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起中国昆明,南达老挝万象,1035公里的中老铁路如同一条“巨龙”,穿越山水,搭建起一条“黄金线路”。
自2021年12月3日开通以来,中老铁路在促进区域人文交流和经济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今年上半年,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达989.6万人次,同比增长15.9%。其中,国内段发送812万人次、国外段发送177.6万人次。全线累计发送货物1004.9万吨。其中,国内段665.7万吨,同比增长7.1%,国外段339.2万吨,同比增长33.4%。
7月19日,中老铁路再迎来重要事件。从泰国曼谷阿披瓦中央车站到老挝万象坎萨瓦站的跨境铁路客运列车正式运行。该线路将连接中老铁路,促进泰国、老挝与中国的贸易、物流与人员往来。
中老铁路正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区域之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经贸往来更加密切,农产品、矿产资源、林业资源等运输更为便利。本报记者近日奔赴中老铁路沿线,选取云南四站深入调研,看到了一幅数字化发展与开放共赢交相辉映的时代新画卷。
怪石嶙峋中的千里沃野
浓密的枝叶被精心剪除,洁白如玉的果子暴露在炽烈的阳光下,几天后就会被晒出特有的紫色纹路,成就卖相绝佳的人参果。昆明,是中老铁路在中国境内的始发站,不久后,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西街口镇糯衣村的这批人参果,将经由中老铁路和公路被运送到全国各地并走出国门,为众多食客带去一丝清甜。
石林县1992年引进人参果种植技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全县人参果种植面积到2023年达到17.21万亩,综合产值34.5亿元。石林如今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人参果产区,同时也是现代化种植的先锋。
在农田里,错落分布着很多网络设备。中国电信石林分公司经理郝明安告诉记者,这背后使用的是5G、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布设在田里的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和病虫害情况,结合气象数据提供精准种植指导,大幅提升人参果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视联网平台连接起了田间与市场,支持乡村治理、科学种植、线上直播销售等多元化应用。
糯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毕红光家里有15亩人参果田,他告诉记者:“自从装上了最新的网络设备,地里的果子不怕被偷了,县里的农技专家还能远程看到果苗生长情况,随时指导我。”
中国电信石林分公司客户经理刘远鹏主要负责全县农业、林业、水利相关电信技术运用推广工作,为了解农户的数字化需求,他经常跟着泡在农田里:“我小时候也在田间地头干农活,长大了做了电信员工,特别想通过自己的工作帮助农民做出改变,了解他们需要什么,就通过我们的电信技术去改进什么。”
据介绍,中国电信石林分公司已经与石林县农业农村局合作开发了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平台,目前,通过5G、光纤、物联网和光伏技术,可实现对田里的湿度、温度、风力、光照、土壤导电率、土壤氮磷钾含量、虫情、气象等进行监测,数据通过平台传输到农业农村局,相关农业专家能获得深度数据分析报告,同时还可以通过平台的管理界面调用高清摄像头,观察作物细节,结合报告向农户提供技术支撑,以提高人参果产量。
记者获悉,石林县人参果基地已申报成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试点基地、云南省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基地。
如今,包含这一功能的数字乡村平台已经应用到石林县46个村委会,为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提供强大助力。未来,中国电信与石林县农业农村局计划利用大数据技术进一步帮助农户调整种植结构,通过区块链确保食品安全,借助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让石林人参果走向更广大的市场。
这个有着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地区,因怪石嶙峋的石林景区而闻名。然而,对于农业发展来说却曾是巨大的挑战。石林县有大量石漠化土地,土地十分贫瘠,一度无法种植经济作物。如今,一片片原本荒废的风化石土地里长满了人参果,也结出了当地民众的“致富果”。正如土生土长的刘远鹏所说:“我们希望以数字赋能,以科技兴农,虽然我们石林县怪石嶙峋,但是有了数字化手段,我们也可以变成千里沃野。”
种出人人喝得起的科技有机茶
彝族大哥飞培海在云南普洱市思茅区整碗村老董寨管理着700亩茶园,做茶农26年,他亲身经历了科技带来的巨变:“以前每天都要去茶园看一眼,生怕错过了采摘时间,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700亩跑一圈下来累得跟驴一样。”如今,茶园用上了中国电信的技术,实现了精准采摘,飞培海通过手机就能知道最佳采摘时间,他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养鸡、种菜,家里又多了一笔收入。
飞培海的茶园就在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祖祥茶园”)的茶基地。作为普洱茶最大的龙头企业,祖祥茶园在全球已获得4个有机认证,茶园总面积12000亩,年加工产能4500吨。
但在发展过程中,祖祥茶园发现三个痛点越来越突出:种植单产量低,加工技术滞后,缺乏标准工艺。为此,祖祥茶园找到了中国电信公司,双方合作实施了“5G茶园+云上工厂”项目。
中国电信思茅区分公司经理助理陶联英介绍,中国电信设计了“1+1+N”的整体解决方案,即1张5G定制网、1个统一云平台、N个数字化应用场景,从种植、加工、管理三个维度全面应用5G、云计算、大数据技术。
在茶园,利用5G大带宽特点,在12000亩茶园安装120个高清摄像头,安装500个环境气象传感器,通过数采设备、高清监控,实现多维度数据的快速上传和AI计算,管理人员通过电脑或手机精准掌握茶园情况,利用平台代替人工巡检茶园,每50亩茶地减少1个工人,12000亩地可节约人工成本1200万元,产量同比提升13%。
在工厂,普洱茶工艺复杂,技术难度高,在萎凋过程中,水分蒸发不够,茶汤苦涩,蒸发过多,寡淡无味,以往多靠经验制茶,产品质量难以控制。如今,工厂采用传感器+大数据云平台,精准掌握每一道工序需要多长时间、多大力度、什么温度,实现科学制茶,产品合格率由85%提升到96%,质量提升促使销量同比增长17%。应用5G+PLC智能排产模式后,劳动生产率、工作效率提升了30%以上。
在标准建立方面,种植、加工、运营环节采集的数据通过5G网络上传到云平台,结合云计算、区块链、AI、大数据等技术形成三个维度标准:一是数字化种植标准,云平台根据种植环境数据,指导工人什么时候施肥、采摘;二是鲜叶评价体系,根据茶叶生长数据,科学决策鲜叶适合加工红茶还是绿茶;三是生产加工质量体系,记录大师生产过程,复刻生产数据,实现普洱茶数字化制茶,建立生产标准。
如今,技术元素在祖祥茶园越来越多,中老铁路的开通也为茶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祖祥茶园副总经理董天武17年前来到普洱的时候,交通极其不便,深刻体会到“边陲”的感觉,如今中老铁路的开通结束了普洱市不通铁路的历史,董天武预感公司也将获益明显:一是员工赴外地交流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二是商品物流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三是未来往东南亚拓展市场机会更多。
营商环境趋好,预见更好未来。主管技术的董天武希望,未来能进一步深化茶基地和工厂的数字化应用,让全链条溯源真正看得见,让每片茶叶都达到大师制作水准,让茶叶成本显著下降,让更多人喝得起有机茶,让更多茶企业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边境傣寨的亲密互通
一排排干栏式傣族木屋,绿树环绕、繁花盛开、街道整洁、瓜果飘香……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满镇勐满村曼烈村小组,位于中老边境一线,属于传统傣族村寨,与老挝勐新县距离仅有5公里。
6月21日,勐腊县首届“热带雨林文化旅游节”中老边民“老庚”大赶摆在曼烈村举行。当地各族群众以及来自老挝的商贩摆摊卖货,产品“傣味”十足,“边”色浓郁,赶摆场热闹非凡。
勐满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岩腊么龙告诉记者,曼烈村和老挝南塔省勐新县曼纳坎村是友好村寨,两村之间有很多交流互访。来到村里的老挝客人都赞叹村子建设得好,各种先进技术让他们尤其羡慕。
中国电信勐腊分公司副经理张洁介绍,中国电信为勐满村公共区域安装了77个AI摄像头,其中曼烈村装配10个,摄像头具备区域入侵警报、人脸识别、车牌识别、防溺水警报、智能播报等功能,相配套的数字乡村平台也已在勐满村使用一年多,在平安乡村、智慧党建以及村务公开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曼烈村,多数人家都用上了中国电信的高速宽带,开通了天翼看家业务,人们在外也能时刻看到家里的情况。
“以前家家户户都有围墙,还偶尔有偷盗事件发生。现在装了高科技摄像头,寨子里把围墙打掉了,偷盗情况也没有了。老百姓都觉得现在的开放式傣楼又好看又安全。”说起现在的好日子,岩腊么龙不停夸赞科技手段带来的帮助。如今,这个边境寨子家家户户没有围墙,在高科技的加持下,真正实现了夜不闭户。
“亲戚们来了都羡慕我们。”说起亲戚,岩腊么龙再三提到中老铁路的便利。勐满村共有78户涉外婚姻,全部是和老挝人结亲。两国之间走亲戚是常态。“以前,我们去老挝都是自驾,那边路况不好,时不时就被堵在路上,有一次因为碰上山体滑坡,等待救援队打通道路,足足被困了两天。现在好了,中老铁路开通之后太方便了,今年我就坐火车去老挝串了三次亲戚。”
岩腊么龙在老挝南部城市巴色有几位亲戚,由于来往路途遥远,车程太长,亲戚们已经多年未曾见面。今年4月,亲戚们坐着高铁来看望岩腊么龙,不停地称赞中老铁路给两国民众互访带来的便利。
不久前,在玉溪经营钢厂的朋友也拉着岩腊么龙一起坐着高铁去老挝考察采购铁矿石的事宜。“这条铁路开通了,朋友觉得物流价格也会因此降低,好多朋友都跟我说打算再去老挝几次,看看有没有好的发展机会。”
寨子里安居乐业,周边设施日趋完善,岩腊么龙和他的“老庚”(傣语:亲戚朋友)对未来充满希望。
边陲小镇发展跑出“加速度”
云南省最南端的边陲小镇磨憨,毗邻老挝。1993年,中国老挝两国磨憨—磨丁国际口岸正式开通,磨憨口岸成为中国通往老挝唯一的国家级陆路口岸。随着中老铁路的开通,磨憨成为中老铁路的“国门第一站”,也跑出了发展“加速度”。
中老铁路开通后大量中小企业落地磨憨,对信息化提出了较高要求,磨憨铄沃机动车检测管理有限公司就是典型例子。该公司经营业务包括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动车环保检测、摩托车检测等。6月22日,一辆辆货车正在这家公司排队等候检测。公司车间主任高添礼告诉记者,从公司开始筹备装修时,中国电信西双版纳分公司就及时跟进,详细对接需求,帮助其快速设计了端到端信息化建设方案,采用小微ICT全服务方式,提供一站式服务,搭建磨憨至昆明的环保专线、车管所专线、检测专线,实现厂区Wi-Fi全覆盖、安防监控、机房建设、互联网组网、信息安全等,让企业得以快速投入运营。
借助完备的网络,公司检测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开业至今业务快速发展。
中老铁路(国内段)沿线隧道占比约78%,配套公网需克服桥隧占比高、安全管控严、电联协调难、工期紧张等困难。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发挥共建共享集约优势,充分整合网络优势资源,建设方式以“隧道双流漏缆+场坪天线”的覆盖方案,通过数百天的奋斗,积极解决中老铁路沿线施工环境复杂等难题,实现中老铁路全线4G/5G高品质移动通信网络覆盖。
如今,中老铁路全线通信覆盖情况良好,可实现4G/5G高清语音通话,以及视频影音、在线游戏、办公聊天等高速上网需求,为乘客提供了良好的移动网络体验。同时,中老铁路移动网络的良好覆盖有效提升了周边城市形象,同步推动沿线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条的完善和升级,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更加多元化的经济结构。
中老铁路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磨憨所在的勐腊县近年来外籍人员流动显著增加。为方便管理,中国电信西双版纳分公司参与建设了勐腊县外籍人员入境就业服务管理平台,其功能主要包括就业服务、人员管理、证件服务、务工管理等,以达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的,最终实现全县外籍人员务工(就业)“一网通办、一网查询”。据悉,该平台主要服务于勐腊县各劳务公司,同时向勐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监管服务。目前平台已顺利完成测试上线,预计7月底投入使用。
作为连接中国与老挝的重要通道,中老铁路正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铁路沿线的数字化应用也日渐完善和丰富,为中老铁路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增添助力。
编辑:曹倩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