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时节,愿得年年,
常见中秋月。
又逢中秋佳节,
天津街头再现排队盛况。
一块圆圆的月饼,
不只香甜的口感,
还有节日的仪式感。
排队的秘密
“嘴刁”的天津人,从不吝啬时间为月饼和一切美食排队,更热爱和家人朋友分享节日的喜悦。
天津糕饼界,百年字号林立,网红异军突起,还有更多兢兢业业、匠心经营的点心店,一起秉承古法、不断创新,成就了天津的“月饼江湖”。
在天津,顾客为月饼在线下门店排起的长队,火爆程度从来都秒杀电商,生动呈现着天津人对传统美食的尊重。
排队+限购 热情不减
好吃的都得排队。最近,不管是洪湖里的马记、欣乐,福安大街上的桂顺斋总店,西北角的穆记,河东的源宗盛,还有今年爆火的沙记糕点,从早到晚,队伍不断。
本周二上午的一场小雨,并没有打乱食品街旁欣乐糕点店的队伍,中午刚过,记者在现场看到七八十名顾客正在排队等候进店选购。
“这人不算多了,这两天早上都要排到那头拐弯了,我特意中午来的。一次放十来个人进店,一会儿就能排到了!”一位顾客一边说着,一边拿着售货员发到手中的月饼品类和价目表,勾选着自己和为朋友代购的月饼。
限流进店选购
在欣乐糕点旁,新开张的中栗华栗子店内也排起了队,“孩子爱吃他们家各种口味的蒸饼,现在看见有月饼也顺便买点,主要是排队的人比隔壁少。”一位大姐笑着说。
“巧克力流心月饼、蛋黄月饼、巧克力皮椰蓉月饼,每人限购5块。”在同样排起长队的沙记糕点门口,“限购”也成了大家讨论的话题,而马记的限购名单是:巧克力流心、巧克力榛仁、蛋黄月饼每人限购5块。
“主要的原因是生产力有限,我们想确保更多的顾客能吃到自己喜欢的口味,另一方面防止一些代购囤货,再高价售卖。”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做减法 老味儿最经典
“豆沙、枣泥、五仁、莲蓉,这些还是不变的主打,其实每年出的新口味也就是应时应景,卖不过这些传统口味。”一家糕点店店主告诉记者,如果不是馈赠送礼,天津人还是认最实惠的散装月饼,吃的是真材实料,不为包装买单。
有趣的是,在很多年前,五仁馅儿被青年所“摒弃”,而如今几乎成为天津传统月饼的“形象代言”了。
记者走访了几家糕点店发现,月饼的品种相比去年普遍开始“做减法”,除了前两年流行的巧克力流心月饼,依旧是几家网红店主打的品类,月饼的口味大都回归传统。
桂顺斋、大桥道、祥德斋、祥禾饽饽铺在网上流量最高的依旧是传统口味。前些年的腐乳、小龙虾等“特种月饼”,在近年的天津市场更是难觅踪迹。
近年,体现阖家团圆等美好寓意的大型月饼摆上了多家糕点店铺的柜台:欣乐推出了290克的招财进宝月饼、连年有鱼月饼,以及580克的合家欢乐月饼;在桑记糖坊,2斤的中秋团圆月饼格外醒目,售价100元出头。
Mid-Autumn
Festival
在桂顺斋,记者看到了5斤的团圆月饼,堪称今年各店家之最,除此之外,为桂顺斋100周年推出的纪念款月饼,印上了百年前复古的月饼宣传画,非常有特色。
改良月饼和蛋月烧
改良月饼也颇受欢迎。改良月饼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著名文化学者、民俗专家由国庆介绍,改良月饼厚厚的,面皮膨松,入口虽不算绵软细腻,但有沙沙的口感,在当时也算新颖、时髦美食了。
而近年来,一款叫“蛋月烧”的月饼也受到不少消费者的追捧。据了解,蛋月烧是哈尔滨的传统月饼,历史可追溯到清末,高温快烤使表面金黄酥脆,内部柔软细腻。记者在天津几家售卖蛋月烧的糕点门店发现,不少标明的“蛋月烧”,实际与改良月饼几乎是同一种。
在一家同时售卖蛋月烧月饼和改良月饼的糕点店,售货员一语道破两者区别的“玄机”:“蛋月烧月饼,除了‘面儿’上有一层薄皮,制作和口感更像是蛋糕坯子,而改良月饼则是槽子糕坯子。”
四时生产 兼容南北
又双叒叕 越排越火
天津糕点承袭京味,因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月饼亦是如此,那些技艺里、记忆里的团圆饼,依旧充满了美好的意与味。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糕点业兴盛。四远香等糕点店,都有三四家分店。中秋时节,有商家采取降价多给分量的方式吸引顾客。唐文权提供
新中国成立后,发展生产,物资保障充足,月饼种类也相当多,1953年,中原公司(新)中秋节期间,保障货源敞开供应。源自《天津日报》
月饼在传承中创新,消费者不仅能吃出好味,还能吃出文化。近日,新开张的老字号糕点店中,买月饼的队伍依旧“长长久久”。摄影 新报记者 王轶斐
过去的月饼都是嘛样的
“清代诗云:‘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说明传统的自来红月饼、自来白月饼、翻毛月饼、提浆月饼等糕点在当时的北方已经相当普遍了。”著名文化学者、民俗专家由国庆介绍,口味也与现今大同小异,清人杨光辅在《淞南采府》中即说:“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自辛亥革命以后,月饼成为“四时”生产的传统糕点。由国庆介绍,在制作与风味上,月饼也有了更为丰富的发展,各具千秋的京式、广式、苏式三大主流月饼大致可分为提浆、酥皮、硬皮三大类,天津糕点承袭京味,传统月饼多用素油,为素馅,口味清甜,松软适口。
• 提浆月饼 糖浆极重火候
先制糖浆,糖浆经过滤提纯后才可与面和在一起,形成浆(面)皮。制浆时要将定量的水和糖(一般为5:2)用文火熬制。
由国庆说道,过滤后的糖浆兑入适量的饴糖,继续熬制。“当兑入饴糖后的糖浆温度达到105℃左右时,真正成浆,留待和面备用。”糖浆温度在42℃左右时和面制作出的月饼口感最佳,软硬适度,外形也很完美。
当时的“麻饼月饼”,实际上就是提浆月饼两面都粘上芝麻。
• 自来红、自来白 冷热的颜色
自来红是烫面制成的,自来白则是冷水面团,所以呈现不同颜色。
个头都很小,一般做成一斤二十个,为显饱满,里面一半是空的。自来红烤得颜色较深,白糖、冰糖渣、果仁为馅,外皮上打一个红色圆圈,圈内扎着几个小孔。由国庆介绍说,自来红月饼酥松,口味香甜,桂花味浓,用香油和面烤制,是素品,可作祭月之用。
• 翻毛月饼 “翻毛飞雪”的效果
为酥皮月饼、白皮月饼,外皮类似传统的八件点心,呈现“翻毛飞雪”效果(也有老话说这得是“飞毛奓刺”):外观洁白,薄而多层,无论掰开还是一口咬下,酥皮层层叠叠的“断裂”,犹如飞雪白絮,口感太酥了。
• 家常月饼 时代的甜蜜记忆
它的馅料最简单的就是用红糖、白糖,在糖中要加少许面粉。由国庆说,稍讲究些的馅中有青红丝、糖桂花或芝麻之类的“细货”,大宅门殷实家庭经常到糕点店去购买专用的蜜馅。
用面包好了月饼馅,团成小圆饼状,压在月饼模子内,翻过来一扣,带有图案的月饼坯子就成了。在物资匮乏的时代,那些到了中秋节包月饼吃的日子,也是一种甜美记忆。
• 南味月饼 皮薄馅大物美价廉
上世纪二十年代,南味糕点传入天津,率先在租界和小资民众中风行开来。由国庆介绍,法租界葛公使路(今滨江道)的广吉祥曾着力推销,有金华火腿、莲蓉、瓜蓉、葡萄、豆沙、什锦等10余种口味。皮薄、馅大、松软,每盒4个装为例,时价6角(大洋),物美价廉。
在相声泰斗马三立的传统相声《开粥厂》中,“马善人家”在八月节里,每人能领着俩30多斤一个什变大月饼外,还得有“十个自来红、十个自来白、荤月饼一斤、素月饼一斤”。
虽夸张,但这种大月饼制作和销售,在天津也保留至今。据说是清宫旧俗。
而那什变大月饼,在去年也被“研制”出来了。致敬相声,致敬大师,致敬天津文化。这也就是在天津,能干出这样的哏儿事了。
大月饼的故事
据说,在清朝时每年中秋节当天下午,皇宫里会摆置“如意月供”,重5斤左右。在一些恪守传统的天津老糕点铺,都有标着“5斤”的特制大月饼,这都是留作全家人一起分食的。
明末《帝京景物略》中记载:“月饼月果,戚属馈遗相报。饼有径二尺者。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径二尺可就是66厘米左右,估计十来斤是有的了。
去年,相声联名糕点,谦祥益相声茶馆与桂顺斋还真推出净含量800克“什变大月饼”,以蜜汁百果、桂花乌龙、鲜果椰蓉、玫瑰豆沙、海燕紫苏、冰糖山楂、精品五仁、秘制枣蓉、洛神仙果、松茸牛肉十种馅料,合一做成月饼,这在国内尚属首创,还一举拿下了当年中国烘焙美食文化节暨烘焙产品·月饼创新大赛“创新金奖”。
那些令人不思议的月饼大战
过去的天津糕点店,在中秋节时售卖月饼,还引发了争抢顾客的商战。有些招数,用现代眼光来看是“赔本赚吆喝”,但从中也能一窥独特的天津中秋风情。
当时有童谣唱:“异盛斋春德涌,两家打架砍麻饼。”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卞家,在北门外开设异盛斋,和春德涌竞争,大搞降价,结果整个中秋销售期,赔了现大洋八千元。
怎么竞争的?
一斤给到十七八两甚至更多 “不是缺斤短两,而是多给分量。”唐文权举例说,当时一斤十六两的秤,能给到了十七八两,甚至更多。“这种在分量上的竞争,打乱了经营秩序,一直延续到解放后合营时期。”
高质高量留给老主顾们 一些店铺还有自己的售卖经验。比如祥德斋,中秋节靠前的日子,人们多是买月饼送礼,这一销售高峰过去了,月饼无论是质量还是分量比往日更高一等。这是老店铺为了让老主顾们得实惠,“他们认为,这些人在社会中占绝大多数,口碑比广告效果还好。”
唐文权提供的这组老糕点店,从上至下分别是惠中饭店楼下益林春、东马路一品香、北门脸的满园春(摄影 赵正齐),都是很火的老字号。
天津糕点店 发轫脉络
清末时,北门外有元兴斋,宫南宫北有西域斋、忠永兴,西北角北阁街有桂发和,大红桥有小户永祥斋等。其中的糕点大户销售对象主要是绅商富户及年节市场供应。
人口不断增加,社会消费量日益增大,糕点店铺增多。根据资料记载,北门外增添春德涌、祥德斋利记,北大关增加了祥德亨记,大胡同有回远香老号,东门多了一品香,东南角的恩德昌、西门的祥兰斋、大红桥的庆祥斋、河东大马路的中华馨、小白楼义利成,日租界的祥顺和、厚德昌等纷纷开业。
上世纪初,一些南味店在天津兴起。二三十年代,天津物资充裕,粮食价格十分稳定,糕点业发展兴盛,当时祥德斋、春德涌、致美斋、一品香、四远香都开设了三四个分店。
1950年,由于食糖供应充足,月饼纷纷降价,提浆月饼在人民币八千八百元的价格,最贵的是百果月饼,卖到一万二千元。南味店因为制作材料有火腿、莲蓉、黄油、牛奶和鸡蛋等,得论个卖,差不多要二千八百元。
按照1953年第二套和第一套人民币兑换比1:10000,当时的月饼价格还算可以。
空前的纪录转年被打破 1980 年的中秋节前,天津糕点行业共生产了846万斤月饼,超计划22万斤,是历史最高纪录,结果1981年,天津就生产了947万斤月饼。
月饼笺月饼模子里的岁月
看这些花花绿绿点心笺、月饼笺。在由国庆看来,故纸温暖,老点心笺上不仅描画了生活故事,也记录了过往的老味道。
月饼笺的时代味道
点心笺大约自清代中叶在老仿单的形式上就已见雏形,受印刷术所限,从木版印到石版印,以传统的屋形框格配文字说明为主,选用红、绿色纸居多。
由国庆介绍说,法租界四号路(今滨江道)广吉祥糕点店的点心笺上就特别标有“改良中秋月饼”字样;东楼(村)大桥南的桂芳斋天福号(支店在下瓦房)的月饼点心笺,花花绿绿很耀眼,上写“异味糕点”大字,“异”即“奇特”。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国有公有工商体系形成,相形之下的点心笺也变成以红黄绿为主色调的近乎统一的画面。1952年6月1日的《人民日报》首次刊登了著名的摄影作品《我们热爱和平》,后画成宣传画出版,成为抗美援朝时期最具影响力、震撼力的作品。天津锅店街的商益印刷厂迅速印出一种菱形月饼笺,画面呈现儿童怀抱鸽子,其形象恰出自上述作品,“立意更重宣教吧,纸面上并没有月饼、糖果图案。”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笺上有的像宣传画,有的似大标语。燎原糕点店(桂顺斋分店)的一张算例外。它约印行于七十年代初,店名取自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花纸是大红色的,单线条画出的月饼、蛋糕、寿桃、饼干等半遮半掩在红底色上,画面下方可见农田、厂房、牡丹花等,凸显美好愿景。
改革开放后,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包括月饼在内的各种糕点与点心笺也似“乱花渐欲迷人眼”了。许多花纸仍以大红色为主调,画面上糕点、鲜花、水果、罐头、烟酒一应俱全,糕点图案中尤其会画上几块月饼,“精美糕点”与“中秋月饼”字样更是格外醒目。
这些老月饼笺充满了一种让人感觉弥足珍贵的人情味。由国庆收藏并拍摄。
过去,家家户户也常备有一两个月饼模子。月饼模子一般为杜梨木所刻,大小、形状不一。由国庆介绍,形状的不同是为了丰富面点外观,有时也是为区别馅料。
十九世纪末,针市街有胡姓人开办的作坊,专刻点心模子,供不应求。庚子年,天津城兵荒马乱,建筑装饰木雕(刻)行随之萧条,天津警厅下令不得在建筑外檐装饰木雕饰品,以防火灾。
“著名木雕工匠傅宝元在鼓楼附近开设了玉顺合模子店,专门刻制糕点模子出售,产品很快打开了销路。”由国庆举例,玉顺合、文兰堂等作坊商号出品的包括月饼在内的糕点模子曾远销三北各地。
“精美的老月饼模子已具有了民俗文物的价值,在收藏市场时常可以见到它的身影。”由国庆感叹,经年的月饼模子,那陈暗的油渍色中,散发着一股股香甜气息,总能让孩子们咂嘴。
吃着月饼还能这样玩
阖家团圆。天津中秋老习俗,让大人小孩欢欢乐乐地共庆佳节。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让生活充满幸福感,古今共情,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年节的情感表达。
拜月
天津历史文化民俗研究专家学者高伟介绍说,当时拜月是旧时天津中秋节的重头戏,这也是当时的女子专属,有着“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之说。
在天津博物馆,收藏了一张杨柳青年画《拱向蟾轮》,为清代高桐轩(传说其曾为慈禧画像)所作。画上诗曰:“十五学拜月,拜月十五夜。心自重月圆,何尝愿早嫁。”原来是刚刚及笄的少女学拜月。高伟解释说,古人认为月亮盈亏的周期是28天,这和女子的生理周期是一样的,“传说中的太阴星君,就成为广大妇女的偶像,专门掌管人间妇女婚配怀孕生子等诸事。”于是,在拜月时,那些已婚或者未婚女子对于生活的各种祈求,也就成了祝祷的悄悄话。
拜月时,在院落中设下供桌,摆上香烛月饼鲜果等,有时直接向月叩祷,有时挂上“月亮祃”。月亮祃,也有称之为月光纸、月供祃等。主要图案是在月宫捣药的月兔,寓意平安祛病。上方则有关公、财神等图案。
在唐文权收藏的一张月供祃上,刻的是“关公挑袍”的故事。
天津也在过中秋期间供兔儿爷,“兔儿爷是天津百姓对传说中月宫捣药的玉兔儿之尊称,因相信兔儿爷能给人间带来祥和与安宁,它捣制的‘不老药’能护佑人们不得疾病。”高伟介绍说,兔儿爷用泥或纸浆脱膜法制作的一个拟人化的坐兔,一身将军打扮。
骑老虎的叫“伏虎将军”,代表的是勇敢、刚毅和强壮;骑大象和骑羊的,代表吉祥、安宁;骑葫芦的,代表福禄双全;骑鲤鱼的,代表富贵荣华;骑麒麟的,代表诗书立家,还有一种寓意是子孙满堂。这是唐文权制作并拍摄的兔儿爷供
买卖兔儿爷的摊儿上,肯定也卖猪八戒的玩偶,“大约是因为,这位天蓬元帅调戏嫦娥,也算和月宫有关。”
爬月
“爬月”,更是一种游戏,颇受男孩子们喜欢。
将螃蟹用老钱包裹纸捻,绑在螃蟹背上,蘸油点燃放到院中,任其四处爬行。爬到哪,是有“说法”的,孩子们都用秫秸秆儿挡着,尽量让它往屋子里爬,寓意来年财富进家。
当然,爬进屋的“下场”,都是进了锅,再入了大家的肚。天津文人冯文洵先生,《丙寅天津竹枝词》中写道:“买蟹归来不忍烹,今宵更任尔横行。相传爬月占休咎,纸捻燃灯照眼明。”
兔儿爷车和糖兔
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能玩的“兔儿爷车”和能吃的“兔糖”。高伟介绍,前者是兔儿爷双手持杵站在木板儿车上,拉动小车,就会在脚下药臼中捣个不停,“手艺好的,还能让两只红眼一眨一眨。”后者则是糕点铺子,用模具将熬制起沙的白砂糖,制作成各种大小形状不一的兔子。
还有给幼儿做兔鞋、兔帽的,“兔帽上绣两个红眼睛,缝上两只长耳朵。”街上还有兔儿爷风筝卖,“所以小孩子们都特别喜欢中秋。”
文人雅集
“一些文人的中秋雅集,基本会在正日子前举行。”唐文权说,正日子基本都是家中团聚,有些读书之家,也会制作些灯谜。
天津《北戴河》刊登的“中秋特辑”。
当时,天津很多报纸也会在中秋期间推出“特辑”,有的还留下些文字游戏,供读者参与竞赛。天津《北戴河》曾刊发“月”的填字游戏,唐文权说,结果几天后就收到千余回复,报社不得不只取投稿前百,而且内容须是唱和蟾光,“遗珠之憾难免”。
应节戏
传统的年节,都有应节戏,而中秋的应节戏,还不如带“月”的那些名段过瘾。
在1935年9月14日的戏剧专刊上,刊载“红蛾”的一篇《中秋节之应景戏》,其中提道,“时届中秋,旧京戏班,则以演天香庆节为号召。”
“《天香庆节》又名《中秋庆节》,是清代宫廷在中秋期间的‘中秋承应’剧目之一。”唐文权解释,这出昆弋腔剧目,共计十六出,讲的是中秋时节玉兔下界的故事,“只是本子流传,梅兰芳曾说过,这‘徒有戏名,没看见过人演唱的了’,说明后来也没有在民间演出过。”
过去天津中秋期间,有两出戏最应景,一出是《唐明皇游月宫》,又作《唐王游月宫》,故事是说马嵬坡后,唐明皇思念杨贵妃,叶法善接引李隆基赴月宫与杨贵妃相会。当时,有实力的戏班在布景方面相当出彩,利用布幔、灯光等,营造出舞台纵深感以及奇幻视觉效果。
另一出《阴阳河》,讲的是夫妻污月遭谴,也因为被归属“封建迷信”而渐渐失传,当时有评“取意虽下,穿插尚佳”。
在演《唐明皇游月宫》时,往往也会安排《嫦娥奔月》或《贵妃醉酒》等和月亮有关的剧目,这两出恰恰是梅兰芳的拿手戏,“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的醉酒唱腔至今流传。“根据梅大师的一些口述资料,《嫦娥奔月》就是为中秋编演的应节新戏。”图为梅兰芳《嫦娥奔月》戏装照
那些带“月”字的名段,更受欢迎。
《捉放曹》里曹操上场即唱“八月十五桂花香”,吕伯奢也有“月到中秋分外光”;《白蟒台》《南天门》生旦各有“八月十五把寿拜”之唱词;《武家坡》的“八月十五月光明”。有些至今都脍炙人口。
评剧的爱派创始人爱莲君,在传统剧目《刘翠屏哭井》中,自创一段“八月中秋雁南飞”,在天津、烟台等地,相当风靡,人们争相传唱。
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团圆、欢乐,是亘古不变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记忆中的中秋
充满了岁月的滋味
您的中秋节有何特别安排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