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票、裁员、亏损,理想汽车从神坛跌入泥潭?

跳票、裁员、亏损,理想汽车从神坛跌入泥潭?
2024年05月22日 16:01 财经下午茶

理想汽车又亏了

冰箱彩电大沙发还行不行?

不到3个月的时间,理想汽车在资本市场,体验了一回股价过山车。

2月26日,理想汽车2023年报披露,业绩超预期,此后股价一路走高到180港币。待到5月20日,理想汽车2024一季报披露,业绩同样“超预期”,股价已下探至80港币区间,相比高峰跌去超50%。

理想汽车,刚刚“理想”过

理想股价达到高点时,我们的研究员做了一个分析和复盘。参见《史上最佳,理想一年填平五年亏损!》。

2023年,理想全年实现营收1238.5亿元(同比增长173.5%),净利润118.1亿元。其中,20万以上新能源市占率达16%,位居中国汽车品牌第一。

毛利方面,理想汽车2023年全年实现毛利率22.2%。这一盈利水平超过了特斯拉,逼近了比亚迪。2023年特斯拉的毛利率为18.2%,比亚迪的毛利率为23.02%。

更为重要的是,理想汽车实现盈利,本身意义重大。理想汽车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家年度盈利的新能源车企。彼时,市场毫不吝啬鲜花和掌声。高涨的股价就是直观的体现。

理想也成为造车新势力中,首家实现盈利的企业。

这本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因为实现年度盈利的另外两家,特斯拉和比亚迪各有绝活。特斯拉的品牌力和产品力构筑了深厚的护城河。而比亚迪,几乎打通了汽车全产业链,实现了50%的零部件自给率,部分车型,例如海豹,零部件自给率达到了75%。通过高比例的零部件自制,比亚迪大大压缩了生产成本,化身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价格屠夫”。

其他新能源品牌,既没有像特斯拉,深耕新能源市场多年,也没有比亚迪的供应链控制力。在车厂只负责整车设计与组装的情况下,其他品牌如何在特斯拉和比亚迪的双重绞杀中突出重围,市场以为理想给出了初步的方案。

一个季度,让市场经历了幻灭

理想汽车刚刚打了个翻身仗,今年一季度就出现了经营性亏损。

5月20日,理想汽车发布的财报显示,理想汽车的收入为256亿元,同比增加36.4%,环比2023年第四季度减少38.6%。净利润为5.9亿元,同比下滑36.7%,环比下滑89.7%。今年一季度经营利润为-5.8亿元,经营利润率为-2.3%。相较于去年四季度,今年一季度业绩大幅度回落。去年四季度,理想汽车经营利润为30亿元,经营利润率为7.3%。此外,理想汽车现金储备从2023年底的1036.7亿元,下降至今年一季度的989亿元,自由现金流为-51亿元。

理想汽车一季度会有此业绩,市场亦有预期。参见《降价+推新,理想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去年3月,理想创始人李想曾经表示“车不是卖得越贵越好,也不是越便宜越好,找到合适的价位段很重要。如果理想把中大型SUV卖到20多万,可能也卖不出去,用户会觉得是不是偷工减料了。”所以,他言之凿凿地说,理想汽车不会降价。

开年以来,全行业大打价格战,理想亦不能幸免。4月22日,理想汽车宣布理想L7、理想L8、理想 L9、理想MEGA降价,覆盖了除L6之外,理想所有在售车型。

“不降价”的回旋镖,狠狠地打在了理想的脸上。

另一个给理想汽车带来重创的地方,就是MEGA车型遇冷。

2024年3月1日,理想汽车发布首款纯电动旗舰车型MEGA,上市时售价55.98万元。车内沙发彩电冰箱等配置一应俱全,被业界称为“奶爸”车型,李想也在发布会上信心满满表示“MEGA将是理想汽车的下一个爆品,有信心成为50万元以上市场销量第一。”

但MEGA上市后,即陷入舆论风波和水军攻击,产品销量没有达到预期。

近日,理想汽车传出大幅裁员消息,整体优化比例超过18%。2023年财报显示,理想汽车近3.16万人,同比增长63%。按照优化比例来计算,这轮优化涉及超过5600人。

理想汽车CEO李想在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表示,理想汽车今年将不会发布纯电SUV产品,推迟至明年上半年发布。

行业寒冬来临,理想不得不“缩衣减食”。

新能源汽车,会比猪更难熬吗?

新能源汽车价格大战开启后,销量并没有明显改善。如此局面向所有从业者发出灵魂拷问:各家新能源车车企的竞争优势何在?

最近,各大品牌汽车事故频发,屡上热搜,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质量,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议题。尤其是一些车企匆匆上马智驾系统,在宣传中屡屡夸大,让许多不明就里的车主,以为无人驾驶已经到来,在使用过程中放松了警惕。

根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40429-2021)规定,目前自动驾驶技术中分为L0-L5的六个等级:L0,纯人工驾驶;L1,驾驶自动化;L2,辅助驾驶;L3,自动辅助驾驶;L4,自动驾驶;L5,无人驾驶。

说一千道一万,当下的智驾,包括特斯拉的FSD,都被监管部门定为L2级,要求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全程准备接管。

铺天盖地的评测视频,完全在向潜在车主释放错误信号。这背后,不乏车企的推动。

把智驾作为最大卖点,充分体现了电动汽车竞争维度的贫乏。电动汽车的零部件比燃油车大约少了三分之二,影响消费者使用体验的因素也就少了三分之二,这使得电动汽车的产品维度,比燃油车少了很多。有观察者甚至简单粗暴的概括为,“车壳+三电组装在一起就是电动汽车”。

而且电动汽车还有另一个尴尬的点。除了汽车内饰,想要改善驾乘体验,大都需要添置电器。对燃油车来说,耗能不是问题,但对有里程焦虑的电动汽车车主来说,使用电器有时简直是“犯罪”。

笔者最近就经历了,一个电动汽车里程焦虑的案例。

前几天,因为赶飞机时间紧,笔者就打出租车去机场。在高速上,出租车开得很猛,贴着超速标准来。路上,师傅就说,你看路上的网约车,大都开得慢,就在100码左右慢悠悠跑。因为开得快风阻大,掉电快。所以在上海,赶时间得坐出租车,虽然贵点,但加速不加钱,可以不计成本地开,网约车就不会这么干。

如今,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互耗状态,在产品层面无法取得突破的情况下,各家唯一的选择就是硬撑,加速行业出清,直至迎来行业回暖。

新能源汽车的周期轮动,会持续多久还不能确定,想来不会比本轮猪周期更久。这一轮猪周期始于2018年,猪价一度在19、20年达到高位,而后就持续在低位徘徊,目前还没有走出周期的明确信号。期间,一批上市猪企没熬得住,迎来了破产重整的结局。

结语

对非急需的耐用品来说,价格战的影响是致命的,这会使得许多潜在消费者,选择观望。“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诚不欺我也。

MEGA的遭遇,击碎了理想汽车的纯电野心。新能源汽车领域,还有谁能挑战特斯拉、比亚迪双雄争霸的格局?咱们拭目以待。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下午茶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理想汽车 比亚迪 特斯拉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