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广东多所高校科研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犀利!广东多所高校科研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2024年06月25日 01:07 新快报

中大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5项科研成果获奖;华工是2023年度广东省唯一牵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单位;华农与多个单位联合申报的4个项目获奖……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广东高校科研项目获奖消息频传,当中包含了南方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身影。

中山大学

5项科研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记者从中山大学获悉,5项以中山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

数学学院胡建勋等完成的“数值几何不变量在双有理变换下的变化”项目,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项目组聚焦辛拓扑与数学物理研究热点,建立了辛流形的双有理等价的二分法分类理论,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数学杂志《Invent Math》上,对推动人们对由模空间定义的数值几何不变量的认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等完成的“EB病毒致癌分子机制与靶向干预”项目,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组围绕我国华南EB病毒相关鼻咽癌高发,但缺乏高效筛查手段和上市疫苗的难点展开攻关,阐明了EBV诱导肿瘤细胞可塑性的致癌新机制,构建EB病毒疫苗设计分子基础,并正在推动EB病毒预防性疫苗研发上市。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仇荣亮等完成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绿色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组聚焦重金属污染农田和工矿场地的土壤绿色修复及安全利用这一世界性难题,历经20余年联合攻关,创建了完整覆盖污染农田和工矿场地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安全利用模式,为全球土壤污染修复及环境管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肿瘤防治中心马骏等完成的“鼻咽癌精准防治策略的创立及推广应用”项目,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组建立了鼻咽癌筛查新方案及增效减毒治疗新策略,显著提高了筛查效率与治疗效果,被纳入国家卫健委癌症早诊早治规范。多项治疗方案研究成果被国际指南采纳,成为国际标准,在全球推广应用,每年受益患者逾4.5万人。

孙逸仙纪念医院林天歆等完成的“膀胱癌精准微创智能诊疗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项目,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组首创膀胱癌人工智能数字化诊断新技术,研发了国产手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系统,打破了技术壁垒和外国垄断,目前已在全国600多家医院应用,全方位提升了我国膀胱癌诊疗水平以及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唯一牵头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单位

记者从华南理工大学获悉,该校牵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是2023年度广东省唯一牵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单位。该获奖成果为物理与光电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杨中民教授团队完成的“高效发光玻璃复合光纤激光器关键技术及应用”,斩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据华工科学技术研究院介绍,激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竞争的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而产生激光的玻璃光纤是激光装备的核心材料。长期以来,玻璃光纤增益低、带宽窄导致激光功率小和噪声高,是制约光纤激光器发展的国际难题。

华南理工大学此次获奖项目团队发明了利用微观结构单元设计发光玻璃组分、纤芯熔融和反应法制备高增益大带宽玻璃复合光纤、基于玻璃光纤制备大功率低噪声光纤激光器等新技术。成果现已入选国家科技创新成果展、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成果展,产品已批量用于多种激光装备和高精尖科学大装置。

华南农业大学

获4项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据华南农业大学消息,此次华农与多个单位联合申报的4个项目获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资源环境学院仇荣亮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黎华寿教授作为第八完成人共同完成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绿色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基于重金属定向调控修复理论,研发了高效稳定的生态修复技术、减污增产的植物修复技术以及绿色靶向的化学修复技术,形成了覆盖金属矿山、污染农田和工业场地的安全利用技术模式,为全球土壤污染修复及环境管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兽医学院刘健华教授参与的“可转移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的发现及其传播机制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项目针对畜禽源细菌多黏菌素耐药率快速上升但机制不明的现象开展研究,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为我国兽用抗菌药物减量化行动计划的出台和有效实施提供了关键性科学依据。

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李吉跃教授参与的“楸树和闽楠等乡土珍贵树种育种体系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解析了楸树和闽楠高质量基因组和种群遗传结构,推动了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发展。

资源环境学院卢瑛教授参与的“中国土系志与高精度土壤信息网格构建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首次建立了我国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出版了《中国土系志》,创建了中国土壤光谱库,参与创建全球土壤光谱库,首次构建了我国90m分辨率高精度国家土壤信息网格,极大地推动了土壤资源调查领域的技术进步。

广东工业大学

陈新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科研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广东工业大学也传来了好消息,由广工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学校陈新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面向高性能芯片的高密度互连封装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陈新教授团队以广工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第三项国家科技奖,更是学校全面推进“1+2+3”攀撑计划学科提升工程,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大学道路上的标志性成果。

电子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事关国家经济安全与国防安全。陈新教授带领团队,历经近20年的基础研究与产学研技术攻关,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形成了行业领先优势,成果获得行业一流龙头企业的严格认证与成功应用。相关技术服务企业千余家,为我国电子制造产业的高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深圳大学

校长领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深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领衔的“射频系统设计自动化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毛军发为第一完成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深圳大学马歇尔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主任巴里·马歇尔教授荣获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深圳大学为首要合作机构);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朱建波教授参与的“深部能源开发岩体应力场透明解析技术及应用”项目被授予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据不完全统计,还有南方医科大学的黎孟枫、周伟杰、夏来新联手北京大学的尹玉新,以“炎—癌转化和癌前病变的分子基础和干预策略”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南方科技大学胡清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的“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深圳大学朱建波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的“深部能源开发岩体应力场透明解析技术及应用”项目都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新快报记者 王娟 实习生 黎邦国 杨文倩 通讯员 李建平 廖思媚 邱清萌 华轩 郑雪宜 费思迎 李成瑶 杜清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