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是粤港澳大湾区全运会(十五运)倒计时一周年的日子。大家在热盼全运会的同时,纷纷加入到运动的行列当中。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近一段时间,羊城的运动项目又“上新”了,无论是传统内容的复兴,还是来自欧美的小众项目,如今都在羊城备受热捧。减压、流汗、燃脂、社交……总有一样,会让你受益匪浅。把握潮流风向标的你,不妨亲身体验一下这些新兴的体育项目。
匹克球
无门槛易上手迅速风靡青年群体
在十余米的球场上,雷先生和对手站在球网两侧,手握球拍激烈地回击着对方打来的塑料球,场地里不时传来“嘣嘣”的击球声和欢呼声。
双人羽毛球场大小的场地,使用长方形大号乒乓拍击打塑料网球,这项看似“三不像”的运动叫作匹克球。这项运动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源于美国西雅图,如今正在广州掀起热潮。
他们的教练卢晓光是酷塞匹克球俱乐部的主理人之一。去年1月,他首次接触匹克球,就被深深吸引。“我和合伙人都是羽毛球爱好者,当我们发现这项新兴运动时觉得特别有趣,它适合不同年龄和水平的人来玩。”
经过一番考察和筹备,去年7月他们的球馆正式向市民开放。如今只要是休息的时间,球馆内人头攒动,击球的“嘣嘣”声和欢呼声十分热闹。
匹克球有何魅力?首先是没有门槛:规则轻松易学,适合所有人参与;无需特殊场地,在平坦的硬质地面上,简单划线、拉网便能成为比赛场地,社区和院子都可以随时开打。
“上手快、运动强度低、对新手友好”是匹克球流行的关键,卢教练说:“很多新手只要玩两个小时,就能和老手打得有模有样。”不同水平的玩家在球场上同台竞技、共享乐趣,这在传统球类运动中是少见的。
此外,匹克球可以单打、双打或混双打,只需两到四人便可开局,适合各类社交场合。相比多人运动,匹克球的“亲民”特性让它迅速成为热门的团建运动。
“90后”选手雷先生对此深有感触,他是旅游行业从业者,自从接触了匹克球,每晚有空就要来打几局。有乒乓球基础的他,形容匹克球的体验就像“降维打击”,甚至能替代很多健身方式。
有趣的是,与北美主要由中老年人组成的匹克球人群不同,在中国匹克球吸引更多的是年轻人。据卢教练观察,“20岁至40岁的上班族、学生和自由职业者是广州匹克球的主要消费群体。”
为让更多市民了解匹克球,卢教练和团队在商场和户外场地举办体验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市民参与。他认为,去年匹克球在广州的认知度大约只有20%,今年大约已达到40%,这让他看到了匹克球在城市走红的趋势。
如今,匹克球已成为全球玩家数量蹿升最快的新兴运动之一。今年的巴黎奥运会,匹克球作为表演项目亮相奥运会,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高强度高燃脂强效解压好“上头”
在四面封闭的场地内,玩家手握特制球拍,将小小的橡胶球用力击向墙壁,球在墙上反弹,玩家接球。这种对着墙打、可以一人参与的独特运动就是“室内运动之王”壁球。
随着壁球在广州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壁球馆尽情挥汗。
去年7月,广州市天河区的行运会壁球馆正式创立,如今已成为附近年轻人放松解压的新场所。
“我小时候就通过电影和电视剧接触到壁球这项运动,一直觉得很酷。”行运会壁球馆的主理人张先生说,“本世纪初壁球在香港就是一项很流行的运动,但广州的壁球场馆很少。”因此他决定创立壁球馆,既满足个人需求,也希望推动壁球在广州的发展。
壁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兼具高强度锻炼效果,教练员莫指导介绍:“壁球的运动量非常大,一个小时的消耗可达700-1000卡路里,甚至是网球的3至5倍。”
除了燃烧热量,壁球也是解压利器。独特的击球方式和封闭场地特别适合上班族放松身心。“当你将球快速打向墙壁,那种反弹的力量非常解压。特别适合那些工作紧张、想放松的人。”莫指导说。
记者当天也亲身体验了壁球,发现这项运动很“上头”——每次击球后发出清脆的声音,很解压。壁球场地小、节奏快,能够迅速提高心率,并且调动全身肌肉参与,短短几分钟下来,记者已经气喘吁吁,浑身冒汗。
在附近上班的梁女士是壁球馆的常客。她告诉记者,夏天在空调场地内运动非常舒适,她很快就爱上了壁球运动。“我以前没有接触过,但上手特别快,只要十来分钟就可以开始打了。”梁女士说,她和朋友每周都会来打一两次。
根据规则,壁球场地既适合独自练习,也适合双人对战,是一项“可i可e”的运动。去年10月16日,国际奥委会正式宣布壁球成为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新增项目,壁球将首次亮相奥运赛场。借助“入奥”的良机,行运会壁球馆正积极推动各类青少年和全民健身赛事,努力吸引更多市民加入壁球运动。
“广州的壁球市场还在起步阶段,但随着2028年奥运会的临近,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其中。”莫指导提到,香港拥有众多壁球馆,早已形成浓厚的壁球文化,广州有望逐步跟上这一趋势。
无线电测向
时隔32年重回全运会大家庭
拿着测向机穿梭于大自然之中,寻找时有时无的信号源,这是什么运动?这就是被称为“猎狐”的无线电测向。
与其他新潮运动项目相比,这项将科技与竞技结合的运动更像是一个复兴的运动项目。比赛在旷野、公园等地开展,选手手持无线电测向机,采用徒步、奔跑等方式,迅速、准确寻找能发射无线电波的小型信号源。在规定时间内,找满指定台数、使用时间少者为胜。很多选手把信号源比喻成“狐狸”,因此这项运动又被称为“猎狐”。
记者从广州无线电协会了解到,无线电测向运动在广州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目前广州市中小学学生每年参与不同级别无线电测向比赛的人数达数万人,全市百余所中小学都开展了这项活动。
“这是一项手、脚、眼、耳、脑并用的项目,体能与智力相结合。”广州无线电协会相关负责人说。
无线电测向的参与门槛也不高,普通的测向机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参加比赛,而且每年各级赛事种类丰富,有很多机会可以展现自己。
据悉,明年十五运群众组的比赛就设有定向项目,分为无线电测向和定向两个部分,无线电测向将产生男子团体和女子团体两块金牌。团体赛包含3.5MHz短距离个人赛、3.5MHz标准距离个人赛、144MHz短距离个人赛、144MHz标准距离个人赛4个小项,以各队4个小项名次之和排名。
其实,在第六届和第七届全运会中都曾设有无线电测向这个项目,明年的十五运会将是无线电测向时隔32年重新回归全运大家庭。
板式网球
更具策略性和变数比赛更具观赏性
第一次见到板式网球的人都会好奇:为什么场地四周要围着玻璃墙?难道不怕球把玻璃打坏吗?其实,这正是板式网球的特色,也源自它的由来。
当年在游船上,旅客们围起挡板和网来打球,以防球落入大海。1969年,在墨西哥出现了首个陆上板式网球场地,随后项目在西班牙和拉美地区风靡。
板式网球与传统网球虽然相似,但独特的玩法带来了截然不同的体验。首先,板式网球的场地仅为网球场的三分之一大小,四周被玻璃墙环绕,使比赛更紧凑。玻璃墙的反弹规则允许球在碰到墙后继续比赛,这增加了策略性和变数,让比赛更具观赏性。
去年7月成立的广州叻板式俱乐部是广州首家板式网球俱乐部。在俱乐部里,记者看到几位外国选手正激烈地比拼板式网球,现场一片欢声笑语。
教练员杨指导介绍,板式网球于2017年左右进入中国,起初主要在少数城市的外籍人士中流行。近年来,板式网球逐渐走进了国内年轻人的视野,成为一种新兴潮流运动。“板式网球的快速回弹和紧凑的节奏充满趣味,是吸引人们参与的关键之一。此外,板式网球规则简单,新手只需一节课的指导即可上手。”
广州叻板式俱乐部选址在广州塔下,不仅交通方便,还能让球友们在运动中欣赏美景,成为俱乐部的一大特色。
板式网球多为双打,两人并肩作战的配合不仅增加了乐趣,还能培养团队精神,是单打网球难以比拟的体验。“板式网球的氛围轻松,不像网球那样强调技术难度,很多人带着放松的心情来体验,最终爱上了这项运动。”杨指导说。
这里不仅是一个运动场,更是一个国际化的交流空间。许多外籍人士和本地年轻人通过这项运动结识,分享心得,拓展社交圈,促进文化交流。杨指导介绍,由于场馆距离展馆不远,今年广交会期间,许多外国人白天参展,晚上便来到这里放松。一位参展商表示,看到熟悉的板式网球场地让他有了回到家乡的感觉。在这里,他们结识了新朋友,将这项运动的国际化氛围带到了广州。
除了日常的球友互动,俱乐部还积极组织各类赛事和活动,推广这项运动。杨指导介绍,俱乐部定期举办邀请赛和中外交流赛,每周还安排周赛,吸引本地和外籍球员参与,增添比赛氛围,提升大家的运动热情。
专家说新兴体育项目
将促进体育与文旅融合
对于如今各类受到普通人群追捧的新兴运动项目,新快报记者与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谭建湘、广州体育学院教授王钊两位专家对话,探寻运动流行背后的秘密。
谭建湘认为,从市场角度来说,新兴的体育项目具备极大的商业价值和推广价值,因此要通过大众消费,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以匹克球为例,这个项目上手快,对场地要求小,非常适合开展和推广。就像之前的霹雳舞、小轮车等等,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一些新兴项目都有进入奥运会的可能。
王钊则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已从传统的竞技体育转变成生活方式,体育与生活的结合、与娱乐化的结合越发紧密。新兴运动的出现对体育管理和推广有了新要求,对赛事、场地的执行标准都是新挑战。
“下一步,体育部门应该对这些新项目进行重新梳理和规范,推动新标准的制定。相信未来,新兴体育项目在推动体育与文旅融合发展方面会有明显作用。”王钊说。
来源:新快报记者 梁贤安 高京 郭思杰/摄
编辑:韩冬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