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下午,“时代楷模”杨士莪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来国防科技大学举办专场报告会。听过报告会,气象海洋学院师生深受感触,对于这位扎根水声科学教育70余年,为我国水声科学和水声科技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学术界泰斗、人民教师充满了敬仰和感动。
该院某教研室主任马树青是杨老先生的学生,2004年至2011年期间,杨老先生作为马树青的硕士和博士生导师,言传身教、不辞辛劳,常以70多岁高龄带领着一帮年轻学者出海试验。
马树青回忆,2008年暑期,当时某科研项目进入攻关期间,团队集体赴黄海某小岛开展海上试验。为能更好地指导试验任务并给大家加油鼓劲,已经77岁高龄的老师一直和团队成员在岛上同吃同住,甚至一同登船开展试验任务。当时海况较差,小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犹如过山车一样晃动,但老师毫不在乎自己的高龄和超身体负荷的工作量,手把手指导布放回收设备。在某天试验顺利完成返程期间,他们拍照合影留念,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今天听完老师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一瞬间,我仿佛读懂了他‘愿得此生长报国’的‘无我’情怀,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以忠诚淬炼拳拳爱国心。” 话至此处,马树青早已热泪盈眶,“此刻我想到了一句话:科大人心中都有一把火。我想,正是无数像老师这样的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孜孜不倦、代代传承,才为我们心中的火焰孕育了充足的底蕴,并不断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有一种怀念,叫传承!今年3月,到哈工程水声工程学院参观调研时,便被杨老先生‘做人做事做学问,为船为海为国防’这14字的育人理念和奋斗精神所感动。去年10月,先生还专程到学校参加‘2023海洋科技前沿国际会议’ ,并为学院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上了一堂课,将人生中最后一场讲台讲课留在了国防科大,这不仅是对学院的深情关怀和殷切期望,更是对莘莘学子的精神传承。这里有先生的学生,更有数不胜数的海天学子。许党报国,奋斗终身,传承前辈精神,新时代科大学子当义不容辞!我们要接过前辈的衣钵,将‘测天探海,奋斗强军’的使命责任扛在肩头,为海洋强国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不懈奋斗!”该院领导在座谈会上发表感言。
前不久,该院“沧溟慧耳”团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上荣获金奖,他们的研究方向就是致力于用智能声呐系统守护海洋平安,将人工智能融入到水声探测定向、定位、识别全流程中。报告会一结束,团队成员便自发组织谈体会、话感悟。
“我们团队中很多海洋专业的同志都是受杨院士的精神感召,才坚定了水声研究的信仰。非常庆幸有杨院士这样无私的前辈为水声事业铺平道路,同时也见证了老一辈‘哈军工’人在困难面前毫不畏惧的奋斗姿态。作为一名海天青年学子,更应不畏艰苦,用自己的青春智慧为水声研究贡献力量,将杨院士的精神传承下去。”学员王求实发言道。
话音未落,学员朱鑫洋接过话题,“我们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进行水声探测领域的探究。我深刻理解到只有踏踏实实扎根一个领域,才能作出突破和创新,过程虽然艰难,但受到杨院士‘一生听海,为国奉献’精神的感召,我们撑过了每一个加班完成工作的黑夜,每一次进度受阻时的煎熬,每一次实验失败后的挫败,最终迎来了收获。我坚信以这股攻坚克难、挺膺担当的劲头作为精神图腾,任何困难都阻止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
听完学员们争先恐后地发表感想,团队指导教员张文徐徐说到,“杨院士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高尚的科学家品格,为我们树立了科研工作者的典范。他的一生,是肩负使命、为国听海的摆渡人,是攻坚克难、潜心治学的耕耘者,是心系百姓、鞠躬尽瘁的奉献者,激励着我们在科研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我们要将杨院士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科技强国梦贡献青春和智慧。”
“烨烨其士,护千桅篷帆守镇疆海;菁菁者莪,开一派学问听寻水声。”斯人已逝,但其开创的水声事业和坚守的铸魂育人精神,犹如茫茫大海上高耸的灯塔,指引着济济后来者,共同守护祖国的辽阔海疆……海天人也必将“以知其难而为之”的苦干实干扎根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将前沿科技带去深海远洋,将汗水挥洒在基层一线,为强国强军作出更大的海天贡献!
文字 | 彭思源 张文 马树青
图片 | 张文 马树青
学员编辑 | “前哨”新闻写作俱乐部 黄坤翔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