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消息汇】2024.7.22 星期一

【信托消息汇】2024.7.22 星期一
2024年07月22日 17:04 中国信托业协会

转自:中国信托业协会

目录

一、信托业半年考:20家公司实现营收同比增长 资产服务与管理信托联动将成新突破点

二、“超级账户”成效初显 平安信托单月落地保险金信托超5000单

三、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保险金信托缘何同比增长16倍?平安信托郑艳:客户对资产安全的需求在激增

四、信托行业格局洗牌:江苏信托净利润第一,英大信托、华鑫信托、建信信托、陕国投排名跃升

信托业半年考:20家公司实现营收同比增长 资产服务与管理信托联动将成新突破点

来源:中国网财经2024-7-19

截至本月中旬,已有53家信托公司披露了上半年经营情况。数据显示,多数公司的营收与利润同比下降,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同比下降的公司数量占比均在六成左右。

据中诚信托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在营业收入方面,共有20家公司实现同比增长,31家同比下降,另有1家由负转正;在利润总额方面,14家公司实现同比增长,34家同比下降,1家负值减少,3家由负转正;在净利润方面,16家公司实现同比增长,32家同比下降,同样有1家负值减少,3家由负转正。

上半年,52家可比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6.15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2.02亿元,同比下降24.72%;平均实现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分别为4.04亿元和3.23亿元,较2023年同期分别减少1.88亿元和1.38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31.72%和29.91%。

具体来看,上半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信托公司有10家,利润总额超过10亿元的有6家,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有4家。从同比变动来看,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同比增速超过20%的信托公司分别有8家、6家和7家。

在营业收入方面,中信信托以27.95亿元的业绩位居榜首,其次是英大信托的16.28亿元和华能信托的15.64亿元。江苏信托、华鑫信托、陕国投信托、光大信托、建信信托(原文中“建信托”应为笔误,应为“建信信托”)、外贸信托和华润信托也位列前十,营业收入均超过10亿元。净利润方面,江苏信托以15.59亿元的高额净利润领跑,其次是中信信托和英大信托。

尽管上半年行业整体表现不佳,分化进一步加剧,但信托业整体资产水平呈现上涨趋势,成为行业未来发展最稳定的支撑。上半年,信托公司平均总资产达到136.92亿元,较年初增加2.83亿元,同比小幅增长2.11%;平均净资产达到118.85亿元,较年初增加2.60亿元,同比小幅增长2.24%。同期,信托公司平均注册资本达到48.31亿元,较年初增加0.08亿元,同比微增0.16%。

在业务开展方面,上半年受国内外经济环境、资本市场等多方面的影响,信托公司业务开展仍然承受较大压力。可比公司平均实现信托业务收入3.98亿元,同比下降7.83%,但信托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64.77%,较去年同期提高11.87个百分点。各公司表现来看,超六成公司信托业务收入同比下降,头部公司表现不一。

此外,固有业务收入出现较大波动。上半年,可比信托公司平均实现固有业务收入2.01亿元,同比下降46.54%,固有业务收入占比下降至32.70%。超半数可比公司固有业务收入波动率超过50%。

中诚信托在研报中指出,自去年信托业务三分类新规正式实施以来,发力资产服务信托已成为信托公司的共同选择。资产服务信托做规模、资产管理信托做收入、公益慈善信托发挥协同价值成为行业的普遍展业策略。面对业务转型,费率竞争虽可能对短期业务拓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但若仅依赖降费率而未能提升投资回报率或增加功能价值,则不利于相关业务或机构的长期发展。因此,中诚信托建议信托公司应参考境外领先资管机构的经验,实现托管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资产服务信托和资产管理信托的协同联动将成为信托公司进一步提高竞争力的关键突破点。

“超级账户”成效初显 平安信托单月落地保险金信托超5000单

来源:第一财经2024-7-19

“信托账户在财富管理服务信托领域,实际上是个‘超级账户’概念。在信托账户体系下,可以囊括委托人的多种类、多功能的合法资产,包含现金、保险、股权、不动产等。”近期,平安信托财富服务事业部高级董事总经理郑艳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提出“超级账户”概念,她指出“超级账户”体现的不仅是信托账户管理资产的丰富性以及风险的隔离性,更加强调的是代际传承过程中教育、养老、医疗、特殊关爱等全链条服务。

保险金信托,是平安信托在财富管理服务信托领域打造“超级账户”的拳头产品。通过“保险+信托”的有机结合,体系化地帮助委托人进行财产组合、财产配置,以及将来的支付安排、流通性管理,去做全程精准的代际传承。据悉,截至2024年6月,平安信托今年已成立保险金信托超8000单,其中6月单月落地超5000单,平安保险金信托客户超3.2万名。

保险金信托是切入口,深度挖掘财富传承的“超级账户”市场需求

相较于家族信托实收1000万的高准入门槛,大部分信托公司的保险金信托设立起点在100万-300万之间,因此保险金信托拥有着更为下沉的客户基础。据统计,国内拥有600万人民币资产的“富裕家庭”已超过500万户,其中,拥有千万元可投资资产的“高净值家庭”大约只占20%,也就是说,中国的家庭财富水平呈纺锤形态分布。因此保险金信托其实在国内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目标客群。另外,满足家族信托设立要求的“高净值家庭”客户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客户抱着试水的心态,先以较低成本设立保险金信托感受财富管理信托的服务形式,之后再升级为家族信托或直接新设一个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是挖掘客户财富管理与财富传承需求的切入口,相当于“pre-家族信托”的概念。

实际上,信托作为“超级账户”的功能性不仅体现在对保单的管理上,现金、所有的金融产品,将来的股权、不动产等合法资产均可以纳入信托账户进行财富管理。在对账户里的资产进行有效风险隔离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投资配置、精准的支付和精准的传承,从底线思维角度考虑中期或者更长远应该如何规划财富、养老、子女、医疗等。

郑艳在采访中描述“超级账户”功能时形象地表示,将来理想状态就是一个客户在信托设置个人超级账户,这个账户的各类资产放在信托公司为客户开立的专属信托计划名下,独立于公司,独立于委托人,也独立于受益人,它是独立存在的,通过信托计划保值增值,按照需求进行支付,按照需求进行传承,规避客户自身的意外风险或者自身的财务风险。

保险金信托是粘合剂,打造金融机构合作共赢的“超级账户”生态圈

“保险金信托不是零和游戏,而是打造了一个合作共赢的生态圈。”郑艳强调,“保险金信托产品就像是个粘合剂,它将信托公司、保险公司、银行及其他渠道机构聚集在一起,大家分别依托自身的专业能力共同为客户提供服务。”

以保险公司为例,根据平安信托开展的一项保险金信托对寿险公司价值贡献的分析显示,保险金信托对于保险公司在获客、留客、蓄客方面贡献度都很大。把信托与保险两种产品的功能嫁接起来,也有助于提升保单保费件均规模。此外,根据平安信托在分析中测算发现,配备了保险金信托的客户之后的退保和保单失效的比例,远低于没有配备保险金信托的客户,因为功能多样化,粘性更足,客户能感知到后续的1+N服务体系。

郑艳指出,长远来看,市场上未来应该是有一个N对N合作平台,是全开放式的,不应存在合作壁垒。平安信托致力于打造一个多保司、多渠道的开放式合作生态,目前公司合作的保险公司已超25家。伴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持续增长,中高净值客户的风险意识不断提高,信托公司能提供给客户的产品、服务、技术等也在不断迭代创新,同时保险、银行和信托机构之间,在合作模式上也在不断创新。未来,平安信托希望通过打造一个共赢的生态圈,与各家金融机构间在更宽广的服务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保险金信托缘何同比增长16倍?平安信托郑艳:客户对资产安全的需求在激增

来源:财联社 郭子硕2024-7-19

随着传统人身险预定利率步入下行通道,依托传统人身保险(主要为终身寿险与年金保险)合同相关权利设立的保险金信托却火了。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今年6月,平安信托对外宣布其保险金信托设立笔数5000笔,环比增长675%,同比增长更是达到1648%之多。这在当前资产荒令业内头疼,同时信托转型也难见速效的市场环境下,毫无疑问是一抹“亮色”。

什么原因促成了保险金信托的火热?日前,平安信托财富服务事业部高级董事总经理郑艳接受财联社在内媒体专访时表示,在投资市场波动加剧、风险因素增多的当下,保险金信托产品以其独特的保障功能,越发受到客户的青睐。除公司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了一定布局外,当前客户对资产安全的需求在激增,多种因素共同推动了保险金信托的爆发式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整个保险金信托和家族信托的规模是9000亿元。截至目前,平安信托“保险金信托+家族信托”的规模约1800亿元,约占整个市场的20%。其中,平安信托的保险金信托规模已经突破1300亿元,占据公司财富管理服务信托的半壁江山以上。

当然,在当前各类金融子牌照竞逐财富管理的市场环境中,被称为“pre-家族信托”的保险金信托业务对信托公司而言也有其独特的卡位作用。郑艳对记者表示,过去一年,受投资环境波动及底层资产表现不佳等因素影响,部分家族信托的账户收益不够理想,家族信托的规模增长面临较大考验,甚至市场平均收费水平也在下降。

“相较于家族信托实收或者价值1000万的高准入门槛,保险金信托设立门槛为100万元保单,适合作为中产家庭传承业务的‘入门级’产品。鉴于国内拥有600万人民币资产的‘富裕家庭’已超过500万户,而拥有千万元可投资资产的‘高净值家庭’大约只占20%。因此,保险金信托其实在国内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目标客群。”

换言之,对于信托公司而言,保险金信托业务的爆发式增长,也意味着财富管理业务未来更大的潜在机遇。

无风险利率下行趋势带动客户配置需求

财联社:保险金信托目前的增长趋势,多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无风险利率下行?

郑艳:不可否认,无风险利率下行,带动配置保险的客户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保险金信托规模的“井喷”。不过,需要明确的是,投资品种收益率越来越低,预定利率还有进一步下浮的空间,这点仍未改变。愿意买保险或者愿意配置的客户仍有很多。

从客户深层需求来看,在投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多的背景下,很多客户也提升了对风险防御的重视程度,希望通过保险金信托甚至家族信托实现风险隔离,科学管理财富,有效保值增值,通过专业配置、专款专用为未来做好保障安排。

当然,“6.30”作为各金融机构年中销售的节奏节点,多方合作下共同创造了优异的业绩。目前,我们正加速构建开放式平台,积极拓展多渠道共赢的合作伙伴生态圈。

财联社:保险金信托有哪些优势和吸引的人群?适用于什么样的人群?

郑艳:“保险+信托”可以体系化地帮助委托人计划财产组合、财产配置,以及将来的支付安排、流通性管理,就是去做全程精准的代际传承。把信托多财产的多样性、信托账户的隔离性,以及将来的投资配置、精准的支付和精准的传承,有效整合各种需求。

整体来看,我们可以把生态圈里的银行、保险等渠道方,以及将来在底层里的投配和将来的服务,养老、教育和特殊关爱都能够整合在一起,提供“集成式”服务。

保险金信托具备多场景支付功能。比如,有养老需要的客户可以建立信托后提出未来资金定向支付需求,以提前安排用于保障将来如有失能、失智情况的养老费用支付;有特殊受益人,比如自闭症儿童需要的客户可以建立信托,未来向特殊受益人照看机构支付服务费用等。信托公司可以跟养护机构建立合作,定期在监督人的监督之下,把这些资金支付到特定的养老机构或康复机构,以保证对委托人的生活护理安排。

搭建开放生态圈,多牌照合作共赢

财联社:市场其实存在一种担心,就是平安集团体系外的保险客户选择平安信托,后续会不会被平安人寿转化。这你怎么看?

郑艳:个人信息保护在任何金融机构乃至非金融机构都需要基于客户授权严格管理。我们可以明确地说,无论是在客户需求、平台开放性,还是客户信息保密方面出发,都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监管的要求,在信托公司内部做好信息保护。平安集团内部各子公司之间设有严格的防火墙机制,这是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领域,并经过多次检查验证,确保了信息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客户在选择保险产品时,已综合考虑多家保险公司的保费、保障内容、赔付条件等因素,最终选择他们认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方案。保单的决定权在客户手中。而我们只是站在客户的角度,提供专业的信托服务,如构建完善的法律架构、提供有竞争力的投资配置和优质的服务体系。所以不存在“转化”之一说法。

从长远来看,未来市场应该是N对N合作平台,是全开放式的。在这个平台上,各家公司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规律自由组合产品和服务,而不受商业逻辑或公司间合作壁垒的限制,划分为“可装入”和“不可装入”。这样的合作模式也将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财联社:和银行等相比,信托的财富管理中心的客群触达能力是有限的。你们构建的这一平台,如何得到渠道方的支持?

郑艳:我们一直认为,保险金信托、家族信托和银行、保险、券商等渠道方的关系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基于共同利益的深度合作、共赢模式。信托就像粘合剂,从客户需求出发,粘合着保险、银行等多方,通过信托超级账户,发挥着资产风险隔离、保值增值、多场景支付、精准传承等多种功能。

对于银行来讲,保险金信托不仅是销售保单的工具,更能帮助银行维护高净值客户、提升现金资产留存率。通过家族信托,银行能够有效防止客户单只产品到期后的资产迁徙,确保资金在信托框架内持续循环,继续做资产配置,提升银行现金资产留存率。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我们发现保险金信托在获客、留客、蓄客及提升保单价值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在寿险领域,通过“信托+保险”的差异化产品策略,保险公司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深层次需求,从而增加获客机会并提升件均保费。

从保单价值来看,保险金信托毕竟是有一系列门槛的。如果信托与保险两种产品的功能切中客户需求,客户愿意为此“埋单”,有助于寿险单均保费上迁。

不仅如此,保险金信托客户在退保和保单失效的比例远低于没有配置保险金信托的客户,因为客户需求多样化,粘性更足,“1+N服务体系”进一步巩固了客户关系。现在,很多寿险公司希望借助于保险+信托这样一个创新型金融产品去实现业务价值。

财富管理转型是行业大趋势,保险金信托可下沉获客

财联社:信托业务分类改革实施一周年,家族信托业务发生了哪些改变?还有哪些“水土不服”的情况?

郑艳:“三分类”新规为保险金信托“正名”,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不仅确立了保险金信托的产品概念与模式,还为其后续的创新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开创式的、指示性的作用。我们当前及未来的所有努力与探索,都紧密围绕“三分类”的整体框架展开。

保险金信托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遭遇了一些瓶颈。首先,制度层面的不足和短板亟待解决,以释放其更大的发展潜力。其次,信托公司需秉持长期主义精神,持续深耕该领域,积极分享经验,共同推动行业进步。

再者,国内客户尚未普遍形成对专业顾问服务付费的习惯。实际上,无论是财富规划还是传承方案,都离不开法税专家、服务专家等专业人士的智慧与努力,客户应充分认识到他们的价值。

此外,“三分类”新规实施后,由于服务信托涉及的产品种类繁多且复杂度高,业界普遍期待能出台更为细致的操作指南或规则,以明确业务方向、规范操作流程,促进各项业务的顺利推进。

财联社:保险金信托在财富管理的布局起什么作用?国内家族信托下半年会有什么趋势?

郑艳:就行业趋势而言,我们也观察到,财富管理业务正成为几家头部信托公司的战略重心。这背后反映出该领域的广阔蓝海与广大的需求。备创新基因、独特股东背景或资源优势的信托公司正逐步崭露头角,慢慢体现出头部优势。

然而,过去一年,受投资环境波动及底层资产表现不佳等因素影响,部分家族信托的账户收益不够理想,家族信托的规模增长面临较大考验,甚至市场平均收费水平也在下降。而家族信托的专业团队建设和配套系统开发又需要高成本投入,一味地“卷”费率将对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今年离岸信托的需求大幅上涨,大量国内客户选择在香港、新加坡设立家族信托。

基于此,我们预测,下半年以及未来几年,信托公司会重点发力在更能体现受托人专业价值的复杂型家族信托、创新型家族信托业务。这些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围绕企业治理、家族治理的股权家族信托,以及针对股票、债权等资产的家族信托服务,旨在通过提供更专业、更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满足高净值客户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就保险金信托而言,其优势在于相较于家族信托实收或者价值1000万的高准入门槛,保险金信托设立门槛为100万元保单,适合作为中产家庭传承业务的“入门级”产品。鉴于国内拥有600万人民币资产的“富裕家庭”已超过500万户,而拥有千万元可投资资产的“高净值家庭”大约只占20%。因此,保险金信托其实在国内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目标客群。

信托行业格局洗牌:江苏信托净利润第一,英大信托、华鑫信托、建信信托、陕国投排名跃升

来源:中国经营报 罗辑2024-7-20

信托业转型阵痛还在继续。

日前,53家信托公司的2024年上半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陆续完成披露。《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信托公司方面获取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53家信托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22.2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07.79亿元,整体下滑20.97%。净利润方面,今年上半年,53家信托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168.6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31.27亿元,下降27.09%。

可以看到,信托行业整体承压。进一步就业绩排位来看,半数以上信托公司营收、净利润出现同比下滑,但也有通过改革转型取得成效的信托公司实现逆势增长,行业格局再度“洗牌”。按净利润表现排位,去年同期的前十座次出现大面积调换。其中江苏信托上升两个排位,以15.59亿元的净利润拿下“头号交椅”,英大信托、华鑫信托、建信信托、陕国投等同样实现了两个排位以上的逆势攀升。

电力系信托实现逆势增长

整体来看,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排在前十的信托公司中,有5家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排位上行,有3家稳住排位,未发生变化,有两家因业绩承压而滑出前十。其中,在排位上升的信托公司中,电力系信托表现较为突出。以排名上升两位的英大信托、华鑫信托来看,近年来两家机构均在深度推进产融结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改革转型成效显现较为明显。

其中,英大信托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6.28亿元、净利润10.94亿元,同比增长均超20%。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变化最大,较去年同期的-1.83亿元,由负转正为收益5755万元。作为“电力系”央企信托,英大信托股东单位包括国网英大股份有限公司(持股73.49%)、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持股25.00%)、济钢集团有限公司(持股0.82%)、山东网瑞物产有限公司(持股0.69%)。依托股东优势,英大信托特色化、专业化经营在业内较为突出。尤其是在电力产业链、清洁能源领域方面具备较强优势,在电力行业产融结合方面颇具业内口碑。

同时,作为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专业从事信托业务的非银金融机构,华鑫信托方面同样持续推进产融结合、专业化改革转型。华鑫信托相关人士提到:“目前,公司将产融结合作为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设产融结合部门,配强人才力量,进行业务模式创新,探索产融结合实现途径。信托在制度、产品设计、节税等方面具备优势,公司精准运用信托‘工具箱’,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为集团内主业单位制定金融服务方案,提供更为适配和便利的金融服务,目前已完成全年规模目标的110.79%,上半年实现净资产收益率10.69%,超额完成预算进度和登高目标进度。同时,在推进绿色金融方面,上半年已完成年度服务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托产品任务目标,绿色信托完成全年规模目标的148.12%。此外,因推动产品创新与模式创新转型,上半年转型业务的营收贡献度进一步提升。”

除了电力系信托,值得注意的是,一直表现较为稳健的江苏信托此次再度拿下“榜一”,作为江苏省国信集团的主要成员企业之一,江苏信托战略聚焦在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方面,近年来致力于打造“金融持股、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信托服务”四大业务平台。2024年上半年,江苏信托实现营业收入14.9亿元,实现净利润15.59亿元,不仅净利润超过营收规模,其净利润增长达到2.62亿元,这一增幅也在上述53家信托公司中排在第一。细分来看,其今年上半年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也较去年同期出现了相对较大的增长。

地产信托收缩VS标品崛起

上述行业格局变化的背后,是信托业转型改革的持续推进。

今年5月,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2023年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我国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3.92万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2.79万亿元,同比增幅为13.17%。同时,资金信托总规模达到17.38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5.59%。从资金信托投向结构来看,投向证券市场(含股票、基金、债券)的规模合计为6.6万亿元,同比增速高达51.52%。证券投资信托的配置中,组合投资占比为71.62%,信托公司专业化的资产配置能力逐步增强。值得注意的是,投向房地产的资金信托规模为9738.61亿元,同比下降20.43%;投向基础产业、工商企业的信托规模为1.52万亿元、3.89万亿元,同比均出现小幅下滑;投向金融机构的规模为2.37万亿元,同比快速增长17.76%。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对此提及,与过往高峰期相比,信托投向房地产领域的资金规模和占比大幅下降,传统房地产信托业务作为信托主营业态的时代已告终结。同时,投向证券市场、金融机构的规模和占比持续提升。这一数据变化主要源于,“资管新规”以来,信托公司根据“业务三分类新规”(注:《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要求,大力发展标品信托,培育金融市场投资能力。

以近两年标品业务规模增长较快的中诚信托为例,今年上半年,中诚信托净利润行业排位,较去年同期的第九位,再逆势上升一位。在排位变化背后,去年年末,中诚信托标品信托业务年末规模达2588.25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中诚信托管理的标品信托业务总规模已超4000亿元,环比增幅明显。

中诚信托方面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标品业务规模的放量,主要得益于投资于债券市场为主的标品信托业务快速增长。当前,中诚信托从产品收益、开放周期、投资策略等方面,搭建了全方位、多元化的标品信托产品线,产品以现金管理和债券投资为基础,涵盖固收类、混合类、权益类产品类型,资产投资涵盖存款、利率债、信用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FOF等。

“作为创新转型的重点方向之一,中诚信托自2022年起大力发展标品信托业务。期间进行了自上而下的组织架构调整,优化业务部门职能和内部结构,引进专业人才,组建专业化团队开展标品信托业务,同时加大投资管理系统和交易估值登记系统建设,为标品业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面保障。”该人士提到。

转型阵痛期尚未过去

“当前信托行业主要存在宏观经济环境的挑战、监管政策的持续收紧以及传统业务模式面临的转型压力。这既是行业周期性调整的表现,也是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的必经阶段,虽短期阵痛显著,但长期看有助于行业健康发展。”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提到。

更进一步来看,兼具信托、券商任职经历的私人财富管理师武苏伟提到,当前信托公司业绩上的承压,主要还在于机构仍处于转型期阵痛中。“有的信托公司目前主要工作已成为处置不良和保兑付。一方面,旧的业务模式难以为继,如依托房地产和政信等的传统非标业务实现‘躺赢’已成为历史。不管是作为通道还是主动管理,信托业‘轻松赚差价’已成为过去。加上今年对于城投非标的严格限制,以及今年1到5月城投融资规模出现同比较大幅度的下降,旧有业务模式的压力进一步显现。另一方面,转型标准资产方面,在规模不足的情况下,利润有限,佣金收入体量整体较小。尤其是,近几年资本市场表现相对疲弱,后端超额收益较难提取。”

面对短期尚难结束的转型期阵痛,信托机构要如何应对实现平稳过渡?

从行业趋势来看,曾刚认为,未来行业还将继续回归信托本源,持续加强证券市场的专业能力建设,通过构建与其他资管机构的差异化竞争,拓宽信托公司参与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武苏伟进一步提到:“信托企业回归信托本源,旨在切实发挥出信托的功能,不再定位为补充银行存贷款不足的工具,也不再是一个理财产品和代销机构,而是真正发挥资产隔离和财富传承的法律作用。目前各家信托公司都在探索转型路径,有的机构提出坚定转型标准资产,亦有机构研究公益方向,还有机构探索家族信托业务。比如建信信托的家族信托业务,依托于建行庞大的超高净值客户和股东优势,在家族信托领域具有行业领先优势。”

可以看到,在标品业务持续深耕的中诚信托,正在持续垫高能力壁垒。上述中诚信托相关人士提到:“下一步,中诚信托将进一步全面规范标品信托投资决策流程,强化投资决策管理,持续优化运营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投资管理能力、投研和交易能力,进一步完善投资管理系统化数字化建设等,大力开拓创新性资产管理信托业务,以高质量转型助力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积极探索公益方向的中信信托、上海信托,前者在公益、慈善信托等方面已取得较为明显的规模优势,后者在教育、医疗、精准扶贫、环保等领域亦已逐渐形成自身的品牌和特色。

家族信托领域,近年来入局者激增。根据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数据,在“业务三分类新规”2023年6月实施到2023年年末,共有54家信托公司开展了2798笔家族信托业务,成立规模为466.10亿元;共有38家信托公司开展了2077笔家庭服务信托业务,成立规模为37.85亿元;共有39家信托公司开展了10764笔保险金信托业务,成立规模为683.81亿元。信托机构“跑马圈地”,家族信托领域竞争也日趋激烈。

整体来看,余丰慧提到,信托业的转型改革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在此期间,部分信托公司已取得一定成果,例如中信信托、平安信托等通过深耕财富管理市场,发展标准化产品,以及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实现了业务结构的优化。总结相关经验可以看到,“信托企业在业务模式的转型升级方面,首先应要合规为先,适应监管要求,清理非标资产,减少风险敞口;其次要多元化布局,探索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绿色信托等新兴领域;再次要加强风险管理,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强化项目筛选和资产管理;最后要强化科技赋能,利用金融科技优化服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此外,每家机构的具体情况不同,转型策略还需因地制宜,持续创新才是长远发展的关键。”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资产 净利润 信托业 平安信托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26 龙图光罩 688721 --
  • 07-23 博实结 301608 44.5
  • 07-22 力聚热能 603391 40
  • 07-15 绿联科技 301606 21.21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30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