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信通学院苍岩和陈春雨带领的机器学习与信息处理团队,历经8年研制成功系列智能生猪养殖机器人,可通过手机APP实时监控生猪生长状况,为生猪饲养提供科学指导,为智能养猪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成果已应用于4家智慧养殖类上市公司以及5家中央企业、中小企业,预计可实现经济效益上亿元。
2016年初,陈春雨第一次从朋友那里接触到智能养猪的概念,“用智能摄像头,扫过就能得出猪的重量和数量,可以实时监测猪栏内生猪的生长”,陈春雨说,“这就好比看人一眼就能知道对方有多重,当时听起来有点‘离谱’,即便是今天,可能也有很多人不相信”。
图像处理科研方向的陈春雨和苍岩两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用3D摄像头对着两个大小不一的鳄鱼模型进行了拍摄,用深度学习方法解析后,他们惊喜发现可以识别出鳄鱼的体型大小。
虽然体重测量有很大差距,但两个人看到了智能机器人深度学习的力量,“智能机器人通过深度学习就可以像人类一样,不断成长,如果不停对它输入大量生猪的成长数据,并对深度学习的方法进行校正,一定可以实现智能养猪的目标。”陈春雨说。
2017年,两人带领团队先后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小店猪场和吉林阔源小型养猪场开展小范围试验和数据采集,克服养猪场“臭味、氨味”刺鼻的环境,完成了数据远程传输、海量数据(维权)存储、清洗等多项信息采集中的技术突破,两人坐在家里就可以远程实现对猪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
苍岩说,“最开始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多家科研公司人员在一个基地采集数据,基地一侧是京东的科研人员,另一边就是我们忙碌的人员,同台竞技双方压力都很大。”但如今,国内坚持下来的只剩苍岩和陈春雨团队一家。京东、阿里巴巴等4家公司,因为生猪样本复杂、信息采集环境恶劣导致的信息采集困难,加上短期难见收益,坚持一年后纷纷选择退出。
猪生活中的形态不同,会导致识别结果有很大差异,“站着和趴着的体态不同就会导致摄像头捕捉分析出的重量不同,一群猪挤在一起如果只能看到一根尾巴或者只看到一个脑袋,数量上就很容易被识别错误。”
陈春雨、苍岩率领团队工作八年,突破了柔性非刚体测算和密集小目标识别难题,团队与“小龙潜行”公司合作研发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售猪机器人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下“看一眼”,就能准确识别出一群猪的数量和每头猪的体重。“每天只需要通过手机App就能看到一个猪栏内生猪的生长曲线,并能精准到每头猪的体重变化,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分辨生猪是否出栏、是否生病以及每天的饲料投放量,真正实现智能养猪。”
苍岩表示,“要通过无接触的方式准确评估猪的体重、体况等生长发育参数以及养殖数量等养殖场生产参数最终还是要归根到基础科研的研发与突破。”
如今,苍岩和陈春雨带领团队除了开展以深度学习为代表人工智能方法,在生猪智慧养殖落地应用,他们还瞄准人工智能方法鲁棒性差、可解释性差,对数据的依赖性强等基础科学问题,对深度学习的可解释性进行深入攻关,并探索智慧养殖通用大模型构建,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截至目前,团队已发表SCI15篇,完成技术专利、成果转化20余项。
刘涛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越 王铁军
原标题:手机App实时监控生猪生长状况|哈工程研发团队8年研制出智能生猪养殖机器人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