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革命战争年代,有这样一支队伍——它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不曾记载,却从祖国最东端的渤海之滨打到了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这支队伍就是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2024年,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也是渤海区成立8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集团)采访团于10月12日至19日不远千里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采访。
即日起,本报推出“从渤海之滨到天山之巅”系列报道,追寻渤海子弟兵的战斗足迹,展现他们解放新疆、建设新疆的光辉事迹和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以激励后人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姓名:胡传福,籍贯:山东商河,特等战斗英雄;
姓名:张金楼,籍贯:山东宁津,特等战斗英雄;
姓名:傅炳申,籍贯:山东宁津,特等战斗英雄;
姓名:窦海峰,籍贯:山东临邑,特等战斗英雄;
姓名:刘玉章,籍贯:山东惠民,特等战斗英雄;
……
姓名:刘玉珍,籍贯:山东匡五,特等工作模范;
姓名:牛玉坤,籍贯:山东无棣,特等工作模范;
……
这些英雄的名字,是10月15日记者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渤海军区教导旅纪念馆的红色英烈墙看到的。英烈墙上刻着第二师233名战斗英雄和工作模范的名字,其中,特等战斗英雄24名,山东籍的16名;特等工作模范8名,山东籍的7名。
这些英雄的名字,是一段光荣岁月的缩影。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70多年前,有一支部队在渤海区成军,一路西征,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千里跃进祁连山脉,万里艰辛跨越戈壁瀚海,一直打到新疆的天山山脉,是解放军战史上唯一一支从祖国版图最东端打到最西端的部队。这支充满传奇色彩的部队就是渤海军区教导旅,如今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
渤海子弟大参军
“‘根在井冈山,整编渤海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这就是我们二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的真实写照。”渤海军区教导旅纪念馆讲解员刘恋说道。
据《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团战史》记载,渤海军区教导旅的源头是1930年10月诞生的红军湘东独立第一师,王震任政委。后扩编为红军第六军团,抗战爆发后改编为359旅,王震任旅长兼政委。
1944年初冬,为深入敌后开辟华南抗日根据地,王震率359旅南下,经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直到广东,在敌后孤军奋战近两年,行程27000余里,于1946年9月回到延安。毛泽东主席高度赞扬359旅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称南下北返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二次长征”。
此时,部队由出发时的5000多人减员至不足2000人,急需扩充兵力。但由于陕北地贫人稀,王震采纳任弼时的建议,决定到人烟稠密的老根据地山东渤海地区组建新军。
1946年10月,原八路军359旅719团团长张仲瀚和政委曾涤等率领由359旅、晋绥军区抽调的321名干部,组成干部大队(又称扩军工作队),过同蒲、越太行,到达山东渤海解放区。
征兵工作得到陈毅司令员和渤海区党政军领导的大力支持。渤海军区还成立了“渤海军区招兵指挥部”。
土改运动中的翻身农民“打老蒋、保家乡”的热情高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宁津(振华)、商河、惠民、陵县(匡五)、临邑等县就有5800多名翻身农民参军,出现了“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动人场面。
“这幅雕塑的原型,就是原兵团司令员刘双全参军时告别母亲的情景。”刘恋指着一位老母亲送儿参军的雕塑说。
刘双全是宁津县东关村人,是家中独子,按要求可以不去参军。但是,当时他是村里的民兵队长,为了保卫刚刚解放得来的胜利果实,他毅然带头参军。全村入伍就有11人。
1947年2月,渤海军区招兵指挥部将参军青年农民正式移交“三五九旅赴山东招兵教导队”。
曾任渤海军区教导旅副政委的熊晃将军回忆说:“1947年春节刚过,各区、县就把参军的青年集中编队后,送到了我们所在的阳信县。我们扩军工作队成了接兵工作队,这是历来扩军没有过的事。”
1947年2月25日,359旅扩军工作队在阳信县老鸹王庄(现老观王庄)举行了建军典礼。根据上级的命令,这支新军命名为渤海军区教导旅,下辖三个团,一团以惠民县大队和翻身农民为主,二团以临邑县大队、宁津县大队以及翻身农民为主,三团以商河县大队及翻身农民为主。张仲瀚任旅长,曾涤任政委,贺盛桂任副旅长,熊晃任副政委,刘鹏任参谋长。同时,中共渤海军区教导旅委员会成立,曾涤任书记,熊晃任副书记。
渤海练兵成劲旅
“反蒋保田保饭碗,练兵支前争模范”“穷人要翻身,加入解放军”——这些写在阳信县商店镇老观王庄的渤海军区教导旅成立旧址展馆墙壁上的标语,让我们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大参军、大练兵的场景。
在挂着军政指挥部门牌的房子前,74岁的张合云老人说:“这就是我家的老房子,曾涤政委就住在北屋里。我爷爷他们5个人挤在一间旧房里。”
当时,农村的房子都是土坯房,不宽敞。可一听说自己的军队来了,乡亲们纷纷把最好的、最安全的房子让出来。
在渤海军区教导旅成立旧址展馆,一份档案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张绍林,1930年出生,籍贯阳信县小桑乡老观王村……1947年2月至1948年4月,渤海军区教导旅政治部警卫员。”
83岁的张希清老人回忆道,当时他记得村里住了很多兵,家家户户都有,还在场院里搭上台子演戏。村里也有六七个青年积极参了军。
为把这支以翻身青年农民为主体组建的武装,培养成为战必胜、攻必克的劲旅,教导旅党委即在阳信县开展大练兵运动。通过两个月的训练,部队军政素质明显提高。
渤海军区教导旅建立之初,武器装备只有扩军工作队自带和军区调拨的七九式步枪35支、六五式步枪6支。随着部队的日益扩大,部队武器装备越来越成为一个大问题。陈毅司令员知道这一情况后,决定将在莱芜战役中缴获的国民党军队的大批武器优先配发给新建的渤海军区教导旅。以后教导旅的武器装备尤其是火炮,成为西北野战军各部中最强的。
此时,国民党军队正向山东发动重点进攻,敌人的飞机狂轰滥炸。教导旅新入伍战士的家属纷纷跑到营地看望自己的子弟,影响了战士的情绪。这些情况也引起教导旅领导机关担忧,开始考虑怎样把这样一支部队带往西北。旅领导机关担心部队开往西北会引起战士们思想不安,造成部队减员,遂暂时将这一行动秘而不宣,决定以“野外大练兵”的形式向西运动。第一步,部队由阳信县转移到庆云县常家庄一带。
教导旅初建之时,有90%的干部战士是文盲。教导旅又通过当地政府动员渤海公学和渤海区一中、二中、四中共180多名学生参了军;陈毅司令员还将山东军政大学胶东分校的100多名学生分配到渤海军区教导旅;渤海军区又支援了11名干部等。这批新生力量被分配到旅团机关和营连当了干事、文化教员和旅团文工队的宣传员。
“惠民中学这次动员参军的学生共40多人(其中有8个女生)。学校派出一辆大车,一名工作人员带我们走了一天的路,到了庆云县常家庄,把我们移交到渤海军区教导旅政治部。”曾任新疆军区后勤部政委的李彤将军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驻庆云县常家庄期间,惠民县独立团新兵1191人及解放战士593人又补充到教导旅,使全旅总人数达8337人。
1947年10月初,教导旅在庆云县常家庄一带举行阅兵式。队伍威武整齐地列队通过检阅台,雄赳赳、气昂昂地展示了几个月来练兵的成果。
进军武安归建制
不久后,教导旅离开庆云县,开始了向西运动的“野外大练兵”。一开始,因为部队难以适应,一天只走二三十里,到后面逐渐加快到五六十里。到了最后,教导旅每天行军速度达到了50公里左右,急行军速度更是达到了60公里以上。
教导旅经德州,出山东,过邯郸,行程1000余公里,于1947年11月,到达河北省武安县文章村,休整待命。
接到教导旅到来的消息以后,王震第一时间赶到了武安县。大家见到老首长后都十分激动。张仲瀚想起出发前王震的嘱托,高兴地汇报道:“报告司令员,我们顺利完成了渤海组建教导旅的任务。为了克服战士们的乡土观念,我们以野外大练兵的名义将教导旅带出了山东,现在全旅建制完整,请司令员检阅。”
王震知道张仲瀚等人完成了任务,本来心里十分高兴,结果一听张仲瀚说出详情以后,不由得心里大怒,当场拍案而起:“你们简直是乱弹琴。”原本张仲瀚等人心里都有些得意,他们顺利将教导旅带出了山东地区。这时候一听王震发火,大家才意识到这么做有些问题。
王震说:“你们都是怎么想的,完全是低估了人民子弟兵的阶级觉悟。翻身农民热爱党,也热爱毛主席,你们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说出来:需要他们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这口号多有号召力,有什么说不出口的?你们都不给战士们说实话,怎么能带好部队呢?”
王震的一番话让张仲瀚等人感到惭愧不已。他们回去以后立刻展开自我批评,向教导旅的战士们承认自己的错误。
11月下旬,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滕代远、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主任甘泗淇等领导到武安县慰问渤海军区教导旅指战员,并同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王震正式举行了教导旅交接仪式。渤海军区教导旅正式移交给西北野战军。
在交接仪式上,陈毅说:“山东自古出好汉,现在出的好汉就更多,你们渤海军区教导旅就是当今的山东好汉!从今天起,我把你们交给王震同志,他率领你们到西北去,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他宣布中央军委决定: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即日起归属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建制序列。
1948年2月,渤海军区教导旅正式更换番号,被命名为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独立第6旅,辖16、17、18三个团。
从此,这支由渤海区翻身农民组成的部队义无反顾地开赴西北,开始了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的征战历程。
(图片资料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渤海军区教导旅纪念馆)
原标题:从渤海之滨到天山之巅系列报道之一——建军渤海湾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