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产品能否热起来,服务用户是关键

“AI+”产品能否热起来,服务用户是关键
2024年06月25日 09:52 中国家电网

  一段时间以来,AI手机、AI PC(个人电脑)等新产品、新概念问世,让资本市场捷报频传,AI功能介绍正成为各大发布会上的重头戏。对于“AI+”产品的前景,股票和行业分析师观点比较一致,都认为AI将给手机和电脑行业带来新商机。但也有观点认为,考虑到更高的售价,抛开少数追求科技前沿体验的“极客”,广大普通消费者是否会对“AI+”产品买账、形成规模效应,目前来看尚且存疑。对于“AI+”产品在产业、资本市场和消费端之间存在的温差,让人不禁疑惑:本轮AI热潮会不会和许多曾经的科技概念一样,昙花一现后只留下一地鸡毛呢?

  客观来说,“AI+”给手机和电脑行业带来了双重变化。第一,“AI+”加快了手机和电脑更新换代周期。调查显示,目前手机平均更换周期为3年左右,笔记本4年,台式机6年。不少用户让手机和电脑“超期服役”,是因为新手机、新电脑的实际性能提升相较日常使用需求而言其实并不大。许多2020年发布的手机和电脑性能上可以满足大部分2024年的软件和游戏,这显著降低了用户的换代意愿。产品性能提升减慢,一方面是因为摩尔定律到达物理极限,芯片技术很难出现革命性进步;另一方面则是大部分手机和电脑用户常用的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软件,对算力需求有限。而“AI+”却能改变这一情况。AI的性能与算力直接挂钩,要追求更好的AI服务体验,势必会提高产品性能的要求,这也将刺激算力技术突破瓶颈、加速发展。

  第二,AI给手机和电脑行业带来了新的服务与生态。所谓生态,简而言之就是厂商对于自己产品的系统、软件等进行优化后形成的框架,典型之一就是带有独立系统环境和软件市场的苹果生态,可以有效提高用户黏性。而“AI+”也是一种生态,根据内置AI不同,“AI+”产品可能相互独立,提供特色的AI服务。由于AI的学习特性,当AI对用户的使用习惯逐渐熟悉,提供的服务越来越有针对性,用户对相应“AI+”产品的黏性甚至会超越现有的手机生态。而成熟的生态与服务也将使手机、电脑厂商由传统的“卖货”角色向服务提供商转变,带来更稳定的收益,对厂商而言也是一项重大利好。

  这一切的关键,在于AI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从查找资料、文字改写,到文生图片、文生视频,市面上大多数AI所能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目前还停留在“玩具”和基础工具层面,且不少AI大模型应用仍处于免费开放阶段,消费者短期内可能很难养成付费习惯。

  虽然现阶段,AI服务的质量与消费者为AI付费的意愿比较有限,AI产业与AI消费间还没有形成比较强的关联,但考虑到“AI+”对设备换代、构建生态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从长远来看仍将是人类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早在100年前,人类就进行了电动汽车的尝试,但它的普及直到今天才进入快车道;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的发展潜力也一度让资本市场的各种概念股股价高歌猛进,过度乐观的投资吹起的泡沫在2000年左右破灭,而之后20年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证明了其在技术上的前瞻性和正确性。今天的AI与互联网曾经的发展态势十分相像。尽管AI的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但可以相信,未来AI对人类克服认知能力极限、进行更高效的脑力活动是必要的。

  作为资金来源主要是各大互联网公司和投资者的新兴产业,AI产业与消费间不挂钩的现状也再度引发了业界对AI企业服务对象的讨论。未来AI企业应该to C(面向个人)还是to B(面向企业)?有人认为to B业务来钱快、客户稳定,但本轮起于C端热议的AI产业热潮已经证明了C端的巨大市场,C端的广泛关注也是资本大量注入的重要原因。所以,尽可能扩大用户基数、从C端打开局面是AI企业吸引投资的普遍路径,也是未来AI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而另一边,其实to B业务是双向选择的结果。国内AI企业众多,各自开发的AI模型呈“百模大战”之势,企业选择AI服务时大多会基于两点考虑:其一是AI应用方案是否成熟,而成熟与否,C端广大的个人用户验证是最好的检验办法;其二是B端企业买入的不仅是AI解决方案,还有AI应用附带的C端用户基本盘。如果某款AI应用已经有很多用户,生态初具雏形,那么这款嵌入“AI+”的手机或电脑产品也更容易受到用户青睐。

AI电脑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