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国防报
出征少年身,归来英雄魂。
据统计,我国现有196万余名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有明确安葬地的仅55.9万余名。革命战争年代,由于战事紧张,许多同志牺牲后,就地掩埋、捧土为墓、削木为碑。由于种种原因,一些烈士没有留下姓名、部队、籍贯等信息。有的烈士亲属只知亲人牺牲,却不了解详细信息,不知亲人安葬地址。
让革命烈士与家乡亲人“团聚”,既是对烈士家人的慰藉,更是对英雄的致敬和传承。近年来,山东省各界持续开展“为烈士寻亲”活动,一个个尊崇英雄的故事,一幕幕催人泪下的画面,展现出人们对历史、对英雄的深刻铭记。
寻根,DNA比对让烈士亲人圆了“团聚梦”
今年8月14日上午,济南革命烈士寻亲中心举行为无名烈士寻亲第十七次出征仪式。两个实地寻访小组,带着18条寻亲线索,分别奔赴滨州、东营、烟台、威海等市为DNA鉴定、比对成功的烈士寻找亲属,确定相关信息。
“在刑侦领域,DNA技术被称为‘证据之王’,得到普遍应用。而将该技术用于为烈士寻亲,济南市走在全国省会城市的前面。”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介绍,运用DNA技术为烈士寻亲,源于2020年开展的一次活动。当时,为改善烈士墓设施环境,济南革命烈士陵园启动墓区改造项目。他们和济南市公安局物证鉴定处工作人员交谈时提出:能不能借助DNA技术,找到无名烈士的亲属?这一问,拉开了借助DNA技术为无名烈士寻亲的序幕。
2021年1月,济南市在全国省会城市率先运用DNA技术为烈士寻亲。他们成立济南革命烈士寻亲中心,规范“提取、鉴定、比对、筛查、核对、确认”工作流程,并公布为烈士寻亲热线电话。
“利用DNA技术寻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烈士遗骸腐蚀严重,只能提取牙齿DNA进行鉴定。”济南市公安局物证鉴定处DNA检验室主任路俊雷告诉记者,鉴定几十年前的牙齿对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由于烈士安葬的地点不同,自然地理环境也不相同,即便是同一个地点,墓地的状态也千差万别,需要搭配使用的设备、试剂、手法等也不同,有时可能组织几十位甚至上百位烈士亲属参与DNA信息采集和鉴定比对,都不一定比对成功。
寻亲过程中,有一位无名烈士的DNA线索指向威海市荣成市虎山镇五柳村。据该村宋氏家谱记载,有位名叫宋丕清的村民参军后牺牲。济南战役《烈士清册》有位名叫宋培清的烈士,籍贯也是虎山镇五柳村。为确保无误,需要采集亲属的血样做DNA鉴定。宋丕清参军时还没有结婚,他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也早已去世。工作人员采集了宋丕清侄子宋敏昭的血样,带回济南做进一步鉴定比对。鉴定比对结果显示,宋培清就是宋丕清。
“一位无名烈士的背后,是一家几代人的寻找。”寻亲小组成员告诉记者,烈士亲属们说得最多的是“感谢”,他们感谢国家、感谢政府,感谢“大家”始终记挂着他们的“小家”。作为亲历者,寻亲队伍感受最深的是“迫切”。“济南战役胜利70多年了,烈士的同龄人大多已经离世。为无名烈士寻亲,越深入就越感到时间紧张。”寻亲小组成员说,要抓紧时间,尽快为DNA比对成功的无名烈士找到家。
记者从济南革命烈士寻亲中心了解到,自2021年运用DNA鉴定技术以来,已为214名无名烈士找到亲人。“随着时间推移,烈士子女都已进入高龄。”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介绍,下一步,他们将加快为烈士寻亲工作进度,力争为更多无名烈士找到亲人。
接力,社会各界携手照亮英烈“回家路”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为烈士寻亲”活动中,除了新技术助力,社会各界志愿者的无私付出令人动容。
“该烈士(20岁)于1947年12月在菏泽战役中牺牲,望邮递员同志再辛苦一下,帮烈士找到家。”2019年2月,江苏省南京市邮政六合区分公司雄州投递部收到一封信件,信封上的收件人为“王慰华烈士”,寄信人是山东省菏泽市退役老兵张景宪。
邮政工作人员发现,信封上的地址早已不存在了。当地派出所民警听说后,主动加入为烈士寻亲行动。通过查询烈士家谱、查阅有关档案等,派出所民警最终确认,信封上的“王慰华”原名王殿华,并找到他的亲人。这是张景宪找到的第11位烈士亲属。
张景宪所在的菏泽市张和庄,有一座建于1948年的烈士陵园。陵园埋葬着华东野战军136名指战员的遗骸,都是无名烈士。为帮烈士找到亲人,他几经周折联系到原第26集团军某旅。该旅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第23师。从该旅珍藏的烈士花名册上,张景宪发现陵园里安葬的136名烈士,有94名留有姓名,其中86名留有家乡地址。
按照地址,张景宪的一封封“寻亲信”发往全国各地。多年来,张景宪共寄出1000余封“寻亲信”。从最初的“石沉大海”或原件退回,到“慢慢有了反馈”。截至目前,张景宪已为41位烈士找到亲人。
徐彦墩烈士的母亲因思念儿子哭瞎了双眼,临终前拉着大儿子的手千叮万嘱,一定要找到弟弟。徐彦墩的哥哥找了几十年没有结果,去世前嘱咐子女,不能放弃,要继续寻找。在张景宪等志愿者的帮助下,徐彦墩烈士终于与亲人“团聚”。
“寻亲中,记忆最深的一次是2013年,我当时按照烈士名单上的地址,帮一位烈士寻亲,找到滨州市阳信县。按照热心人提供的线索,我居然找到了‘烈士’本人,让我十分激动。”张景宪说,这位名叫魏元吉的老战士,在菏泽战役中身负重伤,被送到医院后与部队失去联系。战后,部队清点人员时,没有找到他,以为他“牺牲”了,因此被记在烈士名单。
“看到英雄魂归故里和亲人‘团聚’,就觉得付出再多都值得。”张景宪说。为帮助更多烈士找到亲人,他牵头成立菏泽市烈士寻亲志愿者协会,与多个省市形成联动,吸引1000余名志愿者积极参与。
在齐鲁大地,像张景宪一样自发公益为烈士寻亲的志愿者有很多。昌邑市饮马烈士陵园长眠着700多名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他们大多没有留下姓名、籍贯。昌邑市义工联合会于2014年启动“为烈士寻亲”大型公益活动,照亮烈士“回家路”。义工们与守陵的杨智忠老人一起整理资料,走访知情人,联系各地民政部门、公益组织和新闻媒体,多方开展寻亲工作。10年来,他们已为58名烈士找到亲人。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我们将持续努力,让更多烈士找到‘回家路’。”昌邑市义工联合会负责人说。
铭记,英烈精神根植于中华儿女心中
今年清明节前夕,济宁市泗水县马连庄村81岁的赵吉友老人收到一幅特殊的画像。根据家人描述的相貌特征,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邀请描摹专家还原了赵吉友父亲赵景荣烈士的画像。看着父亲的画像,泪水模糊了赵吉友的双眼:“像,太像了……”
“英烈们奔赴战场时风华正茂,可许多英烈连张照片也没留下。后人对亲人模样的记忆仅停留在老人的念叨中。如果能重现烈士容貌,这不仅是对后人的慰藉,更是对烈士的崇高致敬。”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领导说。
为让英雄与家人“相见”,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和山东省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英烈面孔——为革命先烈画像”公益活动,请来描摹专家为烈士免费画像。近年来,他们先后辗转21个城市,行程1万多公里,走访400多人,巧用手中妙笔,还原了103位烈士生前相貌。他们还利用AI技术,制作动态画像,为57名烈士复原容貌。专程从烟台海阳赶到济南的80岁老人江洪竹,捧着父亲江志信烈士的画像泪流满面。这一幕,让寻亲工作人员深受感动。
9月24日上午,初秋的风吹过英雄山,当一座座丰碑、一张张面容、一个个名字在济南革命烈士陵园英雄广场的屏幕闪过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热泪盈眶。9月24日是济南解放76周年纪念日,济南市军地为第三批寻亲成功的无名烈士举行立碑仪式。英雄山上,再次立起111座“丰碑”。从此,“无名烈士”变“有名英雄”。跨越76年,他们终于与亲人“团聚”。
济南战役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两万多名将士血洒泉城、5000多名烈士长眠济南,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英雄之歌。山河不会忘记英雄的壮举,英烈精神根植于中华儿女心中。70多年来,党和国家始终牵挂着他们,为无名烈士树名、让英雄“回家”是济南人民和烈士亲属的殷切期盼。
“舅舅,我们一家四代人,一直在寻找您的下落,如今终于团圆了。”在济南革命烈士陵园隋永奎烈士墓前,隋永奎的外甥女隋美红小心翼翼地收起一捧黄土,要带舅舅“回家”。
“我和母亲找了您76年,终于和您‘团圆’了。”在济南历城革命烈士陵园,年近八旬的肖翠芳老人眼含热泪手捧遗像,在父亲肖德法烈士的墓碑前不断摩挲着……
每一次的相聚和重逢,都是对烈士精神的最好传承,也是对后人无尽的激励。如今,在济南革命烈士陵园,一座座丰碑巍然屹立,它们不仅铭刻着烈士的姓名与事迹,更承载着后人对英雄的敬仰与怀念。
(■林 嘉 本报记者 林 琳 特约记者 于 斌 刘明奎)
让英雄精神薪火相传
英雄是时代的标杆,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伟大的国家不会丢弃过去的历史,挺立的民族不会忘记自己的英雄。正是先烈前仆后继、舍生忘死,才有了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对英雄的纪念缅怀,体现出的是党和国家对民族记忆的珍视、对人民英雄的敬重。山东省抢救式开展“为烈士寻亲”活动,让“无名烈士”重归“有名英雄”、让烈士英魂回归故里、为人铭记,既是对英烈的崇高致敬,也是对英烈家人最好的慰藉,更是尊崇英烈风尚的归正、对英雄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时代呼唤英雄,时代造就英雄。“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句话感动了无数人,也道出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心声。铭记英雄,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更是为了传承英雄的精神品格。英雄从未走远,精神薪火相传。从航空报国、奋斗终身的罗阳,到守岛卫国、默默奉献的王继才;从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到血洒维和战场的申亮亮,再到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的“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他们用实际行动奏响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主旋律最强音。这是新时代的英雄,也是新时代英雄的价值坐标,更是新时代英雄群体的本色风范。
躯壳纵填沟壑去,精神犹在海天张。每一名革命先烈,背后都有曲折感人的故事;每一个英烈故事,都是一座精神丰碑;每一句坚定誓言,都是一笔宝贵财富。“我为烈士来寻亲”,这句简单的话语背后,是无数志愿者数十年如一日的奔波和付出,更是对英烈最高的敬意。弘扬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让无名烈士有名、让烈士英魂“回家”,是对烈士最高的尊崇,也是对烈属最好的抚慰;是尊重历史的生动注脚,也是传承历史的温暖写照。
凛然英雄气,激荡天地间。对英烈最好的告慰,就是积极投身强军兴军伟大事业,跑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接力棒。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让我们高擎英雄旗帜、弘扬英烈精神,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刘 青 刘如才)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