只有当被调查者同意的时候才会继续。

  而网上进行的民调就面临着严重的“自我选择”问题,也就是被调查者往往只倾向于回应自己喜欢的民调机构的问卷。那么显然,特朗普的支持者对亲拜登的民调机构也没有什么好感,所以更加不愿意披露自己的真实偏好。

  除此之外,经济学家们还提出了另外一种观点,几乎断绝了“民调会越来越准”的希望。

  这种观点说:民调的时候,选民可能会存在“策略性回复”。也就是人们可能会故意欺骗民调调查者,从而试图通过民调来影响其他人。

  原理是什么呢?

  因为民调和股票价格一样,存在“反身性”。也就是民调本身会影响人们的投票欲望,而人们的投票欲望也会反过来影响民调。比如说一个人实际上支持特朗普,但是他假装支持拜登,那么拜登的支持率就高了。

  而当拜登支持率足够高的时候,有些投票欲望不那么强烈的人就可能懒得去做投票这件事情了——既然自己支持的人反正会取得胜利,那么自己费这个劲做什么呢?

  这在经济学上又叫做“搭便车”。

  什么时候“搭便车”最有吸引力呢?自然是投票成本比较高的时候。

  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的肆虐,恰恰改变的就是投票成本。

  投票本身是一个公共场合行为,对于那些不习惯邮寄选票,而喜欢现场投票的人来说,去投票等于需要冒着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所以当得知自己支持的拜登民调远远超出特朗普之后,那么很可能就不去投票,等着在家里庆祝胜利了。

  事实上,可以从数学上证明,只有当投票人比较少,投票成本也很小的时候,真实地汇报自己对候选人的偏好才是有利的策略。而现在的美国显然不满足这两个假设中的任何一个。

  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拜登在摇摆州的胜利模式,无一例外的都是现场投票计票落后,而后来通过邮寄选票来险胜翻盘。这除了两党选民对邮寄选票这一形式的接受程度不同之外,也可能受到了特朗普支持者“策略性民调欺骗”的影响。

  民调的调查人员或许可以更加专业,通过专业化的问卷设计,和一些统计的抽样技巧来矫正样本偏差,但是对于这种策略性的反向操作,恐怕是无力回天了。

  摇摆州和阿罗不可能定理

  选举的本意,是选出民心所向的领导人。

  理想的状态下,具体的选举形式往往是不重要的,选出“真正的大多数”所拥戴的候选人才是第一要务,这个也被称为“实质民主”。然而,在候选人之间互相没有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选举的形式,往往就决定了选举的结果。

  也就是说,随着候选人和选民的增加,“程序民主”会越来越远离“实质民主”——这一点被诺贝尔奖获得者肯尼斯·阿罗用数学的方式证明了,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理”。

  阿罗不可能定理在2016年的美国大选中,就有体现。

  当时希拉里赢了普选,选票总数要比特朗普多280多万票,但是因为美国大部分州采用的是“赢家通吃”的选举人票制度:一个候选人赢了一个州,就获得该州的所有选举人票。

  50个州总共538张选举人票,而特朗普拿到了304票,远远超过半数,由此就任第45任美国总统。

  那么,到底是希拉里更“民心所向”,还是特朗普呢?本来一个直觉上非常容易回答的问题,反而变成由程序来决定了。

  在2020年大选中,这个问题其实是越发严重了。

  像威斯康辛州,拥有10张选举人票,是拜登和特朗普争夺的主要战场之一,但是拜登仅仅比特朗普多了 0.6%的选票,就将这10张选举人票收入囊中。

  这一选举制度导致美国总统竞选的时候,往往对自己的铁盘州不屑一顾,而专注于竞争“摇摆州”。

  选票套利和社会选择理论

  更重要的是,这其实也让居民的投票价值,产生了巨大的差别。

  比如加利福尼亚是民主党的铁盘,一个民主党人在加利福尼亚投一张票,可以说意义不大。因为多一张或者少一张,民主党依然都会拿全加州的55张选举人票;但是同样是这个民主党人,如果住在密歇根或者威斯康辛,就完全不同了,他可能和另外少数的民主党选民,就决定了该州的选举人票是归拜登,还是归特朗普。

  一个人仅仅因为居住地的不同,就导致了自己选票价值事实上的巨大差异,这就有了“选票套利”。以至于有人戏言:

  如果民主党想要占领更多共和党的地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加州的高科技公司匀一匀到中西部去,这样这些公司的职员就可以稀释这些共和党传统上占优的选民,从而让该州“翻蓝”,成为民主党占优势的州。

  经济学中,选举投票,属于社会选择理论的研究范畴。下面这个图,就可以展示在三种不同、但是又都看起来很公平的投票方式下,候选人A和B的选举结果在不停地变化。

图中有两个区域,区域1和区域2,其中区域1有3个人,是大区,而区域2有2个人,是小区。图中有两个区域,区域1和区域2,其中区域1有3个人,是大区,而区域2有2个人,是小区。

  按照美国大选的赢家通吃的制度,1区有三张选举人票,2区只有两张,所以1区的结果就决定了整体的结果,显然1区有两个人选A,A获得全部的三张选举人票,而B只有2区的两张,所以A是胜利者。

  按照全民普选,一人一票的话,显然只有1区的两个人投A,另外三个人都投B,B是胜利者。

  而如果全民普选,但是投票需要一些时间和精力,需要消耗2点效用。那么因为A的支持者都在1区并且偏好非常强烈,而B在2区的支持者又非常温和,不愿意花费2点效用去投票,那么最后投票的只有1区的三个人,A又是以2:1获得胜利。

  三种不同的制度安排,导致胜利者在A和B之间不断变,那到底A和B谁是“更适合”的领导人呢?

  这不仅仅是我们这个小例子里的难题,现在的美国大选制度,也面临着这个问题。

  *根据《美国宪法》,美国各州公民先选出该州的选举人,再由选举人代表该州投票。由于选举人团只能依照普选结果投票,比如拜登在该州普选获胜,那么该州选举人团理论上只能全部投给拜登,但依各州规定有所不同,亦有跑票的可能。2016年依照普选结果,希拉里vs特朗普的选举人票数应为232:306,但随后有选举人背弃誓言,因此最终呈现结果为227:304。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11 明新旭腾 605068 --
  • 11-11 仲景食品 300908 --
  • 11-11 中控技术 688777 --
  • 11-09 康平科技 300907 14.3
  • 11-09 汇创达 300909 29.5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