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自然资源部
项目基本情况
韶关南雄位于广东北部、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三区四带”的南方丘陵山地带,属于广东南岭生态屏障。该区域拥有我国重要生物物种基因库,被列为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极其重要。南雄红砂岭是我国南方湿润区红层荒漠化的典型地区,生态系统不稳定,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衰退等生态问题突出。
南雄市红砂岭综合治理项目作为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重要支撑工程之一,创新多类型土壤改良技术、中草药立体种植生态治理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红砂岭生态监测与评价,完成总投资8.74亿元。
主要做法
(一)齐心共治:政府主导、社会投入、群众参与
成立领导小组并设置领导小组办公室,探索形成了政府搭台、修复办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生态保护修复路径。统筹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水土保持等各类资金,鼓励将多元化社会资金作为红砂岭治理的重要补充,探索资金筹措和回报机制,提高社会资金参与度。引导镇村土地入股,共同参与产业化的红砂岭治理。
(二)价值实现:生态提质、系统治理、产业助力
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理念,突出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及流域上下游等各要素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将工程和植物措施结合,建设乔灌草立体布局的生态体系和水田、沟渠、水池、道路、林地结合的工程体系;根据不同土地坡度、土层厚度和土壤质量等条件,分类开展农用地整理、植树造林、水土保持治理等;引进社会资本,成立生态保护修复基金,建成多个中草药研发、林果种植基地,构建生态保护修复长效机制。
(三)技术创新:土壤培肥、立体种植、监测支撑
针对治理区特殊的土壤条件,企业和科研团队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不断进行土壤改良。探索出“树盘种肥田萝卜,行间植皱叶酸模”的土壤培肥、抑制杂草的生态种植方式。通过面上监测、样线调查、样点监测、定位监测及红砂岭生态数据库建设等措施,从宏观到微观不同尺度,对区域红砂岭地貌景观生态结构、过程和功能进行动态监测,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等进行评价研究。
取得的成效
(一)生态效益:红砂为底,筑牢绿色屏障
治理后区内逐渐建立多物种的植物群落生态系统。项目区植被覆盖度增加23%以上,植被物种数量显著增加;项目区坡度减小,地表径流平均减少34%,由径流造成的泥沙和土壤养分流失量分别下降92%和22%;在植物恢复和径流减少的共同作用下,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增加0.75~5.4倍,碱解氮提高1.5~4.5倍。地上生态系统的改善促进了地下生态系统的修复,土壤生物多样性明显提升,跳虫、螨类等土壤动物数量从每平方米数百个增加至数千到上万个。红砂岭治理区域生态系统质量持续向好。
(二)经济效益:生态为基,凸显金山银山
完成垦造水田项目规模约10956亩,新增水田5100多亩,解决了农业丢荒、田块破碎化问题。统一流转经营,水田区域上造黄烟、下造水稻,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引入社会资本和产业,带动土地增值、产业链延伸、财税增长,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以脐橙基地为例,无灾年份农产品总销售收入超过3.3亿元,实现利税5700多万元,上缴所得税3700多万元。
生态湿地治理后(图2、图3)
农田治理前后对比(图4、图5)
(三)社会效益:民生为本,共建宜居家园
红砂岭独特的景观地貌不仅具有景观和科研价值,更是客家农耕文化和恐龙(蛋)古生物化石的载体。通过保护和宣传,红砂岭成为网红打卡点和中小学生地学科普点,增强了群众的生态保护观念。项目得到中国新闻网、人民网等众多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生动传播了新时期生态修复理念,彰显了生态修复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时代价值。
新媒体编辑:陈平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