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行业第一个万吨级产线,珈钠能源瞄准千亿钠电市场丨光合说

打造行业第一个万吨级产线,珈钠能源瞄准千亿钠电市场丨光合说
2024年06月26日 08:06 创业邦

来源:创业邦

光合作用是所有生命的能量来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重要机制。作为“一支有温度的基金”,光速光合也正在与创业者,与这个社会产生“光合作用”,联结创新的同时,推动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创业邦将陆续刊载光速光合的投资专栏「光合说」,本篇为专栏的第七期,分享光速光合投资背后的故事。

故事的起因可能是一通陌生的电话,一次登门拜访,或是对一篇学术论文的关注……光速光合与创业者的交集就此展开。没有酒桌上的觥筹交错,也没有天花乱坠的承诺,只有长时间的相伴,分担痛苦、分享成功,实践长期主义的价值。

“思考、专注、探索、创新”,这是光速光合的投资信仰。凭借着对行业的极致追求,心怀时代赋予的责任,积极寻找下一个可能的机会。期待“中国创新的全球合伙人”能携手更多行业创新的探路者们一路向光,合力而为。

珈钠能源总经理范海满还记得那个日子。

2023年8月22日,珈钠能源钠离子电池材料千吨生产线正式投产。业内专家、政府、投资机构、客户、合作伙伴都来到现场,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其实6月底我们就基本上安装调试完了,但投产前还是有些担心。因为从实验室、小试到千吨级生产,是100倍的放大,产品能不能重现小试产品的特性,大家都很忐忑。”范海满说,第一批产品出来后,做最关键的容量发挥检测,结果证明,产品已经达到小试的产品性能。

“我们本来预估能做到90%左右的性能就不错了。所以,这个结果一出来,大家都觉得非常振奋和激动。”范海满说,珈钠能源立即决定进行中试线的投产,之前有客户问9月初能否交付吨级产品,中试成功之后,他立刻跟客户做了承诺。

珈钠能源千吨线的建成,是聚阴离子复合磷酸铁钠材料体系规模化的标志,也标志着聚阴离子材料正式进入市场化阶段。

去年年初,光速光合完成了对珈钠能源Pre-A轮数千万人民币的独家投资。并在半年后公司的Pre-A+轮融资中,再度加注。

光速光合合伙人蔡伟表示,“在新材料领域光速光合看重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领域,钠离子电池的聚阴离子路线具有长循环寿命,低成本,低温性能以及安全性能好的优势,非常适合储能领域。珈钠能源在聚阴离子路线上走在行业的最前端,曹余良教授和范海满总经理的组合是一个前沿技术研发多年积累和产业落地经验丰富的绝佳组合,光速光合做了整个行业的Mapping,最后决定投资珈钠能源并持续支持团队的发展。”

光速光合合伙人朱嘉表示,“我们坚定地看好聚阴离子作为一个更具备性价比的材料,在未来大规模的储能系统当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而在这个技术路线上,我们清晰地看到珈钠能源已进一步夯实了它在这个市场的领导者地位,随着公司逐渐提高产能以及不断爬坡的良率,我们期待团队能开拓更多的市场,在国内的诸多应用领域开花结果。”

深入行业团队作战 

基于一手信息做判断

珈钠能源成立于2022年4月,从4月开始到8月,公司把复合磷酸铁钠原料成功进行了小试,确定了聚阴离子产业化、规模化的最优路线。珈钠能源董事长、首席科学家曹余良认为,这是公司从0到1的里程碑事件。

在小试成功之后,珈钠能源获得光速光合的投资,开始进行千吨生产线的设置和规划。

而这笔投资的背后则是光速光合团队作战的成果。据蔡伟回忆,早在2021年底光速光合团队就敏锐地意识到钠离子电池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机会,主要负责硬科技和绿色科技投资的两位合伙人朱嘉和蔡伟讨论后决定深挖这个赛道的机会,并成立了钠电池项目团队。

团队成员还包括美国西北大学材料和力学专业的张力博士和哥伦比亚大学固态电池专业的翟浩苇博士。在张力博士做了钠电池行业的分析后,大家经过激烈讨论,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认为极致低成本和长循环寿命会是钠离子电池未来竞争的关键,而聚阴离子技术路线在这两个方面均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是投资钠离子电池行业的重点赛道。

在蔡伟看来,这个判断非常关键。要知道2021年在行业里钠离子电池还是层状氧化物占据主导地位,其他竞争路线尚在水面下。光速光合一边持续做行业Mapping, 一边争取各种机会拜访钠离子电池产业链里的优秀创业公司,希望拿到行业的第一手信息来做判断。

基于翟浩苇博士在电池行业深厚的人脉,在行业Mapping时通过老同事打听到曹余良教授在聚阴离子路线积累深厚,技术在业内非常领先。翟博士本科就读于武汉大学物理系,通过校友渠道很快找到了曹老师,并第一时间得知曹老师已决定成立公司。这个一手的消息让项目团队很兴奋,团队很快与曹老师和范总作了交流,同时从客户和行业的多个领域、多个渠道,经过多方竞调最后判断珈钠能源在聚阴离子路线上优势明显,最终完成了对公司投资。

朱嘉提及,对珈钠能源的投资,其背后反映了光速光合典型的投资风格,即做深入的行业研究,找对赛道,并在赛道中找到最领先的企业。

“光速光合对行业Mapping的要求是必须基于一手信息做判断,不会因为同行否定某家公司而不去拜访和了解,二手信息很可能会错过一些好公司的机会。我们的做法是尽最大努力和可能去拜访细分领域的每一家优秀公司,新兴领域是一条快速发展的大河,如果不能把河边的每一块石头翻起来看看,说明我们的工作还做得不够,投到最优秀公司的概率也会减少很多。”蔡伟强调。

吨级批量交付 

推动聚阴离子市场化路线

“光速光合的加持是里程碑事件,使得我们开始从1扩展到10,否则的话,我们还在小批量、小样里摸爬滚打。”曹余良说,当时行业真正上千吨线的很少,都不敢上,大部分都是几百公斤或者百吨。

2023年8月,珈钠能源千吨线的建成,不仅仅是公司的里程碑,在国内甚至全行业,都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因为只有达到吨级的批量生产,下游客户才敢使用和采购。”曹余良说。

复合磷酸铁钠是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一种,除此之外,珈钠能源还在研究其他聚阴离子材料,比如硫酸铁钠正极材料体系。

曹余良说,复合磷酸铁钠更适合储能的要求,而硫酸铁钠体系成本比较低,和复合磷酸铁钠相比,两者各有优劣,硫酸铁钠更适合用在小动力领域,比如A00级电动车或二轮车等领域。他预计,最晚到年底,珈钠能源将会生产出吨级硫酸铁钠样品。

蔡伟也提及,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技术成熟度的提高和规模效应,钠电池的电化学体系也在进一步优化,产业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

珈钠能源的复合磷酸铁钠实现批量供货以后,正极材料技术路线渐渐明朗,整个行业开始认识到,限制钠电池批量化的最关键因素落在硬碳负极材料上。珈钠能源负极材料的生产研发也受到行业瞩目。

负极材料有煤基、沥青级化石原料,有聚合物原材料,还有生物质原材料。生物质材料来源很广,有高端的生物质,如葡萄糖、淀粉;有低端生物质,如果壳类、木材,还有废弃生物质,如树木、秸秆类等等。

“负极材料的路线,成本、广泛性、一致性、运输等等这些都要考虑。”曹余良说,考虑到工程工艺过程的简单化和成本控制,珈钠能源从一开始,瞄准的就是生物质基为主的负极硬碳体系。

珈钠能源的复合磷酸铁钠正极材料批量出货之后,已经成为行业里钠离子电池生产商评判负极的标杆材料。范海满透露,目前,无论成本还是性能,以及供应链上下游,珈钠能源都已经打通,今年也会将负极材料批量产品推向市场。

深刻技术洞察 

确立最优技术路径

锂电市场急速爆发,造成了碳酸锂供应的不足,中国是最大的锂电制造国,但锂资源的储备只占全世界的6%。相比锂电,钠离子电池材料资源要丰富得多。加上日渐复杂的国际环境,钠离子电池的应用开始浮出水面。

2024年,市场调查机构SNE Research发布报告,认为到2035年,钠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每年14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将是一个每年千亿级的市场。

钠离子电池材料体系行业的核心研究,历时很短,核心的技术基本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技术依赖度极高。因此,行业的从业人士,大都有高校的技术背景。

曹余良是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从2009年就开始钠电体系研究,在国内最早。总经理范海满,是曹余良的硕士研究生,在锂电行业有十几年的研究经历,有丰富的电池行业运营管理经验。除此之外,珈钠能源聚集了材料制备设计、工程技术,以及跨国公司财务的资深行业人士。

从一成立,珈钠能源的定位和规划就很清晰:正极材料聚焦于铁基聚阴离子体系,负极材料用生物质硬碳。

“我们从一开始的路线就很清晰,包括后续如何延伸到电芯和系统。我们的战略定位从来没有变过。”范海满说。

曹余良介绍,珈钠能源对钠离子电池材料的判断,有几个基本的逻辑。

在市场定位上,钠离子电池对于锂离子电池而言,是一种平衡和补充,因此,前者的主要应用领域就瞄准于储能。而储能对电池材料的要求,一是材料资源要丰富,第二是寿命要长,第三是安全性要高。

在钠离子电池领域,有三种技术路线:聚阴离子化合物、层状氧化物和普鲁士蓝白。

“从商业化进展或者基本原理来看,最有可能接近和实现储能三大需求的,只有聚阴离子材料体系。”曹余良说,这主要是因为复合磷酸铁钠聚阴离子材料资源丰富,另外,其性质又非常接近于磷酸铁锂材料,不仅稳定,也很安全。

“聚阴离子材料的弱点是能量密度低,前几年的时候,企业都想对标锂电,往能量密度高的方向发展,但忽略了它的本质原因和本质属性。这就是我们剑走偏锋,独自开发聚阴离子产业化的原因。”曹余良说。

剑走偏锋的背后,是对材料的深入研究。

无论是聚阴离子,还是氧化物、普鲁士蓝白,珈钠能源都有深入研究,对这些材料应用性质和应用领域的优缺点,曹余良都有非常深刻的认知。

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有很多种技术路线,珈钠能源为什么选复合磷酸铁钠体系?

“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我们有个基础的逻辑,就是钠离子电池是为储能而生,储能最大批量应用的正极材料,就是复合磷酸铁钠,当时磷酸铁钠在市面上没有批量的公斤级或吨级产品,但我们认为它未来应该是最大批量。”范海满说。

珈钠能源聚阴离子材料实现稳定、批量供货之后,带动了市场对聚阴离子材料体系的要求,很多材料厂也开始转变研究方向,转到聚阴离子材料体系。

覆盖头部客户 

钠离子电池未来可期

珈钠能源是钠离子电池材料行业唯一实现百吨级出货,并且拿到头部客户订单的企业。

“无论是材料的突出特性,容量、压实的加工性能,还是电导率和其他性能,我们都是行业里最好的。”范海满说,“除了技术储备、工程化、产业化优势之外,珈钠能源的商业化的能力也很强。理解客户需求,对产品的开发定位,我们都有自己的特点。”

2022年,公司刚刚成立,锂离子电池头部企业就联合珈钠能源一起进行钠离子电池技术的开发。2022年中下旬,珈钠能源刚开始生产公斤级产品,电池头部企业就立刻开始做电池产品的应用。从2022年公司成立到2023年千吨级产线投产,珈钠能源一直给电池头部企业及下游的客户小批量送样做验证,进行技术沟通,按照客户产品的要求,进行关键参数的调整。

“从小电池到大电池,从电芯到系统,电池头部企业都和我们一起做了大量的开发工作。我们保持着一到两周一次大规模技术沟通的频次。包括前期的测试,下游产品的应用,还有自贡万吨线的进展。”范海满说,“客户对我们的技术和产品都比较认可,无论是两轮车、储能、启动电源,还是叉车和工程类的车辆的应用,都在往前推进。”

作为提供核心关键电池材料的公司,珈钠能源对头部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企业,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除了储能之外,两轮车电池的头部企业,珈钠能源都达到了吨级的交付。

范海满介绍,珈钠能源的万吨级产线,已于今年6月完成基建,第三季度将会安装调试设备,从四季度开始,将有批量的产品完成客户交付。

在价格和市场上,钠离子电池未来如何和锂离子电池竞赛?

曹余良说,目前钠离子电池产业的规模化还不够,磷酸铁锂材料有150-200万吨的年出货量,复合磷酸铁钠才几百吨,要与锂电PK价格,规模化必须要上来。他认为,达到一定的规模化之后,用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的钠离子电池可以低于8万碳酸锂价格的锂电水平。另外,钠离子电池需要利用其一些特性,如倍率、低温等,发展独特有性能优势的应用领域。

蔡伟表示,钠离子电池在一定程度上扮演者锂离子电池价格平衡器的角色。在钠离子电池没有出现前,锂电的价格容易因大量需求而处于高位,一旦钠电在某些应用场景对锂离子电池产生规模化的替代作用,就会对锂电的价格起到一定的制衡。

朱嘉也补充道,现阶段因为锂离子电池价格的下降,会对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价格压力,但从长期来讲电池行业会回归到一个更加理性且合理的水平。而钠离子电池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规模化,也会进一步降低成本,那么从最终第一性原理来讲,钠离子电池依然具有更低的成本优势,用于储能系统或是对能量密度不那么敏感的一些交通工具领域,具有绝对的优势。

“我们在这些方面都有非常深的思考和规划,并且也在向这些方向发展,最终要实现在某些应用领域中,钠离子电池比锂离子电池更具优势。”曹余良说。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