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安部网安局发布一条提醒“家长朋友们,此类‘谷子’不能‘吃’!”提醒广大家长警惕近期频频发生的闻着“谷味”来诈骗分子以未成年为诈骗对象的诈骗案件,不能吃的“谷”是个啥?
“谷子”是什么意思?
“谷子” 是英文单词goods(商品)的谐音说法,通俗来讲指代的是由漫画、动画、游戏等ACG领域版权作品衍生出来的周边产品。但近些年来,它大多数时候指的是以角色为中心,体积小、重量轻、材质不算昂贵的周边装饰品,比如徽章、角色立牌、色纸(彩色硬卡纸)、小挂件等等。
为了与“谷子”对应,购买这些商品的行为就被称作 “吃谷” 。买谷子的人聚集到一起交流分享就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圈子,也就是 “谷圈” 。
谷圈名词解释
吧唧
即英语badge,徽章。一般为马口铁制徽章。
立牌
将ACGN(动画漫画游戏轻小说)人物图片印在透明亚克力板,插于底座的一种周边,可作为桌面摆件。
镭射票
一种镭射PVC材料印刷品,从不同的角度看有金光闪烁的感觉,也可以在普通pvc卡表面烫镭射银或镭射金。
流麻
流沙麻将,通过将亚克力背板、印刷人物、流沙油和珠光粉组合在一起的一种厚的方形亚克力挂件。
拍立得
纸制品,多为烫金工艺或无工艺。不同游戏和动漫的拍立得尺寸大小不一。
棉花娃娃
指以某个人或某个角色为基础设计,主体都用棉花制成的玩偶娃娃。
痛包
源自日语「痛バッグ」,指挂满动漫人物徽章和玩偶包包,因为这样的包会让人感觉“奇怪和夸张”,日语的“痛(ita)"有此含义。
谷美
与谷子搭配的装饰品,支架、收纳盒等等,来达到美化谷子的目的。
柄图
谷子上的印花图案。源自日语“柄(がら)”,原为布匹的花纹,多指能四方连续或者横向平铺的图案。
谷子多以人物形象为核心,爱好者们往往会对喜爱角色的同一款周边进行批发式复购。谷子又借用了盲盒玩法,热门IP限量发售。咒术回战、全职高手、排球少年、原神等谷圈大热IP,其相关周边产品一经发售,便能引起国内二次元群体的抢购热潮。
相比于动辄上百元的手办玩偶周边,单价十几元的谷子入坑门槛低,如今已经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二次元实体商品品类,由谷子装饰衍生出的“痛文化”也成为了部分购买者的身份勋章。
根据数据机构QuestMobile发布《年轻人群生活偏好及购买行为研究报告》,显示全网二次元及游戏用户规模已达5亿,占据全网四成比例,其主力军为90后、00后人群,多身处一二线城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谷子”,“谷圈”从本质上来看与集邮圈、水浒卡圈没有多大区别,本质上是通过共同的文化产品消费趣味从而达到社交及满足情绪价值。
“谷圈”针对未成年人诈骗频发
网安局提示家长请注意
因“谷圈”主力军为未成年学生群体,针对“吃谷人”的诈骗近年来频受关注。网安局近期发生的一个真实案例:13岁学生肖某被诈骗分子以挑选喜爱的徽章为由索取了肖某个人信息,后以未成年人购买需承担法律责任为由,对肖某进行警告,在此过程中,诈骗分子冒充民警,通过视频通话方式恐吓肖某利用父母的手机登录银行APP并扫码支付,最终被骗9999.93元。
除了以冒充民警恐吓未成年人实施诈骗,“谷圈”代购也是诈骗高发区,为了购买行情紧俏的产品选择在二手平台购买或者通过“黄牛”购买,都有很大被诈骗的风险,此外海外团购“谷子”也具有法律风险,不仅是海外代购人可能会卷款跑路钱打水漂,一些代购的“谷子”没有按照规定申报海报还可能涉嫌走私问题。同时,不少“吃谷人”还是是涉世未深的未成年群体,海淘经验和社会经验都十分有限,一些“谷子”团购的团长会以免费赠送、低价出、捡漏等名义进行虚假宣传,在收款后跑单失联,面对喜爱的角色或者稀有的商品,消费者很可能会冲动下单,最终落得钱货两空。
诈骗套路
1.诈骗分子通过社交平台发布私信广告以出售大热动漫周边产品为由,以“品种全、价格低”为噱头,诱导受害者上钩。
2.随后引导受害人进入聊天群,骗取个人信息,之后诈骗分子便冒充公检法人员,以未成年不得购买为由进行恐吓,声称若继续购买将会承担法律责任,甚至影响父母声誉。
3.在恐吓和压力之下,受害人往往会听从诈骗分子的建议,将钱款转至指定账户,以消除所谓的“法律责任”。
一方面受害人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和防范意识,容易相信诈骗分子的谎言。另一方面,冒充公检法身份的诈骗分子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让受害人难以辨别真伪。
除了冒充公检法,常见的谷子诈骗还有——
拼团采购
受限于整套购入花费更多、国际快递成本高等因素,找些同好拼团往往是吃谷的常规操作,一般由团长组成达到一定人数的购物团,团长收取货款统一采购,收到商品后再由团长统一发出。
提示:团长卷款跑路是常见的诈骗方式。跑路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退群、拉黑团员、已读不回等等,团员收不到货物,也损失了钱款。拼团还需仔细甄别团长身份信息,交易留痕。如发现受骗,第一时间保留相关证据向平台举报,同时联系其他受害者一起报案。
退圈免费送
有不法分子以“免费赠送”“免费福利”等话术诱导未成年人上钩,又会以“违规领取”“账号被冻结,需要配合解封”等理由威胁恐吓,要求未成年操作家长手机配合调查,借机盗取家长账户信息和钱款。
提示:切莫轻信所谓的“免费福利”,任凭诈骗话术千变万化凡是涉及填写个人信息、转账支付等操作时,一定要先征得家长同意。家长也应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和账号信息,避免让孩子单独使用手机。
出谷回血
有些不法分子会伪装成“买家”,谎称要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谷子,随后又以“卖家没有注册店铺”、“没有缴纳认证金”等理由,要求卖家联系假冒客服支付店铺认证金,假冒客服通常会趁机要求未成年人使用家长手机多次转账,最终将家长银行账户洗劫一空。
提示:吃谷、出谷应通过正规交易平台进行,如买卖双方遇到任何问题,请第一时间与平台客服进行沟通,不轻信对方说辞。
二次创作的版权边界:“谷子”生产的繁荣与风险
随着“谷子”买卖的商业模式越来越成熟,前端的设计和生产市场也形成了一条自发的产业链。“00后”受访人花花告诉央视网《新闻+》记者,最沉迷买谷的那半年,她只给自己留吃饭的钱,余下的钱全都换了谷。但由于“谷子”越来越昂贵,她只好在“吃谷”时顺便做起了“谷子生意”。
因为喜爱共同的动漫人物,花花和一位马来西亚的画手一拍即合,由画手设计、她联系国内的厂家定制,再到线上开团卖出。三个多月里,她们的小团队上架了12元一枚的徽章、18元一个的钥匙链、30多元一块的亚克力板……共计卖了六千多件。花花作为这笔生意的中间商,一单可抽取1—2元的分红,而画师作为主要的设计方,一单可抽取5—6元。
拼团管理公告和店铺后台界面/受访者提供
在尝到“谷子生意”的甜头以后,花花还联系过一位韩国画手进行合作。他曾有过爆款的烫金收藏票设计,风格精美而有特色。但没想到由于下单链接突破3万单,“购买的人太多了,让他感到害怕”,韩国画手很快关闭了店铺。花花告诉央视网《新闻+》记者,“谷子”的设计和制作属于灰色地带,可能会有版权导致的经济纠纷,“它是盈利的,但是和原著作者又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不想弄得太大”。
作为对原有动漫作品、人物IP故事线的二次创作,“同人谷”的版权问题始终带有争议,即在没有原始制作公司明确授权的情况下,画师是否会因为商业盈利被追责仍是个未知数。
由于画师在整个生产链中起的作用最重要、分红也最高,所以越来越多爱好者试图在其中分得一杯羹。尽管在社区讨论中,有画师自嘲“产粮”必须“查出版法、提防举报、提防搜查”,但是“谷子”爱好者们通常会默认二次创作的版权归画手所有。
那么这一实践中的“约定俗成”是否奏效呢?央视网《新闻+》记者咨询了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版权研究专家姚林青教授,她表示,这样的市场默契主要和画手、IP公司的“双赢”有关。因为画手的二次创作能够大幅提升原作品的曝光度和知名度,因此IP原作品版权的持有者往往会默许这类作品的传播,作为一种免费宣传。
“但如果画手二次开发的过程中商业盈利大到一定程度,或是改编的图案、设计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那么IP的制作方还是有权利起诉对方侵权的。”据了解,2024年以来,某视频平台多位二次创作博主被原视频版权方起诉,索取10万元到100万元不等的赔偿金,2021年也出现了浙江义乌某工艺美术品公司制作的贴纸、拼图被动漫版权方以侵犯著作权为由起诉赔偿8000元的判例,姚林青教授表示:“从这个角度上讲,‘谷子’的二次创作还是具有法律上的风险。”
马中红教授认为,尽管“谷子”的买卖和设计生产环节中存在一些诱惑和无序行为,但是年轻群体的“谷子”消费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成长性消费偏好”。
那么如何理解这种成长性呢?马中红教授解释说,首先是“谷子”爱好者的信息搜集能力成长了,他们会搜集IP人物的前世今生,用Excel或大数据把它挖掘出来,还能头头是道地讲出来。为了离喜欢的人物更近,他们会学习画画、Cosplay、手工制作道具,然后还要会拍摄、修图、写文案。最后,“深度熟悉‘谷子’文化的人,非常有可能未来转型成为时尚、娱乐文化行业的从业者,帮助我们的文化产业与时俱进、和国际接轨。”马中红教授认为,在警惕“谷圈”乱象的同时,鼓励年轻人以自己的消费偏好,去追求个性化的文化生产,才可能会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警方安全提示
1
提高警惕,辨别真伪
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办案,更不会要求群众转账汇款至个人账户,遇到类似情况请立即挂断电话,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
2
保护个人信息
切勿在不明网站或社交平台随意填写个人敏感信息,包括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等。
3
家长监护
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网络活动的关注与引导,教育孩子识别网络诈骗手段,同时管理好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密码,避免孩子轻易接触或使用。
4
及时报警
一旦发现被骗,请立即拨打110报警,并尽可能提供骗子的相关信息及转账记录,以便警方迅速开展侦查工作。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编辑 袁野 综合首都教育综合自消费日报、新营销研究所、央视网、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北京反诈、QQ安全中心、紫牛新闻、环球网等)
原标题:热闻|孩子迷上“谷子”,骗子盯上孩子!网警提示:这种“谷子”不能“吃” 来源:齐鲁晚报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