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转型”生机勃勃,带来哪些巨大的红利和机会

“AI转型”生机勃勃,带来哪些巨大的红利和机会
2024年08月21日 20:52 电子产品世界

本文引用地址:

1   从政策中找机会

IDC 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形容当前机会是:看微观生机勃勃。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可以看到如下现象。

第一,今天ICT 产业在AI 大转型。

第二,看ICT 及其影响的整个行业究竟有多大。这些行业有可能是我们未来长远规划时很重要的愿景点。

第三,具体细分市场里有哪些机会,哪个细分市场应该聚焦。

第四,如果想抓住这些机会,应该怎么做?

从整体来看,国家非常重视数字化发展的政策。武连峰认为可能中国是全球政策方面最好的国家,所以如何能够把握政策里的一些细分点,找到相匹配的方面会特别关键。

首先,新质生产力角度,在我国政策中可以明显看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变成十大任务的核心或者第一位,而其中的一个核心点是利用新技术,包括了数字技术,也包括基因、生物、能源等新技术,促进整个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这可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看这三大要素的特征、方法及产出。而这三大要素的产出也是ICT 人士未来找机会的所在,包括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国家怎么支持。

第二个角度,关于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一方面这是很多IT 机会的增长点,同时ICT 产业本身又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本身,所以这二者是合在一起的。第三个大的方向,如何能够做深数字经济,使之向前更好地发展。这相当于是数字技术与行业更好地结合。所以国家出台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智能+”等计划,可使未来所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受益。

所以至少会有以上三个大的产出。

具体分析如下。

在整个大的政策里,人们可能需要思考国家出台哪些细分政策,有哪些更好的支持资金,我在哪个赛道里短期内更能够帮我在资金方面、支持方面更好地解决好,这样让我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政策一直强调“ICT 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支撑要素”,一方面它的增长一直高于GDP 增长,整体IT 的增长可能是GDP的2倍左右(注:IDC 2023年8月发布的《中国企业IT 支出市场规模预测,2021-2026》报告显示,2022 年中国企业IT 支出市场规模为1.83 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了7.4%;预计到2026年,支出规模将达2.8 亿元美元,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10.5%。2024 年7 月15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616,836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IT 里的“数字化转型”增长约是GDP 的4 倍,所以ICT 一直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或者基石。

第二,是产业升级与创新的催化剂。到2025 年,中国30% 的组织将实现由AI 支持的创新商业模式。今天很多行业转型创新的核心点是利用最新的技术与行业相结合,把传统行业的业务、流程、产品、服务等重新做一遍。

第三,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工具。到2027 年,我国2000 强企业将至少将10% 的数字化支出用于可持续性举措。今天所倡导的绿色、节能、双碳计划中,数字技术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所以整个ICT 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工具。

2   ICT进入AI大转型阶段

凯文·凯利在《5000 天后的世界》书中总结了5,000天左右技术会有一波变革,这一波变革对行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以此推测,“生成式AI”在未来10~15 年后将无处不在,现在只是一个起点,虽然迭代速度非常快,但是很多行业用户在落地的时候需要6~9 个月的周期,这个周期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这反过来给很多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带来了一个较好的窗口期。所以如何帮助用户在此时间段内把产品及解决方案打磨好,帮助用户更好地产生价值、落地非常重要。

AI转型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行业用户支出在转型,核心IT 40% 可能会跟AI 相关。第二,投资需要转型,约40%、50% 的研发人员配备、资本支出可能会与AI 和资本化相关,所以如果您的解决方案里不嵌入AI、不嵌入自动化,可能未来就没有竞争力。

第三,服务转型,生成式AI 市场里有“AI 转型服务”,包括IT 服务、业务服务、OT 服务,所以“AI 转型服务”也是一大趋势,未来会给很多服务商、厂商带来机会。

3   市场机会有多大?

全球ICT 市场( 包括第三平台技术)2024 年约6.46 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占比13.9%,比前两年高峰时14.2%、14.3% 略低,没有超过15%;美国又进一步提高,达到35.4%。从未来3 年增长角度来看,2024 年中国可能还是有9.8%,2025 年10% 左右。中国这几年增长还是领先于全球,并且也要高于GDP 2 倍左右。这是比较乐观的。

再看生成式AI, 全球2024 年市场约387.9 亿美元,预计2027 年1,400 多亿美元。占AI 的比例分别为16.7% 和28.4%。中国市场与全球大趋势比较类似,2024-2027 年的年均增长率超过50%。

如果看这个数字,例如中国35.3 亿美元,129.3 亿美元,以及全球的数字,直接看这个绝对数值还很大,但是为什么今天很多做AI 的公司目前还是挣不到钱?有两个因素:一方面前期AI 的投入,不管是训练还是推理,研发成本很高;另外,2024 年全球ICT 大约是6.45万亿美元,中国约8000~9000 亿美元,如果把它们作为“生成式AI”的分母,“生成式AI”占比只有0.6%,中国约0.4%,所以百分比还是挺小的。但是这不意味着未来长期挣不到钱,未来AI 如果嵌到所有产品和服务业务流程中,是机会点所在。

再看具体AI。实际上,很多公司开始利用“生成式AI”概念在资本市场上获得回报。所以从2022 年10 月1 日开始( 注:2022 年11 月30 日OpenAI 推出ChatGPT),到2024 年3 月15 日,资本市场中的云计算公司、相关硬件公司、相关软件公司、大模型公司大约有100 家公司,IDC 从其中选择了27~30 家公司统计,这18 个月市值增加了8 万亿美元,从约6 万亿美元涨到14 万亿美元。这是为什么很多公司进入这个赛道的原因。如果是上市公司或者想上市的公司,是很好的概念。当然,不是鼓励这种概念。但是如果通过这种方式融到资,可以为下一阶段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奠定很好的基础。关于AI 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如果把2024-2027 这4 年AI 的总支出(包括生成式AI)全球约1.45 万亿美元,

总体经济影响约有11 万亿美元。这4 年,也就是平均每年占GDP 大约2%~3%。中国的与这个百分比相似,约有2 万亿美元。

4 “生成式AI”在哪里落地最有机会

如果想利用“生成式AI”做杠杆来撬动更多的业务机会,哪块蛋糕可能更大?

还是从整体ICT 市场来看,整体分成几部分,存量、增量、新兴、衰退市场。可能过去一二十年,一些企业是在增量市场里,这个市场增长会很快,10%~30% 及以上的增长,人们感觉过得很不错。但是最近这一两年,由于经济下行,以及本身各类IT 产品与服务在行业内的普及率接近饱和,受到的挑战非常大。

存量市场里可以看到,例如智能手机、传统服务器/存储、平板电脑等,这些领域市场普及率已经达到“顶点普及率”的80%~90%,增长率约10% 以下。

增量市场的增长高,但是现在的市场规模未必那么大。例如企业级移动软件、IoT 连接、可穿戴设备等。

新兴市场有:AI 平台与应用,安全硬件设备、机器人相关的商业服务等。

衰退市场,例如功能手机、固网语音、传统网络设备、传统台式机、传统IT 服务等,如果处在这里比较危险;但是反过来衰退市场有些市场不会完全萎缩掉,可能进去之后竞争反而没有那么激烈,如果厂商做得比较好,可能也有机会点。

所以每个市场都有机会点,各家厂商要平衡市场规模和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结合自身情况,才能找到细分点。

5   不同行业的成熟度

根据不同行业,IDC 把数字化转型、成熟度包括数字化商业模式从低到高简单做了定性化表述,金融、电信等行业跟数字化技术相关的公司会比较强,接下来像一些公共事业、教育、医疗处于中间的位置,包括农业、采矿等相对属于数字化程度更低一点。

可能今天一些公司因为技术、平台很强,聚焦在成熟度更高的企业里;但是反过来,可能会帮助某些成熟度最低的行业解决特定的问题。所以在各个领域都有机会。

再具体整个生成式AI,究竟哪些应用场景我们需要做,例如AI 相关的服务,各类应用,安全治理和信任,模型和数据,基础设施?从机会点上看,最大、最新的应该是后面倒叙的。

有生成式AI 场景之前,基础设施一定要就绪,然后是模型、平台,然后要提前考虑安全治理,之后是应用,最后是生成式AI 服务转型。

例如跟生成式AI 服务架构相关的服务器、存储、IaaS约有183 亿美元,平台基础软件47 亿,应用软件63 亿,IT 服务和商业服务约110 亿,总体2024 年是388 亿美元。

6   如何抓住这些机会

首先,需要认知到位。①生成式AI 对ICT 转型的认知;②定位要清晰;③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

从认知到位角度来讲,大模型应用已经开始在每一个领域把人的能力做延伸,今天生成式AI 主要在听、说、读、写、画、创、思、动方面,其中,前5、6 个已经做得接近人类的水平,例如OpenAI、谷歌的新产品的语音能力,以及情绪化、上下文情景、语气等已做得非常好了。所以未来在生成式AI 方面还是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我们千万不要认为生成式AI 跟我们的业务、跟整个人类的距离还很远。

同时,关于生成式AI 的发展,今天行业用户很多项目布局需要6~9 个月,反过来中长期3~5 年之内,对基础设施、业务应用、交互模式、数据价值、生态伙伴等可能都是一个重构过程。所以我们如何在没有重构、没有颠覆之前提前做准备,这点特别关键。所以认知一定要到位。

第二,需要自己的定位。这里有大量的机会,不仅中小公司,甚至连大公司也未必有那么多资源来做。最近比较火的Kimi Chat 的创始人杨植麟讲:“AI 可能不是我接下来一两年之内要找到什么PMF(产品市场契合点),更多的是一二十年内要改变世界的一件事情。”

他是很长远地来看,所以也融了很多资,他现在不一定挣钱,但是从长期来看可能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最后,任何一家企业需要明白,你的用户究竟是2B、2C 还是给专业人士的?是面向国内的,还是海外的?因为做法很不一样,接下来你的场景应该定位生产力水平的行业场景,还是特定行业垂直场景。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你的变现,你是用模型机服务,其是用SaaS,还是用KPI(关键绩效指标),还是项目制?这点也会不一样,包括在整个链条上,是训练、推理、产品开发、运营实施或者是运营维护,也会不一样;帮助用户解决哪些问题,包括你的方案是原生的还是靠Copilot,你的模型定位是怎么样,包括你的算力,你是用公有云、私有云还是传统IT,抑或是不是用端侧设备,这个也会不一样。

整体来看,有几家公司最近给武连峰的印象较深,包括猎户星空,它的创始人是猎豹移动,他现在也是大模型,他觉得企业部署AI 有三个段位。武连峰引用他今年1 月的一个演讲,一个是共有数据跟AI,然后可以满足你一些宣传文案、图片的需求,接下来你开始用RAG,也可以用Agent,把企业内部的私有数据结合起来,这时候其实是数字员工在帮助企业做降本,未来你企业会深度应用AI,有很多定制的东西,可能更好的应用,例如辅助决策等。把它分成三个大的段位,他也在讲说整个企业在部署过程中不需要那么大的模型,甚至成本很低,例如,用GeForce RTX 3090 的卡,甚至用几千元的卡基本能力就可以搞定,慢慢根据你具体的应用场景再进行细化。

当然,“月之暗面”公司很多投资人把它看成中国的OpenAI,是聚焦2C 对话和超长文本,人们可能知道他说自己能够上下文的Token 有200 万汉字,支持200万汉字的输出,谷歌发布的Gemini 1.5 Pro 上下文支持200 万Token,一个汉字转成中文可能是10 个Token 左后,谷歌发布的跟他这个数字比应该还没有赶上。同时,我们也看到,有很多公司,包括利用OpenAI 的FigureAI 机器人,因为它还没有腿,整个识别能力、动手能力非常强了,所以机器人这个赛道未来可能也会有更大的爆发。

同时我们知道,文生歌曲、文生音乐也有大量的发展空间,未来文生视频也一样。谷歌5 月的I/O 大会上推出约生成1 分钟左右视频,可能比Sora 能力差一些,但是至少往这个方向走了。央视今年3 月已经做了6 集《中国神话》视频,每集约5、6 分钟,完全用AI 做的。所以生成式AI 未来对这个产业和行业有一个非常大的颠覆。

第三方面,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这对于大公司来说,怎样把平台搭建好,跟你的生态合作伙伴、用户更好地互动起来;对于中小公司,可能需要加入某一个平台,这个平台的市场表现、平台实力、服务支持、商业变现能力,以及社区建设这几个方面需要人们来进一步做参考。

7 结束语

2024—2027 年ICT 的整个大盘是29T 美元(这4年全球总的ICT 市场的相加),生成式AI 影响的经济总量是11T,生成式AI 的支出是1.45T。中国分别是4T、2T 和123.5B 美元。

希望人们更好地利用生成式AI 聚焦生产力,能够抓住ICT 产业AI 转型大的商机。

转型AIICT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