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贷后圈
对于催收机构的选择,国有银行的监管要求更严,更注重风险控制;股份行更注重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在技术与数字化方面要求更高。
经济下行,借贷人还款压力增大,银行回款风险上升,降低不良资产率、化解经营风险成为银行贷后管理重点,“催收”便在这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贷后管理案件数量庞大,银行人力资源有限,因此委托第三方机构催收成为行业趋势。
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愿意选择哪些催收公司,这些催收公司有什么共性,除了传统的催收公司还有哪些机构提供催收服务……
贷后圈通过查阅18家全国性银行的公开信息,整理成‘国有&股份银行委外催收机构清单’,对这些问题做了初步整理分析,供大家参考(文末附免费下载)。
*注:本文研究对象为6家国有银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讨论语境和结论都以此为背景。数据均来自各大银行官方网站或官方招投标平台,统计于2024年11月。
老牌催收公司优势明显,
21家催收公司被十余家银行选择
在对近千家委外催收公司的深入分析中,我们发现有21家公司频繁被银行选择。其中,深圳万乘、广东浩传、浙江锐拓等公司,同时赢得了超13家银行的信赖和青睐。
图1
我们对这21家被高频选择的催收公司做了进一步调研:
图2
通过对客户数量、注册和实缴资本、注册时间、分支机构数量等方面的比较,不难发现这些机构普遍成立时间较早、注册资本较高、分支机构众多。
同时,我们分析了多家银行委外催收的招标文件,总结出这些机构至少还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具备催收资质,已依法取得国家相关登记注册主管机关颁发的证照;
2、拥有类案服务经验,至少具备1家商业银行的类似委外催收项目经验;
3、商业信誉良好,未被“信用中国”网站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未被“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4、财务状况良好,具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能提供经合法审计机构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
5、经营合法,近年来没有重大违法记录、未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
不同银行催收机构数量差异大,
“广撒网”和“深度合作”共存
据统计,18家银行委外催收机构具体数量如下:
表3
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建设银行的委外催收机构数量均超过100家,催收机构的规模、业务范围和所处地域各有不同。
除了与催收公司合作,这几家银行同时也与多家律所保持合作关系。
其中,建设银行还根据个人消费类逾期、个人住房类逾期、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等不同的业务类型,选择不同催收机构。
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招商银行、恒丰银行、渤海银行合作机构数量明显偏少,均未超过50家,这些银行更愿意选择与少数催收机构保持深度合作。
如果从表单数据来看,中国银行原本合作公司有数百家,但细究后会发现,不同支行选择的供应商几乎都是头部企业的分支机构。
近千家催收机构中,
国有大行与股份行各有偏爱
通过分析不同银行选择的催收机构,我们发现同时服务4家以上国有银行的催收机构共有16家。
图4
除了图1中的催收“大户”,一些催收公司在国有银行服务榜单上脱颖而出,6家国有大行中至少有4家与其建立了合作。
这包括:厦门煌隆、深圳恒源昊、高柏(中国)、内蒙古鑫众赋。其中,厦门煌隆共服务7家银行,就有5家为国有银行。
除了部分头部企业,这4家催收机构也受到了股份制银行的青睐:华道数据、和君纵达、辽宁盛恒律师事务所、上海迪扬。12家股份制银行中,有7家以上选择了他们。
其中,华道数据的9家客户及和君纵达的8家客户,均为股份制银行。
表5
除华道数据与和君纵达外,一些催收公司也同样展现出了客户同一性。
广西元鑫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苏州贵和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众焱普惠科技有限公司、众势信用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均没有参与国有银行的催收,仅服务股份制银行。
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选择偏好,在分析不同银行的催收招标文件及不同机构的特性后,我们认为可能有以下因素的影响:
1、国有银行的监管要求更严,更注重风险控制。
在中国银行的投标文件中,明确提出投标主体“不存在环境污染、非法用工等引发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违法违规行为”,以及“不存在任何已知的与第三方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或工业设计权相关的任何争议。”
农业银行也要求投标的催收机构在近三年内没有违背社会责任事件曝光且没有恶劣影响。
可见,除了催收的合法性,国有银行还高度关注催收机构的社会责任感与合规经营水平。因此他们可能更愿意考虑运营稳健、涉诉案件少、口碑良好的老牌催收机构。
2、股份制银行更注重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在技术与数字化方面要求更高。
在光大、民生等银行的招标文件中,不难发现“智能催收”、“运营策略”、“催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等关键字眼。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华道数据、和君纵达、锦创科技等,这些受股份制银行偏爱的催收机构,在信息技术、数据处理等方面有着较强实力。
催收机构中不乏律所身影,
合规问题或成银行关注重点
第三方催收机构催收手段不当,大概率会殃及金融机构。
据公开资料检索,2023年以来,至少有5家银行因催收不当,收到了监管部门开出的高价罚单,包括兴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其中涉及“委外催收”的就有4家,处罚金额均超过40万元,最高的一张罚单出自平安银行,处罚金额高达200万。
从催收机构的角度来看,即使是行业头部也难逃非法催收的命运。
通过案例检索,我们发现某头部催收企业的工作人员,曾在催收过程中,采取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给欠款人发短信、编辑信息威胁辱骂欠款人等方式,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被判处刑事责任。
为保障催收工作的规范性,越来越多的银行也将合作催收的重点落到律师事务所。据统计,工商、农业、建设、浦发、中信、兴业、光大、平安、华夏、广发、恒丰等11家银行已将部分催收业务外包给律所。
辽宁盛恒律师事务所、浙江学优律师事务所、四川迪扬律师事务所、湖南晟和律师事务所在各大银行的催收名单中多次出现,其中辽宁盛恒律师事务所就同时为11家银行提供催收服务。
此外,在统计过程中也不难发现德和衡、盈科、德恒等律所的身影。
小结
委外催收是当前金融机构解决贷款回收的主要途径,但催收市场乱象也不容忽视。
在监管不断趋严、合规性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贷后圈提醒第三方催收机构在作业过程中要守住底线,避免触及法律红线。
对商业银行而言,建议在选择催收机构时做好背景调查,综合考察其资金实力、业务规模、作业方式、违规记录等情况再做决定,并定期进行评估,对违规或是不满足准入条件的外包催收机构予以清退。
责任编辑:张文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