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花一万块爆改工位值得吗 能让她获得什么

女生花一万块爆改工位值得吗 能让她获得什么
2024年06月24日 14:45 快科技

剑桥大学的人类学家詹姆斯·苏兹曼在《工作的意义》一书中认为:“在人类历史 95%的时间里,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将工作置于主宰的位置。”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自嘲为“牛马”“吗喽”,来从精神上对抗那些自己并不热爱的工作。

然而,近两年似乎也有一群年轻人开始对工作的意义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他们开始将爆改风带到了职场工位上,开启了一条“工位精装修”的新赛道,有种花种草的森林风,讲究位置布局的风水型,摆上中药柜的养生型,甚至还有人在短短一年内花费了 1 万元,购买了各种潮玩和手办用于改造自己的工位。

爆改工位的做法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一些网友调侃道:“这不就是驴子花钱给自己买了个上好的磨盘,让自己拉磨更有干劲?”但也有一些网友表示:“不敢想象在这样的工位上工作,我能有多快乐。”

那么,爆改工位到底值不值得?这样做能给我们提供什么价值呢?

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

爆改工位,往往是将原本简单朴素的工位环境,经过一番精心设计和布置,变成符合自己个性的独特区域。

实际上,从 1960 年代后期开始,科学家们就开始重视环境对于员工生产效率的影响,并开创了一门新的跨领域学科:环境心理学(Environmental Psychology),认为人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我们所处的空间环境对于我们的感觉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心理学家们做了很多的研究,证明通过专业的室内设计,能够积极有效地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以及工作绩效,例如温暖的颜色能够唤起人们的舒适感,明亮的光线环境能够赋予人们积极热烈的气氛等等。

对于我们打工人来说,工位是我们一周要花 5 天,每天至少要花三分之一的时间度过的地方,自然会对我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改造工位的做法,例如摆上绿植、鲜花、摆件等等,本质上就是在改善自己工作的物理环境,使其变得更为舒适和个性化,从而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更为愉快。

另外,还有一项研究调查了办公室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性,与办公环境的个性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更喜欢摆放个人物品、设计工位区域的员工,其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性会更高。

研究者认为,其中的原因是因为这样的做法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归属感,就像你回到了属于自己的、熟悉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能给我们带来轻松愉快的感觉。

所以,尽管工作有时候会有些乏味,或者给我们带来诸多的压力,但网友们用改造工位的方式,告诉了我们这只是工作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即使只是在工位摆上几盆花花草草、几个喜欢的小摆件,也能在工作的乏味和紧张之余,为我们提供一定的情绪价值,让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

提升自主控制感和修复情绪

在层出不穷的工位改造风格中可以发现,打工人们表达出了很多关于“改造工位这件事情”为自己带来的心理感受和意义:换一张“没空听你画大饼”的壁纸是在为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宣泄口,用满满的零食打造一个“小卖部”似乎很有成就感,在桌上养起了“不蕉绿”的香蕉提升了同事间的快乐交流......

改造工位其实也是 DIY(Do-it-yourself)或整理收纳的一种方式,同样也能给我们的心理健康带来诸多的益处。

一项心理学研究招募了 465 名大学生,调查对于他们来说,DIY 活动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心理益处。研究者发现活在当下和情绪修复是两个普遍的益处。

研究者认为,自己动手做一些有创造性的活动,从选择材料到最后的成果,都能够给人带来成就感,唤醒人们的积极情绪。当我们处于紧张烦躁的情绪时,如果能将注意力转移到创造性活动上,这对于我们的情绪是有很好的调节和修复效果的。

其次,DIY 活动能够凸显我们的个性,从而让我们感到更多的自主控制感。这是因为凸显个性是自我的表达和确认的一种方式。当我们能够展示出自己的个性和独特性的时候,自主需要就得到了满足,我们会感到自己对于自身行为和所处环境拥有一定的自主决定权,这对于维持一个人的最佳效能和幸福感尤为重要。

最后,DIY 活动也能间接地提升我们参与社交的频率,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社交几乎是一种本能的需求,保持一定的社交范围和频率,能够很好地降低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

所以,无论是对工位进行“精装修”,还是通过种植和摆放来略作改变,都能从心理上带来很多积极的改变,最重要的是我们从改造的过程中表达了自己的自主控制感,缓解了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倦怠感。

工作之于我们的意义,也许每个人对此都有自己的见解,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去把工位当成“家”一样爆改。

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爆改工位的流行实际上是年轻一代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一种体现,尽管工作占据了我们很多时间,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压力和消极情绪,但我们仍然可以选择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在职场螺丝钉和独立个体两种角色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

参考文献

[1] Al Horr, Y., Arif, M., Kaushik, A., Mazroei, A., Katafygiotou, M., & Elsarrag, E. (2016). Occupant productivity and office indoor environment quality: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105, 369-389.

[2] Miller, N. G., Erickson, A., & Yust, B. L. (2001). Sense of place in the workpla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 objects and job satisfaction and motivation. Journal of Interior Design, 27(1), 35-44.

[3] Collier, A. F., & Wayment, H. A. (2018). Psychological benefits of the “maker” or do-it-yourself movement in young adults: A pathway towards subjective well-being.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19, 1217-1239.

社交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