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屈臣氏,要去IPO了

千亿屈臣氏,要去IPO了
2024年07月22日 17:00 36氪

来源:36氪

全球万店。

杨继云

封面来源IC photo

屈臣氏在酝酿一千亿IPO。

据消息,日前淡马锡控股副首席执行长谢松辉对外透露:“屈臣氏集团上市计划仍存在,具体时间将由公司董事局及管理层决定。”淡马锡,正是屈臣氏的第二大股东。

而10年前,屈臣氏就曾被曝出IPO计划,彼时估值超3000亿港元。

提起屈臣氏,外界并不陌生。作为全球最大的健康美容零售商,屈臣氏在亚洲和欧洲拥有约16500家店铺,至今仍是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旗下的零售业务之一,背后正是李嘉诚。一旦成功IPO,无疑是实体零售业极具标志性的一幕。

李嘉诚等待一个超级IPO

刚刚换了女掌门

屈臣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年前。

1828年,广东广州,一名英国人来此贩卖西药,创办一家大药房,还开设中国大陆首间汽水厂。1841年,广东药房南下香港,不再只销售药品,而是逐步在化妆品、百货领域崭露头角。

30年后,公司正式改名为“屈臣氏”,业务也逐步向大陆和海外拓展。颇有名气的蒸馏水是在1903年创立,不仅如此,屈臣氏还拿下可口可乐的在华经销权,品牌名渐渐打响。

公司历史最大的转折,源于李嘉诚的收购。1981年,屈臣氏被李嘉诚买下,成为和记企业(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前身)的全资附属公司。而李嘉诚接手后,屈臣氏开启扩张之路。

从1987年起,屈臣氏接连进驻中国台湾、中国澳门,又拓展至北京、上海、广州,在北京开设第一家大陆个人用品商店。此外,不断收购海内外企业,包括百佳超级市场、英国保健美容产品连锁店Savers、荷兰Kruidvat集团;2004年收购、德国保健及美容产品三大巨头之一Rossmann、法国最大香水零售商Marionnaud的控制权……

可以看出,屈臣氏是李嘉诚零售帝国的重要一环。

2007年前后,屈臣氏做出一个关键决策——将重心转入中国内地,此后经历长达10年的黄金发展期。期间,屈臣氏以平均每年开店200家的速度跑马圈地,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对手,扩张速度惊人,一度成为全球第一大的化妆品零售商。

后来,屈臣氏在全球铺开超10000家零售店铺,上市传闻随之而来。2014年2月,李嘉诚出席长江和记业绩会时表示,“会在两个地方上市,因市值相当大,但香港一定是其中之一。”彼时,屈臣氏估值被传高达1920亿-3120亿港元。

但出乎意料的是,很快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突然宣布,将屈臣氏24.95%的股权出售给新加坡国家主权基金淡马锡,交易作价440亿港元。直到今天,淡马锡依然是屈臣氏的重要股东。

此后,随着电商的崛起,中国零售格变化翻天覆地。2015年,屈臣氏中国同店销售额下降5.1%,为历史首次。尽管屈臣氏迅速开启数字化转型,却在今后的几年里始终难回昔日风光。

今年5月1日,屈臣氏集团新一代CEO走马上任——原首席运营官倪文玲(Malina Ngai)来到权力中心。同时,屈臣氏接连发布了5项高层任命,自我换血,危机感不言而喻。

全球开店16500家

年入1800亿

时至今日,屈臣氏业绩究竟如何?

今年3月,屈臣氏母公司长江和记发布了2023年年报,当中提到,目前屈臣氏在全球28个国家经营16500间门店,并拥有12个零售品牌;去年收入1833.4亿元,按年度增长为8%,全球收益渐渐回暖。

不过,屈臣氏转型的阵痛也摆在眼前——国内的业绩节节败退:报告期内,屈臣氏中国销售额为164.53亿港元,同比下降6%。不仅如此,2023年屈臣氏销售额与EBITDA,再度录得近9年最低。此外,屈臣氏去年的单店销售额也出现了6.6%的下滑。

财报一出,业内一片唏嘘——这是屈臣氏自2022年在国内经历“最大滑铁卢”后,中国业绩的进一步下滑,昔日领跑的线下零售巨头,并没有如预想中的力挽狂澜。

回想2022年屈臣氏业绩低谷:销售额为175.79亿港元,同比下降23%,甚至低于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2020年;EBITDA录得10.9亿港元,同比下降59%,比2015年缩减约4.4倍;毛利率也从2017年的17%,一路下滑至1%。

数据显示,2022年屈臣氏关店343家,平均起来一年当中几乎每天关闭一家。

要知道,快速拓店曾是屈臣氏取得业绩增长的重要手段。凭借李嘉诚在商业地产的影响力,屈臣氏与与众多地产商巨头达成合作,在各大购物中心疯狂开店,2015-2018年间门店数量增幅一直都在双位数。

尽管从2019年起,屈臣氏提出“放缓开店速度、提高单店销售额”的策略,在疫情期间也没有完全停止开店,但落店之路却在2022年戛然而止,停下扩张步伐。这两年更是迟迟没有翻身迹象。

对于这份成绩单,屈臣氏在财报中坦承,“中国保健及美容产品业务之表现,受到经济全面重启后,消费意愿低迷及市场竞争激烈影响。”但它没有直言的是,屈臣氏对于线上业务的判断和战略失误——随着电商和美妆线上流量红利的爆发,正在巅峰期的屈臣氏并未积极应战。

此后当门店扩张难再驱动业绩增长,屈臣氏开始谋求线上转型,开始了线上+线下的“O+O”零售模式。

根据屈臣氏官网显示,屈臣氏在两年内开设和升级6000家门店,总投资将超过18亿人民币。而2023年,屈臣氏已经在亚洲、欧洲、中东等15个市场投资开设并升级了2200家O+O(线上及线下)店铺。

集团新任行政总裁倪文玲透露,2023年及2024年,屈臣氏开设1200多家新店,同时投资升级4800家门店,即75%的亚洲店铺将以全新面貌登场。

但竞争的残酷始终如影随形。

当年轻人开始抛弃屈臣氏

悄然间,屈臣氏走下神坛。

回想那个电商还未兴起、海外代购稀少的年代里,屈臣氏曾是消费者心中美妆零售集合店的鼻祖,经历了一段辉煌的时期。但如今,年轻人不再喜欢逛屈臣氏了,商场里的屈臣氏门店里,目之所及几乎都没什么人。

一些年轻人喜欢的新锐品牌并未入驻屈臣氏,原本与之合作的国际品牌,因为业绩、定价等原因相继退出屈臣氏,导致难以吸引进店;

门店为了给线上私域引流,让导购引导消费者添加企业微信、注册会员,进到店里导购寸步不离,疯狂推销,让人不胜其烦;

线上小程序折扣价,压缩了线下门店的生存空间,更不用再去门店消费……凡此种种,屈臣氏让很多年轻人望而止步。

这里已不再是消费者的唯一选择。

除了各大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的爆火,丝芙兰的高端和更为国际化,Harmay、调色师、KKV、AYDON黑洞、名创优品旗下WOW COLOUR等新型美妆集合店兴起,都在抢占核心点位,也占领年轻用户的心智——这里选品更加流行,门店颜值更高,也更加年轻化。

消费风向历来更迭变换。站在今天来看,可以肯定的是:无法引领年轻用户,便失去与年轻消费者直接对话的机会,无疑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

“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也不会说。”走过辉煌的屈臣氏,在时代的巨浪中暂时败下阵来。

浮浮沉沉,纵观李嘉诚的长和集团业务体系中,由屈臣氏集团组成的零售帝国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消费江湖的竞争日新月异,留给屈臣氏的IPO时间似乎不多了。

李嘉诚IPO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