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寄成绩单、建立家委会……高校“奇招”引热议,家校共育该如何进行?

邮寄成绩单、建立家委会……高校“奇招”引热议,家校共育该如何进行?
2024年05月09日 15:26 金羊网

近日,江苏某高校举行本科生家长委员会预备会议,宣布成立大学生家委会。此消息一出,立即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此前,浙江某高校部分学院给学生家长寄成绩单的举动此前也在网络上引起了关于大学生家校共育的热议。而高校建立家委会的新闻,无疑为这一话题增添了新的讨论点。那么,大学有必要成立家委会吗?大学的家校共育该如何进行?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大学生家校共育开启“新”篇章?

家校共育早在去年初已经明确提出。2023年1月,教育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

该文件在工作原则中特别强调了“坚持协同共育”,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责任,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各展优势、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切实增强育人合力,共同担负起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责任。文件中还要求家长主动协同学校教育,包括家长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家校互动活动,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主动参与家长委员会有关工作,充分理解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积极配合学校依法依规严格管理教育学生。此外,鼓励高等院校面向大学生开设家庭教育选修课。

虽然文件未明确是否面向大学生群体,然而近年来,为了响应这一号召,多所高校包括曲阜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成立了家委会。此外,韶关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也于2023年秋季举行了2023级家长委员会成立仪式。

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发放成绩单和建立家长委员会已经成为常规做法。通过协同合作的模式,可以更有效地促进青少年在知识学习、品德养成、身心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均衡进步。

而对于大学生这个群体,是否继续沿用发放成绩单和建立家长委员会的做法,其有效性和必要性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这种做法在中小学教育中或许行之有效,但当转移到大学阶段,情况可能就有所不同。

有网友直言:“万万没想到,读大学了还跟小学生一样,担心爸妈看到成绩单。”“家委会可以互相交流资源,给孩子介绍工作和对象”这反映了一些网友对家长过度介入大学生学习生活持有的矛盾心理,他们既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同时又渴望拥有更多的自由和隐私空间。

家校共育中家长知情权具有合理性

家长是否有权知道孩子在大学里的情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李同学肯定了在特定情况下家长知情权的合理性。“如果这个学生的行为出现了特别大的脱轨,或者出现学业成绩会导致他毕不了业的情况,可以让家长拥有知情权。”此外,她还提到大学生在逐渐融入社会过程中,虽然享有更多的自由和金钱管理权,但有些同学可能在适应大学生活方面遇到困难。在这些情况下,教师和家长的适时干预和正确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是否有必要建立家委会?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家校协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余晖认为,对于这个问题很难一概而论,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定夺。

余晖认为,大学推行家校共育,是有一定益处的。“家长的密切参与有助于化解部分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同时,家长委员会作为一种咨询和认证机制,有助于在充分整合利益相关者诉求的基础上形成科学决策,并为学校的相关决策提供背书保障。”余晖表示,强化家校合作有助于盘活家长群体的相关资源,为高校和学生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余晖分析,从法律关系角度看,大学生大多已是成年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父母不再具有监护职责,大学成立家长委员会似乎并无绝对必要。

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看,不少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仍然由家长承担,因此家长成为高校运行中的利益相关方,这一特征在民办高校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家长有权利过问子女在校情况,并在必要情况下借助家长委员会等机制维护子女合法权益。

从身心发展角度看,生理年龄达到18岁并不意味着心智完全成熟。过往的“填鸭式”教育经历和对父母包办生活起居的依赖性使得部分大学生缺少社会阅历和独立能力,在升入大学之初无法完全适应独立生活和集体生活,极端情况下会出现厌学、沉溺网络或人际关系困难等问题,加强家校联系有助于及时为其排忧解难。

近年来,家长似乎在大学生活中的“存在感”不断提升,原因何在?余晖认为,上述现象是高等教育领域近年来若干新变化共同塑造的产物。当前这一代大学生的父母多为“70后”乃至“80初”,这一群体中的不少人自身拥有高等教育经历,因而对子女的大学生涯规划有着更强的参与意愿及“发言权”。“针对少数存在学业、健康或情感等方面问题的学生,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并不足以保驾护航,因此迫切需要家长的参与,共同为其健康成长编织稳固的‘防火墙’。”余晖说,“随着高等教育法治化进程的稳步推进,高校也日益重视家长作为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及参与。”

高校家校共育要注重适度性

虽然大学生的学费普遍由家长出资,但大学生毕竟已经是成年人,成立家委会还是让不少同学感觉到没有必要。中山大学的王同学认为这些学校的做法没有让大学生真正地从家庭中脱离出来,“成绩涉及个人的隐私,如果不涉及重大的心理或者健康的疾病问题,没有必要特别成立一个家委会去管理学生。”

华南师范大学的小蕾同学也表示,邮寄成绩单的做法会冒犯和不尊重大学生的隐私,而且在大学,成绩不是唯一的参考标准。“如果私自地将成绩单寄给家长的话,可能会引发学生和家长之间的矛盾。”她也提出了建议,“学生应该对自己的学业成绩负责,而不是通过学校向家长发成绩单或者通过家委会来间接监督自己的学业。同时,组建家委会也要基于学生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且需要明确家长参与的程度和方式,比如说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提建议。但是不建议家长插手和关注过多。”

结合自己的情况,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张同学表示这种做法在大学阶段的效果并不显著,她觉得父母从小到大对孩子的教育都是督促学习的作用,初高中可能会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到了大学,由于父母和孩子长时间分开,父母的督促可能会被忽略。她提到,“对于大学生而言,自主地体验大学生活还是有必要的。”

那么,如何科学地进行家校共育?余晖表示,就教育规律而言,大学生仍是处于社会化进程中的青年个体,这一阶段家长的适度参与不仅有必要且有意义。家校共育在形式上可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灵活采用多种机制进行实施,如前文提及的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向家长通报子女在校情况等。

同时,他也强调,在大学阶段,科学化家校共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适度性。“大学是从家庭向社会的过渡阶段,且大学生多已成年,应当适度接受真实社会情境的历练,锤炼独立应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在这一阶段,家长的适度参与应控制在高校生活的重点环节和重要问题上,如入学之初的适应关键期、学业和心理问题、突发意外情况应对等。”余晖强调,“无论从高校还是家长角度,都应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首要功能在于支持而非干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其中的精髓和要诀。”

文|记者 孙唯 实习生 吴东飞 张梓欣

编辑:李各力

原标题:邮寄成绩单、建立家委会……高校“奇招”引热议,家校共育该如何进行?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