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华网高考情报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广泛参与科研实践活动 在校期间转专业次数不做限制

2024新华网高考情报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广泛参与科研实践活动 在校期间转专业次数不做限制
2024年06月27日 09:11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27日电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就业处常务副处长朱林繁做客新华网2024高考情报局,为广大考生和家长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4年的高考招生政策、特色专业等相关情况。

Q1:请您介绍一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基本情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创建于北京,是新中国为推动“两弹一星”事业、培养尖端科技人才而创办的大学,她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建校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高起点、宽口径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尖端科技人才。

  近年来,中国科大布局建设量子信息技术、合肥先进光源、深空探测等国家级实验室或实验平台,合作建设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成为全国建设国家实验室、大科学工程最多的高校,在诸多“卡脖子”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技成果。2017年9月和2022年2月,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有11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中科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科大风格”的双一流特色更加鲜明独特。

  建校66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敢为人先,锐意进取,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Q2:学校的优势学科及特色专业有哪些?今年是否有新增专业?

  在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我校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共11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

  中科大基础学科实力雄厚,拥有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生物科学、天文学等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我校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科学技术史、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等7个学科获评A+,A+学科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五,新一轮学科评估也取得了新的进步。

  学校现在正全力发展新工科和新医学。我们的新工科,以培养引领科技革命的卓越研究工程师为使命。我校的工科分为三类,一类是工程科学,包括空间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力学、热能与动力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安全工程,这都是瞄准新时期“上天、入地、下海”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的重要学科;一类是信智类工科,如计算机科学、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这也都是现在社会上的热门学科;另一类是未来工科,瞄准十年后的应用,如量子信息、聚变核能等,我们为此专门建设了国际一流的未来技术学院,力求培养一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善于统筹协调的世界级科学家和未来领军人才。

  2024年,中科大本科招生新增了两个“高精尖缺”的工科专业。首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并直接面向普通高考招收人工智能专业,成绩优异的同学可以选择进入人工智能科技英才班。同时,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将首次单独招生。

  其次,我们的新医学,以培养生物医学科学家、医生科学家和卓越医生为使命。近年来,学校生命医学发展十分迅速,致力于促进医学与理工基础学科的融通、自由选择培养。2023年,我校与协和医学院签订协议,共建中国科大-协和医学英才班,实现数理基础和临床实践的强强联合,也体现了我校“基础宽厚实,专业精新活”教育理念的蓬勃生机。这个班级人数不多于40名,我们和协和医学院共同制定培养方案、配备优质师资共同授课。学生未来会在在医学、群医学与公共卫生、药学、理工医交叉融合等四个方向进行深造,按照4(本科)+4(直博)基本学制完成,这个班每年会选拔不少于15人在研究生阶段进入协和医学院完成直博生阶段学习,其他同学也可以继续在科大医学英才班体系继续就读。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直接报考生物科学类,我们会根据你的专业意向和个人综合素质进行评估,选拔进入。

Q3:学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有什么样的特色和举措?如何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中国科大,人人有机会参加国际交流,学校100%提供资助。学校为所有赴境外参加交流活动的学生提供一次往返国际旅费,并根据交流项目性质分类提供不同程度的生活补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世界50余个国家、200多所海外知名高校和机构建立了深入合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交流选择。

  同时,校园内也举办各类国际交流活动,比如大师论坛、国际周、国家主题日、未来科学家夏令营等等,增加与不同国家师生交流的机会,拓展本科生的国际视野。

Q4:能否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咱们学校的特色课程?

  根据我校教学质量报告,目前,本科生生师比约为2.43:1,主讲本科生课程的教授比例约为77.22%。学生期末评价非常满意与满意的课程比例达90%以上。

  在2023届本科毕业生问卷调查中学生提到,中国科大本科教学内容全面,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涉及的知识面都很广,基础课程教学质量高,师资力量强,教辅资料丰富。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排在前10位的课程是:微积分、数学分析、线性代数、量子力学、理论力学、计算机程序设计、编译原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

Q5:贵校现在与各兄弟院校有哪些合作,后续是如何规划的?

  中国科大与其他高校的合作十分密切,体现在科研项目、访学交流、联合办学等多个方面。例如,中国科大的教授与其他高校、研究所包括国外的高校和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有非常广泛的科研项目合作,共同攻坚克难,也取得了很多亮眼的成果。

  除此之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之间搭建了C9暑期学校交流项目,学生可以利用暑期到其他高校学习体验。学校的特色班级之一——“中国科大-协和医学英才班”通过强强联合,发挥中国科大基础宽厚实的人才培养特色和学科优势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教育水平,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培养兼具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Q6:对于学术学业方面,学校对学生是怎样“双向奔赴”的?

  学校不断开展本科教学教育改革,在“基础宽厚实,专业精新活”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瞄准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拔尖创新人才和科技英才的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突破“流水线式”人才培养的局限,探索“两段式、三结合、长周期、个性化、国际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具有我校特色的英才培养体系。

  中国科大自2002年就提出并完全实现本科生100%自主选择专业,这是学校尊重学生兴趣、个性化培养的真实体现。学校倡导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支持本科生以兴趣为导向,自主选择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转专业次数不做限制,真正“零门槛”。

  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是中国科大本科教学的传统特色,每一位本科生都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参与到研究项目中。学校鼓励本科生开展科研活动,从自身兴趣出发早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实践,依托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等平台,提供各类科研创新平台和实践机会,不断增强学生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

  同时,中国科大为大一新生开设“科学与社会”研讨课,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必修课程,通过名家大师主题报告和导师指导下的小班课程讨论研讨,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以及科学思维、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科学素质。

  学校深入实施“一流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行动纲领和“研究生德创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从课程体系、科研实践等多个方面打破壁垒,实现学科横向贯通和本硕博纵向贯通培养,探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教育的新理念、新实践和新文化,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在科技、工程、经济等领域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家国情怀的国际一流科学家和复合型科技英才。

  得益于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中国科大的毕业生表现优异。中国科大素有“千生一院士,八百硕博生”的美誉;一大批毕业生献身祖国国防事业,涌现出了33名科技将军,及大批前沿科技领军人才、 科技型企业家、 国防科技中坚。近年来的大国重器总设计师中,探月工程二期、嫦娥总设计师吴伟仁,龙芯首席科学家胡伟武,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以及悟空号首席科学家常进,均为中国科大校友。

  中国科大毕业生基础宽厚实,消化吸收先进科技知识和开拓科技新领域的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现代科技实验技能全面,深受深造院校和用人单位的青睐。

原标题:2024新华网高考情报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广泛参与科研实践活动 在校期间转专业次数不做限制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7-11 科力装备 301552 --
  • 07-01 乔锋智能 301603 --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达 603350 20.56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