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如何理解买断式逆回购?
1、对比买断式与质押式逆回购,区别:
前者对应债券所有权转移给央行,央行可将所购债券在二级市场上再质押或卖出。
2、对比买断式逆回购和QE区别,核心差异:
买断式逆回购属常规货币操作,不带特定目的,只为管理流动性波动,带有一定期限,最终效果是货币中性。
QE是特定情境之下,普通货币工具失效,央行不得不用非常规政策达成特定目的。QE投放流动性期限更长,购买资产可以是非常规资产。
3、中国央行在当前时点启用买断式逆回购,其目的或许有三点:
(1)拓宽持有债券渠道;
(2)应对年底MLF集中到期;
(3)完善回购工具箱。
这一工具启用,还印证中国货币调控框架转型,这也是我们理解未来中国货币调控的出发点。
10月28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即日起启用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
央行启用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引起市场关注,市场有两个困惑:
第一,买断式逆回购和传统的逆回购有何区别?
第二,买断式逆回购和日本、美国采用的量化宽松(购买国债入央行资产负债表)有何区别?
通过回答上述两个问题之后,我们进一步理解,央行为何要在当下启用这则工具,未来中国央行货币调控框架会有哪些变化?
一、买断式逆回购和质押式逆回购最主要区别,在于债券所有权转移和利率定价机制。
买断式逆回购和质押式逆回购最大的区别,债券所有权从机构转移至央行。
质押式逆回购期间,资金融入方(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所抵押的债券将冻结在自己的账户中,抵押债券所有权仍归一级交易商,当然债券利息也就归一级交易商享有。央行不享有抵押债券所有权,因此在逆回购期间,央行无法将抵押债券在二级市场上做流通交易。
买断式逆回购期间,央行从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处购入债券后,所购债券的所有权将转移至央行。央行享有这笔债券的利息。
债券所有权转移带来两点本质差异。
第一,券种入表。因为券归央行所有,所以央行购券之后,资产负债表扩张。
第二,央行可以自行处置所购债券。央行能将所购债券在二级市场上质押或卖出。
两种逆回购方式的利率决定机制有所差异,买断式逆回购利率更为市场化。
质押式逆回购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进行操作。换而言之,央行会事先决定好操作利率,并通知操作对手方。
买断式逆回购则更市场化,采取“固定数量,利率招标”的操作方式。央行事先确定操作额度,参与机构则根据自身情况申报利率,中标机构的操作利率为投标利率。
二、买断式逆回购是否等于QE?三个角度的对比异同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中,操作债券(尤其国债)会进入央行资产负债表,引发市场关于美国和日本在QE期间通过直接购买国债投放流动性的联想。
我们认为买断式逆回购不等于QE,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
1、央行购买国债来投放基础货币,是基础的货币操作。
发达国家央行都有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国债、投放基础货币。
央行购债过程中,央行在资产端增加国债,负债端增加基础货币,二者都是政府信用,其信用等级匹配。故而央行购债合乎情理。
中国人民银行法也允许中国央行购买国债,只不过不能从一级市场上直接购买。
2、买断式逆回购作为回购型工具的一种,具有流动性中性特征。
央行直接购买国债,是一种投放长期基础货币手段。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在长期来看则体现为流动性中性。因为对买断式逆回购而言,虽然央行在存续期间进行了流动性投放,但这毕竟是回购型工具,央行需要在操作到期后再卖回债券、回笼流动性。最终效果是流动性中性。
3、QE是为特定目的而采用非常规操作,两个特征明显:非常规特征、强烈目的性。
当央行通过普通扩表无法解决两个问题:利率无法进一步降低,信用风险较难控制,此时金融体系往往处于流动性陷阱。
为了克服通缩带来的实际利率过高问题,又或者为投放足量流动性来控制信用风险,此时央行不得不动用非常规货币工具。
案例之一,日本启用QE,尽可能压低实际利率,帮助经济体走出通缩。
上世纪80年代末泡沫破裂之后,日本迎来漫长的去杠杆过程,这也使得日本陷入持续通缩以及经济低迷的状态。通缩使得无论怎样降低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也还是过高(零利率政策收效甚微)。同时,金融机构也迎来了破产潮。最终,日央行决定启用量化宽松,以扭转通缩。
日央行在量化宽松的实施过程中,多次拓宽购买资产的范围,增加购买资产的规模,拉长购买资产的期限。对利率的调控也愈发精细,从控制短端利率到控制长端利率,再到压制信用溢价,最终构建YCC曲线控制。
案例之二,美国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为防止信用风险扩散,启动QE。
美国也是类似的情况,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引发金融危机,一度使得美国陷入通缩状态。当时,大量美国金融机构面临流动性危机,部分金融机构破产,其中以巨头雷曼兄弟的破产最有代表性。
2008年11月,美联储开启量化宽松,其目的就在于降低长期利率、刺激经济增长,并为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定向输送流动性。
可见买断式逆回购和QE最大的区别在于:
买断式逆回购属于常规货币操作,不带有特定目的。只为管理常规市场货币缺口,并且带有一定期限,最终货币效果是流动性中性。
QE是在特定情境之下,央行普通货币工具失效、不得不采用非常规政策达成特定目的。并且QE投放流动性期限更长,购买资产可以是非常规资产。
三、为何当下中国央行要启用买断式逆回购?短期是为流动性平衡需求,远期是为应对货币调控框架转型需求
今年央行货币工具创新频出,当下启动买断式逆回购,对中国央行而言,有三点意义。
第一,央行亟需新渠道,拓开持券渠道。
今年央行扩大了货币政策工具箱,例如启用国债买卖操作、创设了SFISF,这都要求央行持有一定规模的债券作为操作基础。
虽然央行持有国债数量足以应付现行操作额度,但央行也需要开辟更多债券持有渠道,为将来操作国债卖出、互换便利打下债券池基础。
此外,历史经验和国际经验告诉我们,直接购买国债可能对市场造成影响,而买断式逆回购则在实现央行持有债券目的的同时,尽量避免、削弱了这类影响。
第二,年底MLF到期量较大,开设买断式逆回购可以对冲流动性回笼。
此次买断式逆回购的抵押品范围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信用类债,与此前扩容过MLF抵押品较为相似。
今年11月和12月,各有1.45万亿MLF到期。利用买断式逆回购工具置换部分MLF到期量将减小冲击。
第三,完善回购工具箱,强化7天逆回购政策利率地位。
当前质押式逆回购期限以7天和14天为主,本次启用的买断式逆回购期限为一年以内,或将推出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期限,补全1个月至1年的回购工具箱,此举将增强央行对1年以内的流动性跨期调节能力。
虽然买断式逆回购工具利率为多价中标,但是央行未来或以7天逆回购利率为基础设置最低投标利率,进一步强化7天逆回购利率的政策利率地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中国央行正在逐步经历货币调控框架转型。
中国央行投放长钱的机制主要是降准和MLF,随着准备金率逐步降低,外汇占款更多跟随全球经济周期波动,也不再适用于中国长期货币投放锚。这就意味着中国需要一个管理长期限资金投放的工具。
参考海外经验,买卖国债可能是未来中国央行的一个终极选择。在此之前,买断式逆回购工具可以做先行的尝试和补充。
风险分析
消费复苏的持续性仍存不确定性。今年以来,居民消费开始回暖,但恢复水平有限,未来延续低位震荡,还是能继续向常态化增速靠拢,仍需密切跟踪。消费如持续乏力,则经济回升动力受限。
地产行业能否继续改善仍存不确定性。本轮地产下行周期已经持续较长时间,当前出现短暂回暖趋势,但多类指标仍是负增长,未来能否保持回暖态势,仍需观察。
欧美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或超预期,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和资产价格表现。
地缘政治冲突仍存不确定性,扰动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和市场风险偏好。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买断式逆回购是QE么?》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9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周君芝,执业证书编号:S1440524020001
田雨侬,执业证书编号:S1440524040003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