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宣传周|山西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潘海燕: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制造业振兴升级 凝心聚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中国制造宣传周|山西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潘海燕: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制造业振兴升级 凝心聚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2024年09月26日 15:06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制造

编者按:

在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召开一周年之际,在2024年中国制造宣传周”期间,为全面生动展现各地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创新举措、最新成效和成功经验等,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特邀请各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撰写署名文章介绍相关情况、畅谈工作思路。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制造业振兴升级

凝心聚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潘海燕

去年9月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召开之前,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也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对“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作出部署。

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努力摆脱对煤炭的“两个过多依赖”、推动制造业振兴升级是山西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山西省工信系统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牢记“国之大者”,扛起历史使命,增强历史主动,奋力谱写推进新型工业化山西篇章。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锻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山西省工信厅坚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积极推进制造业振兴升级,不断厚植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土壤,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中展现新作为、贡献新力量。

全力以赴推动产业转型。坚定向新而行,积极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努力将全省比较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着力提升行业先进产能占比,炼铁、炼钢先进装备产能占比分别提升至64.3%、62.3%,焦化机焦炉全部改造升级为5.5米及以上先进大型焦炉。化学工业领域出台《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认定17个化工园区,产业布局不断优化。推动新兴产业提速扩量占制造业比重上升至44%。今年1至8月,高端装备制造集群营收突破1200亿元,电子信息、现代消费品等新兴产业集群营收均突破800亿元,成为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支撑。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高速飞车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及全尺寸超导电动悬浮试验工作,正在加快推动二期项目前期工作;绿色氢能高纯氢年产能达到3.1万吨,建成加氢站22座,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1000余辆,初步形成“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

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引领。积极构建创新平台主体梯次培育体系,累计培育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4户,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46户。2020-2022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达到16.1%,高于国家4.7个百分点。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探索建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会商机制。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T1000级碳纤维、晋华炉等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引领山西制造业发展不断攀上新的高度。

深化智改数转网联赋能。持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连续举办四届晋阳湖·数字经济发展峰会。适度超前布局建设数字基础设施累计建成5G基站超10.5万个,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建设任务;太原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建成运行,太原、大同等7个城市获评全国“千兆城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申报获批达到16个,9个与国家顶级节点实现对接;在用、在建数据中心达到101.2万个标准机架,算力指数和算力规模均位居全国第七位。深入实施智改数转网联工程,全省两化融合贯标达标企业总量达到942户,累计创建293个省级及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其中9个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推动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研究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措施。深化拓展“5G+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场景,在全国率先构建煤矿智能化全周期标准体系,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134座。

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持续降低企业能耗和碳排放总量,不断提升固废综合利用水平,以“两降一升”加快工业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出台全省工业领域碳达峰“1+5”实施方案,扎实推进高耗能行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十四五”以来全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9%,全国排名第二。推动煤矸石、粉煤灰、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尾矿等工业固废多元综合利用,拓宽消纳路径,年利用量提高到1.87亿吨。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累计创建115个国家级绿色工厂、7个绿色工业园区、5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提升产业集聚集约水平。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布局发展71个工业类开发区,做大做强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梯度培育18个省级特色专业镇,形成了79个山西精品,一批新产品走向全国。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全面推广“政府+链主+园区”招商模式,省级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达到37户。今年1-8月,16条重点产业链累计营收4536亿元,同比增长12.6%。做大特色专业镇,设立省级特色专业镇发展资金,推动建成各类公共服务平台65个,成功举办两届山西特色专业镇投资贸易博览会,全省形成了“18+119”省市专业镇梯次发展格局。今年1-8月,18家省级重点专业镇实现营收693.8亿元,同比增长10.2%。做强工业类开发区。推动各开发区主导产业差异化发展,依托工业类开发区,累计创建省级及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2户,其中培育了太原不锈钢等7户国家级示范基地,推动集群载体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加快推动企业提档升级。全面提升产业服务水平,深化干部包联和入企服务工作,强化政银企联动、供需对接,统筹发展大中小企业“三类主体”,着力推进政策惠企、环境活企、服务助企、创新强企、人才兴企。坚决贯彻“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支持制造业领域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打造大国重器。出台《山西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山西省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等法规政策,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加快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全省省级以上有效期内的专精特新企业共计2903户,更多优质企业脱颖而出。

把准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点

助推新型工业化迈向新征程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也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

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要坚持用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破解制约山西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先进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与优化组合,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经营性生产成本,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转型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坚持以创新驱动引领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在创新驱动。推进新型工业化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目前,山西创新平台发展不足,部分细分领域缺少试验验证平台和中试平台,研发投入等创新性指标水平较低,大量研发成果未能形成现实生产力。要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生产力向更高能级、更深层次演进。

坚持以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仅为29%,与全国平均水平85%相差较大,要锚定制造业振兴升级主攻方向,推动实现与煤炭产业并驾齐驱。山西工业结构偏传统、偏重的特征较为突出,传统产业占比超80%,钢铁焦化等传统产业大而不强,绿色转型尤为不易,要持续推动转型,加快实现焕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晚、培育周期长,发展基础仍然偏弱,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能源、算力等优势,围绕新能源延伸发展储能、光伏、风电等产业,加快发展算力装备产业,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

坚定不移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进新型工业化,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高效协同、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增添动力。

加快建设体现山西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统筹发展机制,着力打造“344”产业体系传统优势产业要加快在振兴上破题,完善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落实机制,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全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以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完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能源装备产业、现代煤化工产业促进机制,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兴产业要加快在规模上破题,完善推动信创、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生态化发展,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未来产业要坚持精准选择、点上突破,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材料等未来产业财政投入逐年递增机制,开展未来产业相关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完善规划、政策、项目谋划对接机制,完善承接产业转移机制,建设重要能源资源、原材料和基础装备基地。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四链”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在工信领域建设一批产学研高效协同、上下游紧密结合的创新联合体,建设一批制造业共性技术平台,推动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协同共建与资源共享,打造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新型工业化战略需求,在工信领域开展“揭榜挂帅”工作,支持实施若干具有引领性、协同性的创新项目,鼓励企业积极承接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成果进行中试,推进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强化“晋创谷”与新型工业化战略协同、政策衔接,放大“晋创谷”效应

用好三大平台抓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完善“链长制”,推广“政府+链主+园区”招商模式,建立重点产业链能级跃升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全面推动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建立健全专业镇认定、生产要素配置等管理机制,探索开展相关改革授权试点,加快发展“专业镇+现代物流+通关贸易便利化”模式,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品牌创建活动,办好专业镇投资贸易博览会,建立专业镇动态调整机制,着力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名镇。加快培育国家级集群,遴选推荐在省内有优势并具有全国竞争力的集群参加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促进省内集群发展提档升级。

大力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筑牢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根基,组建制造业振兴升级专项基金,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健全数字化转型促进机制,加大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力度支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构建先进算力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促进机制,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发展,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协同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适度超前部署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快推动算力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完善全面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支持政策。聚焦半导体、光伏、信息技术融合等领域,更大力度补短板、锻长板、树新板,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加快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钢铁、有色、建材、焦化、化工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行动,持续提升能效水平。深入实施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行动,推进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废规模化利用,开发新型建材等高附加值产品。推进废钢等再生资源利用企业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梯度培育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带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加快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加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力度,健全逐级后备、逐级递进的梯度培育机制,实施“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太原、长治城市试点工作,大力发展“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提炼一批聚焦细分行业规范高效、有利于复制推广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模式,打造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强化服务支持,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引导社会服务机构提升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和质量,探索建立专精特新服务专员、服务志愿者制度,不断提升培育实效。

编辑:张惠玲(实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16 新铝时代 301613 --
  • 10-08 托普云农 301556 --
  • 09-30 上大股份 301522 --
  • 09-25 强邦新材 001279 9.68
  • 09-19 长联科技 301618 21.1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