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To B还是To C?国内大模型企业出海进行时

商业化To B还是To C?国内大模型企业出海进行时
2024年06月26日 10:59 财经网

6月20日英伟达市值超过苹果、微软,登顶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再次验证着人工智能热度在不断飙升。去年伊始的“百模大战”至今仍在继续,卷性能、卷应用、卷价格……

自始至今,商业化方向是多家企业在持续探索的。即便是OpenAI也屡次传出欲成为营利性公司,为投资者提供激励措施,以吸引大量资金。

近期,关于大模型商业化的问题,是选择To B还是To C,再次成为行业讨论的焦点。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近日谈到大模型在B端的影响大于C端;零一万物CEO李开复认为在中国To C短期更有机会,国外To C和To B两者都有机会……

实际上,这些企业在To B和To C上基本是两条腿走路,只是重心不同。就连将To C作为发展重点的月之暗面,一样有To B服务。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大模型企业正在密集出海,甚至有不少企业的AI产品从海外先发芽。

To B还是To C

大模型B端应用和C端应用谁更有机会?在近日举办的北京智源大会上,李开复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在中国To C 短期更有机会,国外两者都有机会。To C方面,就像移动互联网、PC时代里,一个新技术、新平台带来新应用,大模型同样如此,这是巨大的机会,但是这些应用的出现一定是按部就班的。

在To C方面,他表示不相信技术可以永久领先,事实上技术带来的领先窗口非常短暂,一旦巨头看到你验证了PMF,他们会有很多方法超越你。一旦你验证了TC-PMF,要把握时间窗口把品牌打出来,最终胜出的To C应用不只是需要有技术优势,还需要在时间窗口内打造持续优势,比如品牌优势,比如社交链,比如用户数据,让用户不能离开你这个平台。在微信强大的时代里抖音能被做出来,就是因为它抓住了这个时间窗口。

他称大模型有可能在To B方向上带来更大价值,而且能够比To C更快实现。

这与李彦宏的观点不谋而合。“大模型对于ToB业务的改造,会是非常深刻和彻底的,比互联网对于ToB的影响力要大一个数量级。”在“亚布力成长计划-走进百度”活动上,李彦宏谈到了生成式AI对ToB市场的影响,他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模型在B端的影响会越来越显著,“今天,大模型在B端的影响已经大于C端了。”

但是To B这个领域李开复认为有几个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大公司、传统公司不是很敢采取颠覆式技术,大公司会习惯每年增长5%预算,做和去年一样的事情。

第二个挑战在中国比较严重,许多大公司没有认识到软件的价值,为软件付费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现在有许多大模型公司在竞标时越竞越低,做到最后做一单赔一单,都没有利润。

因此李开复表示,零一万物的理念是,坚决做To C业务,不做赔钱的To B业务,如果能找到赚钱的To B业务,他们就做,不赚钱就不做。

而在万兴科技董事长吴太兵看来,To C与ToB对他们来讲没有绝对的界限,“就像一台打印机,你可以在家用,也可以在办公室用,但它大同小异。从关注用户量的角度来讲,会关注To C的需求为主,但是从来不会拒绝B端的需求,而且在中国市场,我们会特别关注B端的这块需求,通过C端与B端的需求,最终推动我们大模型的升级,然后用大模型再赋能更多的应用场景。”

他还补充道,会重点推向B端用户,“因为B端用户对付费的意愿和能力会相对更强,而且他更能感受到大模型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本降低,以及对创意的赋能和提升,所以他们会更愿意付费。”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院士称在应用和服务层面,先To C再To B。“To B的周期相对较长,而To C的应用产品则可以迅速推出,这与过去的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路径基本一致。”

张亚勤表示在基础设施层,目前真正盈利的主要集中在To B领域,特别是在芯片、硬件、服务器等。像英伟达、AMD等芯片制造商,以及服务器、HBM存储、InfiniBand和NVLink等相关技术的提供商,他们目前是盈利最多的。

关于AI路径,张亚勤表示自己在过去十年中一直强调三个关键领域:首先是信息智能,其次是物理智能(具身智能),最后是生物智能。

出海进行时

在To B和To C的选择上,不同企业重心不同,但基本To C产品和To B服务共存。凭借ChatGPT这一C端产品火爆全球的OpenAI、多次强调专注做To C产品的月之暗面,成为市场“明星”,也都提供相关模型的API给企业和开发者。

但是在市场布局上,国内不少大模型企业已不局限国内市场,正在布局出海,亦或是产品在海外已经开始了商业化进程。

近日,据外媒The Information报道,月之暗面正在为进军美国市场做准备,在海外推出了两款新应用,分别为角色扮演应用Ohai,以及另一个AI生成视频工具Noisee。

财经网科技就此消息向月之暗面求证,其官方回应:我们目前没有开发和发布任何海外产品的计划。

但据创投日报报道,在了解月之暗面的一级市场投资人士看来,该公司有发展海外业务的强烈动机。“创始团队对to B业务没有兴趣,而要做to C,目前海外市场更加活跃,用户的付费意愿更强。”

在AI新六小龙中,Minimax是早期出海的企业之一。MiniMax成立于2021年12月,创始人闫俊杰是前商汤科技副总裁。MiniMax在AI情感陪伴领域的探索,始于2022年推出的虚拟聊天应用Glow,主打国内市场。一年后,2023年4月,Glow因涉及隐私和敏感内容问题遭到举报并下架。

此后,MiniMax推出了升级版的AI情感陪伴应用Talkie。援引澎湃新闻报道内部人士透露,公司认为,与其在国内市场进行“边缘试探”,不如在海外寻求更大的发展机会。

Talkie的速度增长也非常惊人,数据显示,截至5月,Talkie 在美国 iOS 和安卓平台的月活跃用户合计达 1140 万,几乎是4月份的三倍,峰值紧追美国同类明星产品 CharacterAI。另据媒体报道,Talkie 总营收近 83 万美元,其投资回报率已转为正值。

在国际化方面,智谱AI的CEO张鹏也坦言,“国际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大家都知道,可能应该像美国这样一些AI企业,它的客户是来自于全球,不仅仅局限在美国范围之内。那么从我们一家中国企业来讲,走出去目标,一定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

除了初创企业,部分相对成熟的企业,也将AI应用作为出海发展的重点,比如今年上市不久的出门问问,在2022年启动了AIGC出海,上线了海外版AI配音软件DupDub。根据其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每一年海外市场的收入占总收入的30%以上。

被誉为中国版Adobe的万兴科技,公司在成立之初就积极布局海外,依靠自主知识产权站稳脚跟,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营收占比超90%。

近日,万兴科技加码绘图创意布局,面向家装场景AI设计领域,在海外发布新品AI家装设计平台Wondershare Decoritt。据了解,用户上传空间图片,即可零门槛体验家居空间多种风格的换装效果。

综合自大模型企业、创投日报、澎湃新闻等

To B李开复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