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互联网:NTN技术商用化,还需迈过理想与现实的“GAP”

卫星互联网:NTN技术商用化,还需迈过理想与现实的“GAP”
2024年08月05日 11:28 飞象网

2024年6月18日,3GPP正式宣布R18标准冻结,将进一步推动NTN(Non-Terrestrial Network,非地面网络)发展。NTN标准较传统卫星通信体制标准存在显著优势,但仍面临产业、市场、技术三方面挑战。

01 全球卫星通信体制标准持续演进,行业已进入传统与创新并存

1.卫星技术体制以DVB、GMR为主,但在产业与技术方面均存在一定局限性

传统卫星通信标体制如DVB和GMR已演进多年,是卫星通信产业的主流标准。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宽带卫星通信空口体制。当前大部分卫星通信公司均采用DVB标准,包括SpaceX,中国卫通等。最新一代演进的DVB-S2/S2X和DVB-RCS2于2014年发布,支持部分海事、航空以及应急通信场景。GMR(Geostationary Mobile Radio)由欧洲电信标准学会(ETSI)提出,通过GEO卫星实现移动卫星业务。该标准源于地面GSM标准,支持接入GSM核心网,可以实现话音及低码率数据业务的通信。

卫星通信体制定制化特征明显,限制产业规模发展。Starlink采用宽带星常用的DVB制式,Inmarsat-P/ICO五代星采用基于DVB-S2的技术体制。铱星Iridium,海事卫星Inmarsat、中国“天通一号”等,分别采用GMR-1、GMR-2和类GMR技术体制,提供窄带或低数据卫星通信服务。此外还有诸多卫星不对外披露技术体制,可见卫星通信体制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定制化,缺乏统一标准。

传统卫星通信技术存在系统性问题,无法满足当前卫星互联网需求。DVB为单载波系统,技术灵活性不足,难以支持海量终端接入的卫星互联网业务,且无法兼容地面网络。GMR虽支持接入地面GSM网络,但最新一代只演进到3G版本,尚不支持接入地面4G、5G网络,并且其加密算法的脆弱性导致安全性能较差。两名中国安全研究人员曾利用GMR-2密码的漏洞在几秒内成功解密卫星通信内容。

2.NTN具有产业与技术优势,潜在市场空间广阔

为促进卫星通信与5G技术的深度融合,3GPP国际标准组织推出NTN技术标准,为5G网络的卫星接入提供了全球统一的规范框架。产业方面,NTN体制与5G地面蜂窝通信标准兼容,能够充分复用 5G 移动通信产业链,通过蜂窝设备生态系统的规模效应拉动卫星行业发展,为未来的产业规模提供保障。技术方面,相较DVB和GMR,NTN技术一方面延续了3GPP地面协议的优势,可支持海量终端接入,另一方面通过引入时延补偿、频率补偿,显著提升了频谱效率,支持的下行峰值速率达15Mbps。

NTN融合DVB、GMR优势,应用场景广泛,潜在市场空间辽阔。传统卫星通信标准DVB与GMR所适用的应用场景不同,限制了其市场空间的扩展。DVB面向宽带通信业务,主要应用于电视广播、船载通信、机载通信、车联网等场景。GMR侧重于语音和短信等窄带通信业务,主要应用于手机直连卫星、物联网等场景。而NTN系统带宽大,可全面覆盖卫星宽带业务和窄带业务,有望替代传统卫星通信体制。据BISResearch和Markets&Markets预测,2028年GMR和DVB(不含广播)市场规模分别在70亿和120亿美元左右,复合增长率为28%,而5G NTN市场有望达到23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高达41%。

图1:2028年全球卫星通信市场规模图1:2028年全球卫星通信市场规模

来源:BISResearch,Markets&Markets

02 NTN发展面临三大挑战

实际产业应用中,技术性能并非唯一决定性因素,产业接受度、技术部署周期等均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NTN的规模发展。

1.产业:卫星产业技术体制较为封闭,对标准化的NTN接受度有限,或影响其产业链有效整合和场景覆盖

与全球卫星产业趋势一致,我国传统卫星龙头企业,如中国星网,未来也计划采用“类NTN体制”,而非NTN标准化路线,可见卫星行业龙头企业也对采纳NTN等新技术持谨慎态度,当前全球卫星运营商联盟(GSOA)中宣布加入3GPP NTN卫星网络发展计划的成员占比不足30%。航天产业领军企业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均未明确表态支持NTN发展。此外,广播电视作为卫星收入的最大细分赛道,也未作出支持NTN路线的明确表态。航天系与广电系的技术选择,可能会限制NTN技术在国内市场的规模化发展,如仍维持原本的分散体制,将不利于资源整合,提升产业应用成本。

2.市场:NTN规模商用周期长,存在被其他技术制式挤压市场空间的风险

结合3GPP R18标准冻结时间和全球智能手机的换机周期(51个月),我们预计NTN 将在2028年前后实现规模商用,产业落地周期较长。综合全球产业发展情况,不排除DVB等其他技术将率先抢占市场,形成事实标准。全球规模最大的低轨卫星星座Starlink(采用DVB制式)预计将在2027年完成部署,有望提前抢占卫星通信市场。据摩根斯坦利预计1,2030年Starlink总用户规模将达到3071.6万,结合2030年全球卫星用户总数约为6000万2,届时Satrlink将占据全球过半的卫星通信市场。

3.技术:卫星通信中的多普勒频移、传输时延等问题对NTN的协议设计与体制优化提出了挑战

卫星互联网正向着高低轨协同的方向发展,对于低轨卫星而言,相对地球表面做高速运动的卫星会使通信产生较大的多普勒频移,在给定 2 GHz 载波频率的情况下,与运行在距地面 600 公里的 LEO 卫星进行通信的用户可能会遇到高达 48 kHz 的多普勒频移,对频率同步及设备性能产生严重影响。同时,由于低轨卫星的相对速度较高,UE驻留在单个小区(或点波束)内的时间窗口非常短,波束的快速移动、频繁切换为NTN终端的移动性管理带来一定挑战。

03 启示与展望

为推动卫星通信行业与地面通信行业融合,最大效率发挥天地一体优势,产业方面,需要通信运营商、卫星运营商、广播电视运营商尽早合作,制定存量业务演进方案,推动星上载荷处理采用NTN的方式,发挥规模优势,打造低成本产业链,进而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应用方面,建议重点关注手机直连、车联网两大场景,发挥NTN体制兼容语音、数据的能力,带动消费级卫星互联网应用上量,推动卫星互联网产业变现。

注释

1.Morgan Stanley预计,如果只考虑前四大场景(卫星固定业务),Starlink总用户规模将从24年底的380万增长到2040年的3200万。如果将第五类场景包含在内(手机直连卫星业务),Starlink的用户规模有望在2040年达到10亿。

2.按照国际咨询公司的测算方式, 卫星移动通信用户数一般取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用户数总量的 0.2-1%,取上限计算,全球卫星移动通信市场的潜在用户数将达到 6000 万户。

本文作者

邹昭

战略发展研究所

二级分析师

硕士,就职于中国电信研究院,从事通信行业研究,专注于人工智能及安全战略研究。

谢林翰

战略发展研究所

助理分析师

硕士,主要从事天地一体相关领域研究。

韩琳

战略发展研究所

副主任分析师

硕士,就职于中国电信研究院,长期从事天地一体、云网融合相关技术及行业研究,包括网络云化、网络开放等。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