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司法部
日常生活中,老百姓难免会遇到一些琐碎的小磕小碰,这些细微的摩擦和纠纷同样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但矛盾纠纷长时间不处理,使得双方当事人之间分歧加深,提高了解决问题的难度,甚至将有可能酿成大祸。
日前,海报新闻记者参加了由司法部、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的“2024年法治乡村基层行山东站”采访调研活动。在威海市,记者发现不同地区都有因地制宜的“奇招”“妙招”来化解矛盾纠纷,真正实现了矛盾不上交。
司法调解队伍
前端处理村内纠纷
环翠区远遥浅海科技湾区“一站式”矛调中心帮助解决群众遇到的各类难题
除了海上工作,环翠区还设置了环翠区远遥浅海科技湾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整合融合湾区警务工作站、综治中心、诉调对接工作站、法学会工作站以及海上枫桥环翠实践展厅、品牌调解室、渔业办等工作场所及职能,推动矛调中心最大程度与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党群服务等工作深度融合。
其中的中心品牌调解室,安排了两名专职调解员坐班,联合各相关部门开展涉海涉渔纠纷调解工作,实行“线上+线下”并行的工作模式,对现场可以调解的立即开展调解,对不属于街道层级处理的问题,做好政策解释、法律宣讲的同时,通过一站式矛调线上平台进行分流转办,决不让群众“无功而返”。据了解,今年以来,累计调解各类涉海涉渔纠纷40余件。
傍晚,梧桐庵村正在举行以普法为主题的纳凉晚会
记者在离开梧桐庵村时,注意到村里的小广场正在举办纳凉晚会。在落日余晖下,吃过晚饭的村民搬着小凳子聚在广场上,认认真真地观看节目。人民调解快板书,红色故事分享等节目吸引了采访团驻足观看。
于洪致告诉记者,这些节目除了有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参与外,很多演员都是周边村的文艺爱好者,大家自发地组织开展文艺汇演,通过这种方式向村民进行普法宣传、红色宣传。今年以来,已开展了三场文艺汇演,两场司法所普法活动,累计受教育群众四百多人次。
“海上枫桥工作法”
把纠纷化解在萌芽中
威海作为沿海城市,海岸线长,渔村数量多,保障渔业生产是威海市的工作重点之一。位于环翠区孙家疃街道的安海社区就是非常典型的老旧渔村,常住人口5030人,渔港年停靠渔船300余艘次。安海社区结合辖区特点,配合街道探索实践了以“小事不下船、大事不出港、矛盾不上交”为主要内容的“海上枫桥工作法”。
“我们这个社区渔民多,管理难,群众归属感不强。尤其很多渔民、船员常年在海上,与社会接触不多,有关社区治理方面的事情他们不是很了解,管理起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社区治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安海社区党总支书记苗丽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了克服这种特殊性,“海上枫桥工作法”应运而生。全面推行“一船一调解小组”制度,发挥“船老大”出海经验丰富、威信高的优势,明确为调解负责人,由“大副”“大车”协助,调处纠纷、化解矛盾,对成效突出的,推荐担任更高级别的岗位。并与威海海警局环翠工作站建立海上纠纷联调机制,指导帮助“船老大”化解出海作业期间的矛盾纠纷。
在交谈过程中苗丽琴告诉记者,“船老大”为化解出海作业期间的矛盾纠纷“出了大力”。
“出海工作的时候,渔民都在海上,出现纠纷后我们岸上的调解员、法律顾问不能及时到达现场,‘船老大’就必须主动承担起矛盾调解的责任,在矛盾激化之前,就给它调解掉,把纠纷化解在萌芽中。”
记者了解到,孙家疃街道办事处还成立了海上流动党支部,组织“海上党旗红”党建工程,充分发挥渔民中的党员及优秀船员在海上的先锋带头作用,将常年漂泊在海上的船员凝聚起来,帮助他们提高归属感,找到“家”的感觉。
梧桐庵村法律顾问姚喜娟(右)正在进行纠纷调解工作
“于老太太认为自己被人欺负了,她觉得凭什么自己的地要让出来50公分给别人,但是她不让出来点空间给对方通行,对人家也不公平,所以双方的矛盾也就出现了。”
记者抵达威海市文登区界石镇梧桐庵村时,碰到了刚刚调解完一桩邻里纠纷的村法律顾问姚喜娟。
姚喜娟给记者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徐先生家的樱桃地外圈是于老太承包的用来种庄稼的土地,徐先生需要穿过于老太家的地才可抵达自家的樱桃林。于老太出于安全起见在自己的土地外扎了一圈围栏并上了一把锁,交给徐先生一个钥匙,叮嘱只可他一人通行。但5月份左右正值樱桃采摘的季节,徐先生带人穿过于老太的地去采摘樱桃时,出现了踩坏于老太庄稼的情况。于老太便将锁换掉,导致徐先生无法进入自家樱桃林,便做出了暴力破坏围栏的行为。
“两家人就因为这件事情产生了矛盾,村里就通知我过来进行调解。村委会主任带着我去到实地看了一下,回来又与双方进行沟通。目前达成的初步意向是,于老太让出五十公分给徐先生通行,村委会为于老太减免一部分土地承包费。”姚喜娟告诉记者。
据姚喜娟介绍,梧桐庵村的矛盾纠纷其实并不多,不仅仅是因为这里的村民老实厚道,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梧桐庵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注重教育引导村民依法办事、依法维权。
记者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洪致那里了解到,梧桐庵村重视运用村法律顾问这一优势,村里建成了法律服务队,村法律顾问定期到村坐班为村集体决策和经济活动提出法律意见,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与村调解员一起化解矛盾纠纷。“坚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三十多年来梧桐庵村没有越级上访、刑事案件发生。”
梧桐庵村地处风景秀丽的昆嵛山腹地,也是昆嵛山红军当年战斗过的地方,红色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现有居民60户,162人,中老年村民居多,民风淳朴。
于洪致在法治宣传工作中总结出了经验,年纪大的村民,记不住法律条文,有时也听不进去普法宣传,还是在遇到麻烦事时,请教法律顾问的过程中能更深入的学法懂法。
“我们的司法调解队伍为村民普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定期通过大喇叭向村民播报普法宣传内容。法治宣传栏里会张贴非常实用的宣传材料。比如‘购买到假、劣农药怎么办’‘宅基地使用权能否继承’等,都是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会碰到的问题。”
记者丨田柳
编辑丨郭奥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