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上海、深圳同时收罚单,长城资产被罚懵了?

山西、上海、深圳同时收罚单,长城资产被罚懵了?
2024年05月22日 20:45 债市观察

导读

连亏两年,2023年扭亏为盈。

作者 | 李非林作者 | 李非林

来源 | 债市观察

以剥离处理不良资产为使命的国内四大AMC之一的—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城资产”),因为不良资产相关业务违规挨罚了。

如今在金融行业推动高质量发展、金融监管日益完善的背景之下,四大AMC更多发挥处置不良资产的功能性、专业化作用。然而,在瘦身“回归主业”的阶段,长城资产还是在主业合规问题上出现差错。

01

业绩“迟到”

5月17日,长城资产官网公布了3张罚单。

其中:长城资产山西分公司因未按监管要求进行资产风险分类被山西监管局罚款30万元;上海分公司因违规收购金融机构的非不良资产、非金融机构的正常资产、收购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后出让方仍承担相应风险等问题被上海监管局罚款340万元;深圳分公司因借收购不良资产名义为企业提供融资等问题,被深圳监管局罚80万元。3笔罚款合计为450万元。

图源:官网图源:官网

对于一家常年资产管理规模达6000亿的AMC来说,这个处罚金额看起来并不算多,但对于近几年成绩单不大漂亮的长城资产,这几张罚单属实是个拖累。

此前4月30日长城资产一次性公布了2022、2023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财报数据令人咋舌。

据迟到了一年之久的2022年年报显示,长城资产一年的营收为-23.0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53.08亿元,与2021年同期对比,亏损幅度高达429.18%。而2022年的前三季度,长城资产的归母净利润还是4.79亿元,一个季度直接亏掉了457.87亿元,也实属罕见。

图源:年报图源:年报

数据显示,长城资产2022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56.58亿元,但公允价值变动为-235.03亿元,此外信用减值损失为208.23亿元,因此综合导致营业利润亏损447亿元。这也就意味着业绩亏损主要是计提此前投资损失所致。

对于2022年大幅亏损的原因,长城资产在财报中表示,是受国内经济下行、疫情反复持续、房地产债务危机陆续爆发等原因,公司部分资产质量下迁,计提拨备和公允价值损失压力增大导致。

图源:罐头图库图源:罐头图库

值得注意的是,同时期的四大AMC中的东方资产、中国信达均为盈利,仅有已改革重组的中国华融亏了275.81亿元,但长城资产亏损额达中国华融(现更名为: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2倍。

好在长城资产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业绩回温,分别为15.51亿元和1.12亿元,但相对于此前两年已经亏掉的500多亿,这个成绩也略显单薄。长城资产称,2023年公司持续深耕主责主业,资产处置化解成效明显,主业资产结构有效优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经营业绩实现扭亏为盈。

02

“实质性重组”业务亮眼

  投资房地产行业“踩雷”

90年代末,四大AMC成立,最初的使命是为筹备上市的四大国有银行剥离不良资产。设立之初,大股东为财政部,经营期限设定10年。

四大AMC(中国华融、东方资产、中国信达、长城资产),分别对口接收、管理和处置来自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及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其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政策业务时期、商业化转型期、全面商业化期、逐渐回归主业期。

在第二个阶段,即从2006年开始,四大AMC相继启动了商业化转型。彼时,长城资产与其他三大AMC一样逐渐发展成全金融牌照的资产管理公司,涉足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期货等领域。

图源:罐头图库源:罐头图库

此后,长城资产先后拥有长城华西银行、长城国瑞证券、长生人寿保险、长城新盛信托、长城金融租赁、长城投资基金、长城国际控股、长城国富置业等8家控股公司。

在业务表现上,长城资产的”实质性重组”业务颇为亮眼。据“不良资产头条”发文,其通过“金融及非金融不良资产收购及整体破产重整+资产重组”模式运作 ST 超日,成功化解国内首单公募债务危机,通过“债务重组+债转股”模式纾困中国铁物,成功化解首例央企私募债危机。

还有其他诸如A 股市场上重整了渝钛白、西北轴承、光明家具、酒鬼酒、岳阳恒立、超日太阳等一批 ST 公司,使其重新复牌或恢复上市;重组了天一科技、秦川机床中国一重晋西车轴信邦制药、东盛科技等企业,使其通过改制重组或 IPO 获得生机。

图源:罐头图库源:罐头图库

彼时监管政策限制宽松,但由于四大AMC较为激进的扩张模式、内控管理相对缺失,非金融子公司投资无序等问题开始暴露,导致其在经营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风险。

2015年,银监会发布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展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非金债业务,全面打开了AMC化身影子银行的通道,而四大AMC也将目光瞄准了房地产业务。

2022年4月长城资产在“2022年春季资产推介—点石成金系列活动”上推介了2000亿资产,各类别项目共782个,其中376个为非地产类资产,406个为地产类资产。

然而,最近几年地产行业风险暴露,在房地产遭遇困境的情况下,四大AMC纷纷“踩雷”,长城资产也在其列。

图源:罐头图库源:罐头图库

据2021年财报,长城资产的投资资产中,债券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发放贷款和垫款的余额合计3346.72亿元,其中,计入投向房地产业余额 865.41亿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余额423.94亿元,制造业余额293.00亿元,批发零售业余额140.55亿元,建筑业余额114.05亿元,分别占上述三类资产总额的25.86%、12.67%、8.75%、4.20%和 3.41%。

从投资资产的集中度方面看,长城资产投向涉及房地产业的资产规模占比相对较高。

自成立以来,长城资产先后收购、管理和处置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2万亿不良资产,但自2018年盈利断崖式下滑并一路走低,2021年归母净利润出现首次亏损,达85.61亿元。

除此之外,在合规问题长城资产也曾数次被监管处罚。从2019年2022年底,罚金约5000万元,在金额上居四大AMC之首。甚至在2020年12月25日因未按规定进行资产风险分类、违规收购金融机构非不良资产、违规收购个人贷款、向房企提供融资用于缴纳土地出让金等16项违规操作被罚4690万元,这也是AMC有史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罚单。

03

业务“瘦身” 回归主业

其实,四大AMC都存在风险资产累积、业务合规等问题,并非长城资产一家,所以四大AMC化险改革已经提上日程。中国华融并入中信集团也为四大AMC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今年1月底,“新华财经”报道三家AMC将于近期划至中投公司。过去,四大AMC打造综合金融体系,目前监管引导其回归本源,叠加2018年4月份的赖小民“黑天鹅”事件的影响,四大AMC纷纷开始“瘦身”,剥离部分金融牌照,回归主业。

图源:罐头图库源:罐头图库

具体来看,长城资产和其他三大AMC一样,逐渐着力清仓金融牌照,2021年上半年长城资产及其全资持股的长城国富置业转让了长生人寿51%及19%的股份。

另外在主业上也重点发力,据其官网披露,2023年长城资产成功实施工行、农行、民生银行等总对总收购项目,收购债权总额约235亿元。

近年来AMC也逐渐参与个贷不良批量转让领域。2023年6月,长城资产旗下子公司共同成立了芜湖长城维海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由此开展个人信用类不良债权收购与处置业务。而这也是长城资产探索不良资产管理的创新模式。

此外,长城资产还深入房地产行业风险化解领域。2023年7月,长城资产及旗下子公司长城国富置业与绿城中国、绿城管理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地产不良处置领域进行战略合作。

图源:罐头图库源:罐头图库

今年4月有消息称,长城资产或将通过旗下子公司重整“爆雷”房企金科股份。2023年6月30日,金科股份曾公告,与长城国富置业签订了《战略投资框架协议》。

累计来看,这两年,以长城国富置业为房地产投资平台的长城资产已接触过恒大、泰禾、阳光城、奥园、金科等房企若干风险项目,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成渝、京津冀等区域。

据消费日报网援引华泰证券分析师观点,根据相关政策要求,预计未来全国性AMC将继续“瘦身”回归主业,围绕地产行业风险化解、中小银行兼并重组两大主线持续发力,助力保障宏观经济平稳运行。

长城资产2021、2022年均亏损,终于在2023年扭亏为盈至15.51亿元,然而5月连收3张罚单,这是否会影响它的品牌?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