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前线理论圈
市域层面具有承上启下的治理优势,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心环节,以法治方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可以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我国经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从而衍生出三种社会风险:传统的自然风险、非传统的工业风险和新型的网络科技风险,具体表现为五类风险:政治安全风险、社会治安风险、重大矛盾纠纷风险、公共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
各类风险交织堆叠,很大程度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安全。夯实筑牢基层社会治理根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必须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嬗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建设发展轨迹,是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在社会治理中的具体实践。
从管理到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体现得更加到位,具体表现为:从单一治理主体转向多元治理主体,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从治理方式的行政化管理转向法治保障,引导治理主体利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解决社会治理遇到的问题;从重在事后治理转向事前治理,治理环节向前推移。
我国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制度有效运转、不断释放出治理效能的关键也在基层。
市域层面具有承上启下的治理优势,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心环节,以法治方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可以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一方面,市域社会治理规范体系较为完善,地方政府也有主导经济发展方向、选择治理方式的空间,具有基层不具备的治理优势。
另一方面,市域社会治理作为中心环节,具体的治理政策、计划、方案等原始素材与实践经验均源于基层,治理主体可以聚焦基层治理的诉求,将制定的治理政策、计划、方案等交由基层实践并检验,进而对本区域的治理理念、方式予以调适。在此过程中,需要形成更为完备的市域社会治理规范体系,从而更好发挥统筹引领作用。
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市域社会治理是顶层设计的具体布局、落实,又直面社会治理各类问题,具有化解社会矛盾风险的独特能力与优势,从而有效降低社会治理成本,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首先,市域层面的风险化解能力更强。市域层面是发现、排查、解决社会矛盾风险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治理层级,具有最优治理半径和政策边际效应。
其次,市域层面的矛盾风险化解效率更高。市域层面具有较为完备的社会治理体系、更强的统筹资源力量和更大的政策调整空间,可以在第一时间预警、研判、处置各类风险。
最后,将矛盾风险化解于市域层面的影响更小。将重大矛盾风险解决在市域层面,可以防止单一风险演变为复合风险、潜在风险演变为现实风险,从而管好控好聚集性、扩散性、流动性风险,将一城一乡的平安汇聚为国家整体的长治久安。
作者:李鄂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孟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节选自《前线》杂志2024年第12期,原标题为《以法治方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王晓方
网络编辑:刘卫东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