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考志愿填报成为一门生意,AI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当高考志愿填报成为一门生意,AI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2024年06月26日 18:07 创业邦

来源:创业邦

来源丨硅星人Pro(ID:Si-Planet)来源丨硅星人Pro(ID:Si-Planet)

作者丨周一笑

图源丨Midjourney

“瞎填志愿一时爽,毕业工作火葬场。”

这句话虽然是个段子,但却指出了高考志愿填报的重要性。某种程度上,志愿填报看似只是勾选几个大学的名字,实则是在为人生选择方向,没有人愿意错付四年的青春。

实施新高考改革后,考生们看似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比如有的省份最多可以填报100多个志愿,但从高考出分到填志愿的时间,往往只有不到一周,家长和考生要学习各种专业名词和填报流程,要查询学校的历年录取线、位次、招生计划,考虑学校和专业是否适合自己,是否有就业前景。

面对信息的爆炸,各种“网红”也纷纷给出所谓的“专业建议”,这让许多学生和家长陷入了迷茫。

这种短时间内必须做出重大决策的紧迫感,催生了一个高考志愿填报这门生意,也带火了张雪峰,其团队高考报名收费标准已达上元万,且供不应求。高考志愿填报规划师这一职业也开始被大众渐渐熟知。

据一位从业十年的高考志愿填报规划师介绍,理论上,一位合格的高考规划师,需要了解各个省的高考的政策、规则、流程,并掌握一定的填报技巧,例如最基本的“冲稳保”,第三要各个高校和专业的特点,包括专业延伸的职业发展路径等等,此外还要学习如何通过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MBTI等测评来了解考生的相关情况,最后就是如何与家长沟通,包括处理家庭的期望值与考生之间的矛盾,重点是解决分歧。

不过,这也是一个没有准入机制市场,从业者不需要经过取得认证,因此也出现了一些行业乱象。某些机构盯上家长、考生的焦虑情绪,服务却跟不上水平,规划师培训几小时就上岗,甚至有家长反映,自己购买服务后却发现机构数据滞后、提供的信息有误。

AI大模型填报高考志愿,靠谱吗?

靠谱AI创始人刘建华认为,传统的线下填报师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去接最多单,这是这个行业的本质,导致大多数规划师提供的服务不够专业的。“很多时候甚至是不负责任的”。

志愿填报之所以难,是因为它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没有单一解,涉及到博弈和情绪,甚至所谓的大小年的规律。“我认为理论上是值得用这个大模型去解决”,刘建华告诉硅星人。“考分出来了之后,能去的学校的大池子已经定了,可选的范围可能是几百所到这个几十所之间,剩下是很多是个人的倾向,而个性化这件事很适合交给AI。”

为此,靠谱AI推出了自己的志愿填报AI工具,其工作原理可以理解为在大模型的背后,做了一个精准填报的数据库。

“我们借助了通用大模型的对话、记忆、推理,包括插件调用的基础能力,同时我们让它的决策的边界基于精准填报数据库,来给考生个性化的推荐,学生的偏好我们不会替他做决定,我们尝试通过多轮对话去了解。”刘建华进一步介绍。

刘建华表示,因为国内通用大模型在语义理解上的能力存在差异,靠谱AI的志愿填报AI工具接入了多家大模型厂商的API,团队在产品的每个环节选择最适合的模型上花了不少时间。

作为大模型应用方,他表示开发者能够调用的大模型API的能力,通常要远远落后于大模型厂商官方应用的能力,并希望大模型厂能够把最强的API开放给开发者。“能理解好东西先放在自己官方应用里面,但我觉得长期来看不利于整个生态的发展。”

实际上,互联网行业也早已涉足志愿填报服务,借助大数据、AI等技术来帮助用户进行志愿填报。百度在2020年就推出了AI志愿助手,腾讯、网易、知乎、夸克等也推出过相关功能。近期夸克还升级了其AI搜索功能,利用大模型技术为考生提供志愿填报指导。

考生可以通过自然语言与AI对话,获取详细的志愿建议和信息。在选学科和填分数界面,系统会根据实际情况推荐可冲击、较稳妥和保底三类学校供选择。除了按学校选择外,还可以按专业进行选择。

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则在今年6月17日上线了“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用户可根据不同专业提供可供选择的院校。输入分数,按照“稳冲保”定填报原则,展示录取情况。

技术为志愿填报“祛魅”

面对市面存在的众多高考AI志愿填报的平台,教育博主娄雷告诉硅星人,他认为这类平台数据来源大致相同,分析的算法也很相近,所以产品基本功能大致相同。大多扮演的是高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基本政策的解读与分析、报考方案的推荐与草拟的功能,依然还是辅助的作用。

娄雷表示,鉴于有大量的考生和家长对报考了解太少,所以确实会很依赖这些平台。因为平台给出的答案往往比自己收集到的信息更加精准。但也有家长因为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遴选了学校与专业,那么这些平台就更多扮演了“验证”的功能。

对此他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考生和家长首先需要认真学习高考的基本名词,把什么是平行志愿、顺序志愿这类基本概念搞清楚;把各条分数线的含义弄明白;把中外合作办学、校区、分校区分校等名词必要的了解。“否则所有的报考方案我们都是糊里糊涂的被录取。”

在此基础上,研究清楚所在省份的政策,比如到底可以报考多少个批次,每个批次可以报多少个志愿,下一步是收集整理数据,这里可以用上人工智能产品来辅助,帮助自己收集历年信息,一些分析数据可以当做重要的参考,然后与家人商量,结合自己的情况来最后决策。另外他也提到,通过多个产品的对比使用,多平台的验证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报考本身是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和数据分析,但家长不愿意提早动手。临了了,迫在眉睫,只能无奈的花钱报考。实际上,稍微研究下,自己完全可以报考,没有外界说的那么炫。”娄雷说。

高考志愿填报无疑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涉及众多因素的博弈。AI等技术的引入为这一过程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让考生和家长能够以一种祛魅的心态面对这件事,对于欠发达地区的拉齐信息差也有所帮助。不过我们也要认识到,AI工具并非万能,仍需要结合考生的个人情况、兴趣爱好以及长远规划来评估。

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更智能、更全面的志愿填报辅助系统。但无论技术如何发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始终需要考生的独立思考和慎重决策。在这个重要的人生节点,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