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
刷销量、给好评、涨粉丝、造热点……一段时间以来,“网络水军”走入公众视野,他们如同隐于暗流的推手,悄无声息地操控着网络舆论,加剧着网络暴力的蔓延。近日,央视新闻《向网络暴力亮剑》系列微视频,剖析多起网暴典型事件及其背后的“水军”链条,揭开了网络水军的神秘面纱。
网络水军,又称网络枪手,这个听起来似乎有些神秘的群体,实际上却是由一群被雇佣的网络写手组成。他们利用自己的账号,通过伪装成普通网民或消费者,在各大社交媒体、论坛、博客等平台上发布、回复和传播特定信息,以达到操纵舆论、制造话题、甚至攻击他人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水军”愈发普遍,已成为网络空间一个不可轻视的负面因素。
“网络水军”之所以猖獗,根源在于其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商业模式和产业链条。其运作机制核心在于批量制造虚假信息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公众情绪。他们精心策划话题,利用网民的从众心理和情绪化特点,引导公众形成特定的观点和态度。这些信息可能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旨在引发公众关注并制造舆论压力。同时利用技术手段,如自动化工具或人工操作,在短时间内发布大量口径高度一致的评论和点赞,以此制造虚假热度和舆论压力。
根据公安机关网安部门的通报,截至2023年12月,已侦办“网络水军”相关案件800余起,涉案金额总计80余亿元。
在网络水军的产业链中,有专门的任务发布平台或网站,这些平台会提供各种“刷单”任务,如关注账号、点赞、转发推文等。这些任务通常被明码标价,并有专门的客服人员负责接单和管理。一旦接收到任务,就会有大量网络水军开始行动,他们利用自己的账号进行批量操作,以达到任务要求的效果。
如河南省新乡市公安局成功端掉的特大“网络水军”犯罪团伙,不仅拥有大量“网红”“大V”账号,还以明码标价的方式,兜售热搜服务,只需5万元“宣传费”,即可轻松登上热搜榜。这种明目张胆的商业操作,不仅严重扰乱了网络生态,更是对公众知情权和选择权的一种赤裸裸践踏。
“网络水军”的危害性不仅体现在其对热搜榜的操控上,更在于其对网络舆论环境的深度干扰。
在社交媒体上,一条原本普通的消息可能因为网络水军的介入而迅速发酵,成为热门话题。如重庆“胖猫”事件中,“胖猫”姐姐刘某在平台购买流量,扩散传播“胖猫”与谭某之间的片面信息来提升热度,以达成个人目的。
这种“羊群效应”使得网络水军能够轻易操控网络舆论的走向。此类行为不仅侵犯了个人隐私,损害了消费者权益,破坏了市场秩序,更重要的是,扰乱了网络舆论,加剧了网络暴力的蔓延。此外,网络水军还可能成为境外势力渗透和颠覆国家政权的工具,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网络水军推动网络暴力的例子比比皆是,央视新闻《向网络暴力亮剑》中提到的“血衣案”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该家长编造孩子被老师体罚吐血的谣言,并雇佣网络水军助推微博,使其迅速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和舆论争议。尽管最终谣言被澄清,但已对涉事老师造成严重伤害,其个人信息被泄露,遭受人肉搜索和舆论攻击。
“网络水军”呈现出专业分工化、组织产业化等特点,行为更具隐蔽性、顽固性、危害性,而对“网络水军”的治理又具有紧迫性。所以,网络水军的治理不是单一部门就能完成的,需要全局性把握,实现多领域、多主体、多手段、多技术工具的协同联动治理。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明确界定网络水军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在2023年9月,“两高一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明确将组织“水军”“打手”实施网暴的,列为从重处罚的五种情形之一,将组织指使人员在多个网络平台大量散布侮辱、诽谤信息,社会影响恶劣的,列入适用公诉程序的情形。
强化监管力度。近日,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针对操纵榜单行为,提出提升榜单透明度,打击操纵榜单行为,健全水军刷榜、水军账号等违规行为、账号检测识别技术手段,严管不法分子恶意利用榜单排序规则操纵榜单、炒作热点行为。同时监管部门应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对网络水军的监测,加大打击力度,依法严惩其违法行为。
加强平台自律。制定严格的规则审核和管理用户账号,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同时加强对用户发布内容的审核,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网络水军的治理工作,提升公众对网络水军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通过宣传教育、志愿服务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网络水军的认识和抵制意识。
有效根治“网络水军”这一顽疾,需社会各界携手并进,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守护好网络空间的清朗与秩序,确保信息的真实流通与舆论的健康发展,让互联网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增进人民福祉的正能量平台。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