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国防报
冬日的中原大地细雨霏霏,片片黄叶在风中飞舞,仿佛诉说着无尽的思念。
这天上午,黄焱又一次来到位于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下马村村北的墓地,祭拜她的姥爷王成德烈士。
“前些年,是我陪着母亲找到姥爷的。现在母亲走了,我要像她那样隔段时间来祭拜姥爷。”回忆和母亲王庆梅一起寻亲的过往,黄焱说,“是无数热心人帮我们找到亲人的。”黄焱的感慨,引出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寻亲故事。
在王庆梅3岁时母亲告诉她,父亲在淮海战役中牺牲了,年仅27岁。那时的她,还不懂“牺牲”的含义。在王庆梅童年印象里清晰记得,母亲和两个伯父为寻找父亲的遗骨经常四处奔走。后来,母亲找人画了张父亲的画像挂在家中,直到弥留之际,仍不忘叮嘱王庆梅:“不管多难,都要找到你父亲,接他回家。”
从此,寻找父亲成了王庆梅最重要的一件事。可除了父亲的那张烈士证明书和画像外,没有任何其他线索,几年奔波下来,也没有一点头绪。
2009年夏天,在家里观看电视剧《保卫延安》的王庆梅,突然发现剧中那个“铁血指导员”王成德和父亲不仅同名同姓,经历也十分相似。于是,赶忙从柜子里找出父亲的烈士证明书。她一边核对一边抹泪,直觉告诉她,剧中的“王成德”可能就是自己的父亲。
王庆梅想方设法联系上剧组。没多久,剧组发来王成德烈士生平:王成德,1921年9月生于焦作市下马村,贫农。1946年6月参加革命,1947年8月,在博爱县寨卜昌村加入晋冀鲁豫第九纵队。由于有文化、作战勇敢,不久被任命为二十七旅某连指导员。
看到这些和父亲烈士证明书上完全一致的信息时,王庆梅泪如泉涌。这个意外发现,让她兴奋不已,她决定顺着这条线索继续找下去。
在女儿黄焱陪伴下,王庆梅来到寨卜昌村(今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走访村里老人。听说父亲从这里出发参加了解放洛阳战斗,母女俩又赶到洛阳,找遍周边烈士陵园,仍然没有父亲的信息。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又熄灭了,但执着的王庆梅没有放弃。她到民政、史志等部门求证,到湖北、陕西、河北等地找寻,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王庆梅寻父的故事感天动地,有关媒体以《“铁血指导员”王成德,是不是我的父亲》为题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不久,王庆梅接到晋冀鲁豫第九纵队纪念馆的电话,说他们发现了她父亲的信息。如获至宝的王庆梅,立刻动身前往纪念馆。
在一张发黄的合影照片上,王庆梅发现了和父亲的画像十分相似的人。随后,纪念馆联系到当年几位支前民工和3位曾参加淮海战役的老兵。一位老兵告诉王庆梅,解放洛阳后部队南下到安徽双堆集参加淮海战役,许多战友都牺牲在那,里面有没有她父亲,可以去看看。
2018年10月4日,73岁的王庆梅在家人陪同下,忐忑不安地来到淮北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在英名墙上,王庆梅找到了“王成德”的名字。
“父亲,女儿庆梅来看您了!”王庆梅跪在地上嚎啕大哭。
这一天,她等得太久了;这些年,她找得太辛苦了。
夙愿了结,此心便安。王庆梅终于可以告慰九泉之下的母亲了。尽管工作人员告诉王庆梅,陵园里只有王成德烈士的名字并没有遗骸,但这对王庆梅来说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找到了父亲。
“父亲,咱们回家吧!”离开陵园时,王庆梅特意从陵园里掬了一捧土,要了一块红砖。回到家,她购买一套新寿衣连同泥土和红砖,放到了母亲的墓里。
今年春天,王庆梅走完79年的人生历程,但她执着寻亲的故事仍在中原大地流传。焦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表示,他们将依托科技和社会力量,动员更多爱心人士参与进来,为更多烈士家庭找到亲人。(■刘 磊 胡彦伟 本报特约记者 辛振乾)
责任编辑/ 卢军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