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为治本 直道是身谋

清心为治本 直道是身谋
2024年04月29日 04:47 中国妇女报

    清风阁

    包公祠正殿    包公祠正殿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包拯家训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蓓

    在安徽合肥,位于繁华的老城区环城路附近的包河公园是市民周末假日游园、散步的好去处。园内四时风景各异,游人如织。

    这里除了林木茂盛、三面临水、闹中取静,还是包公墓园所在地。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以及周围的廉泉亭、流芳亭、包公文化长廊等,因着流传千古的包公故事引得游客前来打卡,流连忘返。

    包拯,别名包公、包孝肃、包青天等。合肥是他出生、成长、学习、尽孝以及最终安葬之地。在包公64年的人生中,有38年在合肥度过。

    近年来,随着包公戏、包公小说的再度风靡,这位千古名臣铁面无私、清正廉洁、实干担当、正直忠孝的形象,影响日渐深厚,包公文化也成为今人研究的热点。

    查阅古籍资料:“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这首包拯具有代表性的明志诗,抒发了他做国之栋梁、民之廉吏的皎洁心志。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是包拯临终前为后代子孙立下的家训,堪称“史上最严家训”。据记,此后,包公的儿子包绶、长孙包永年,无论在哪儿任职,都恪守家训,廉勤自守。

    不止他的后世子孙遵循,直至千余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在探寻包公成长轨迹,研究其文化遗存、解构他立身处世、为人为官的思想内核中,传承发展,古为今用。包公的精神品质从何而来?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推崇包公?他的家风家训究竟有怎样的传承意义?

    探源  

    初春,微风拂面。

    从芜湖路进入包河公园,“包孝肃公墓园”的照壁和不远处巍然耸立的清风阁,将老城区的繁华喧嚣与园区内的清幽雅致间隔开来。

    据记载,今日的包河公园所在地,是北宋仁宗皇帝赐予包拯的包河所在。当年,仁宗皇帝见包拯年事已高,家中又无田产,曾下诏赏赐包拯庐州地界一片相当大的土地,包公坚持不受,只要了庐州城郊一段淤塞已久的护城河。包公请人清理杂草、挖尽淤泥,并嘱咐族人在河里植荷、养鱼,以水域养殖的收入聊补家用。这段护城河从此被称作“包河”。据说,包河里长出的藕,有节无丝(私),被称作“无丝藕”。

    而后,战乱频仍,庐州境内的包公祠屡毁屡建,几易其址,历经世事沧桑,直至1979年后合肥市政府又一次修缮,包公祠及周围的古建筑群才重新恢复了其庄严古朴。

    走进包公祠正殿,古铜色的包公塑像,高大魁梧、正气凛然,让人顿生敬慕之情。正上方高悬“庐阳正气”“节亮风清”“色正芒寒”的横幅巨匾。殿的上上下下,到处都可以看到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楹联。

    享堂的东壁立有一方石刻《包拯家训》,即后世所称的“史上最严家训”。享堂西壁还立有包拯的《乞不用赃吏疏》和他的诗作碑文。正殿的东西厢是陈列室,陈列有《包拯生平简介》和记载包拯事迹的地方志《包公办案图》等,还有包拯生前好友吴奎撰写的《包拯墓志铭》,虽然有些字迹模糊不清,但较《宋史·包拯传》更为详细叙述了包拯的一生。此外,祠内的廉泉亭、流芳亭,近年陆续新建的包公文化长廊等,也是了解包拯的好去处。

    另外,公园内与包公祠遥相辉映的包公墓园,占地3公顷,是包拯及其夫人、子孙遗骨迁安重建的墓地。墓园内建筑群落随形就势,满园苍松翠柏,芳草如茵、古朴肃静。

    为集中展现“包公思想”和“包公文化”,2023年3月,在包拯的出生地——合肥市肥东县包公镇大包村,占地约90亩的包公故里文化园正式开园。园区利用现有的历史遗存,突出“廉政文化”,建有孝肃阁、包公故居、包公书院、花园井、荷花塘等多处景点。徜徉在这座以互动体验情景式为特色的主题文化园区,可以充分感受体验到包拯一生“孝、廉、智、正、忠”的精神品格。

    不止在合肥,据统计,国内有关包公的祠庙楼阁数以百计,还有许多以包公、孝肃等相关命名的桥梁、街道、村镇等。在天长、池州、开封、端州(今肇庆)等包公为官之地,甚至在东南亚地区的泰国、新加坡等地,都建有包公祠、庙、墓、碑,不少游客专程拜谒。

    解构  

    在聆听包公故事、研学包公精神、探讨包公文化的过程中,包拯一生清正廉洁、实干担当、刚直不阿的形象,愈发深入人心,也让更多专家学者有了解构其品行来源、精神文化内核的兴趣。

    安徽资深媒体人、作家马丽春,就是其中之一。2021年7月,她写作出版了单行本《清心为治本:大宋名臣包拯》,今年,近30万字的《包公那些事》也待出版。“为写这两本书,我购买、借阅了几十本书籍、资料,一头扎进书堆里,深入研究宋史,到包公出生地实地考察探访、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马丽春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3年的研究过程中,为了了解更加完整丰满、接近于真实人物的包拯,她将包拯放在整个宋朝宏大的历史环境中,以其前后20年里诸如欧阳修、范仲淹等数位名人留下的关于包拯的记载,以及留存的典籍史料相互印证、去伪存真,用半年的时间最终成书。

    “钩沉梳理史料,有种‘探秘’和‘探宝’的快乐。当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历史人物,呈现在我的脑海中时,更有让这位千古名臣逐渐有血有肉、可亲可感,‘复活’在眼前的成就感。”马丽春笑言。

    在研究、成书过程中,马丽春曾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包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哪些人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为何要回乡守孝十年,十年间做了什么事?

    她发现了与民间流传的话本、戏曲中不一样的包拯。“他并非传说中家境贫寒,由寡嫂养大。”马丽春注意到,他不仅出生于庐州(合肥)耕读书香之家,且家境殷实、父母双全。

    “包拯的爷爷是个乡塾,父亲包令仪是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1012年,被任命为福建惠安知县,13岁的包拯极有可能随父赴任。可以想见,包拯在幼年时即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祖辈、父辈在为人处事、为学为官上也给予了他很好的启蒙,跟随父亲赴任,也是游历、开阔眼界和心胸的过程。”马丽春说,家庭言传身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形成了包拯最初的人文品格。

    1027年,28岁的包拯考取进士,外放的第一站是和州监税,但时间很短,之后“解官归养”,回乡守孝十年,到39岁才重新出仕天长知县。随后,历任知县、知州、知府,曾经出使契丹,在刑部、兵部、工部及财政部门任过职,在监察部门做过御史、谏议大夫,最后官至枢密副使——北宋最高军事机构副长官。

    “包拯一生为官二十六载,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能迅速进入状态,做到出色。他天资很高、聪慧过人,又酷爱读书、学习,逻辑思维缜密,善于调查研究。”研究宋代地方官员考核制度及包拯在不同职位上的成就,马丽春对包拯给予了极高评价,“他远不止戏文中的断案如神、铁面无私,受民众爱戴的清官形象。他主政端州期间,教会了当地百姓掘井取水,他是位通晓军事的政治家。他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也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在政治、经济、法治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改革主张与实践。这些改革举措,充分彰显了他的实干与担当。”

    研究史料,马丽春还提出了:包拯回乡守孝十年,常常被世人简单解读为“孝”。其实,他其后坚定的政治定力、种种美好的意志品质和成熟的为官思想,以及十年守孝期间在恩师、任庐州知府的刘筠的指导下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有极大的关系。“若没有这十年‘甘坐冷板凳’的潜心学习思考,或许就不会有他之后极高的政治素养。”

    “包拯对权力淡泊,这一点从他能在高中进士、已赴任和州后,毅然选择回乡守孝可见一斑。而他品性当中的至情至善、清正廉洁、坚定决断、公平公正等,早在他出仕前已根植于心,从而成就了他光耀千载的一生。”马丽春说,“包拯很伟大,他的伟大在于虽生于北宋,但即便是在现代他的改革精神、工作作风及他的思想和学识依旧不过时,甚至很新潮。”

    传承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采访中,这首出自包拯《书端州郡斋壁》的诗句,数次被受访者提及——它的意思是“端正思想是吏治的根本,刚直的品性是修身的原则”。

    一千多年来,诸多专家学者也在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中,挖掘出了包公文化具有的多重含义: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道德品质,铁面无私、刚直不阿的法治精神;除弊布新、开门办案的改革精神;体恤民艰、安民恤民的民本精神,执政一方、造福一方的实干精神。

    “其人物特性与诸多时代精神高度契合,其公平正义、清正廉洁等人物内涵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全面依法治国的精神理念,符合弘扬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清心为治本:大宋名臣包拯》这本书的策划者之一,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张怡,对传承包公文化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有深入的思考。

    在张怡看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包拯在中国历史名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廉政形象,该题材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符合促进文化建设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要求,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该人物极具中国标识,故事具有中国特色,因此,也具有立足中国、讲好中国故事、辐射世界的传播价值。

    不止出版图书,在安徽,研究包公文化、传承包公思想蔚然成风。

    在合肥包河公园,“包公”元素遍布公园各个角落。2010年5月,凭借包公清正廉洁的历史文化,这座建于市民百姓身边的包河公园被中央纪委监察部命名为首批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在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包公园站”,包公化身漫画卡通形象,活泼而不失严肃。“办实事,才过劲!”“两袖清风,真的烈!”……颇有特色的合肥方言,与包公精神相融,随处可见的“廉政”小课堂,提升了城市形象,丰富了城市内涵。

    安徽大学与肥东县政府合作共建了“安徽包公研究中心”,不仅研究包公本身,还扩展到基层社会治理、农村社区治理、包公与廉洁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等新领域,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在包公故里,青椒烧带鱼“代代清廉”,大葱炒白干“清白人生”,莲子开口汤“莲(廉)心一片”……他们推出的“包公家宴”菜谱,将包公的公正廉明精神和新时代相结合,为婚丧嫁娶中持续攀升的人情消费“降温”,为越来越高的酒宴规模“瘦身”,推动移风易俗。

    如今,安徽九华山脚下的祠堂村,仍居住着2000多名包氏子孙。一年一度的家祭日,包氏后人都聚集在包家祠堂里祭祀,其重要环节是所有的包氏后人一起大声诵读包拯留下的家训。

    “包公故事代代相传,足以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研究、传承、创新性转化发展,在家庭家风建设、廉政文化、法治建设、城市治理等方方面面都具有镜鉴意义。”多位专家学者表示。

原标题:清心为治本 直道是身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包拯 包公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