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菌”感染真的是不治之症吗?

“食人菌”感染真的是不治之症吗?
2024年06月24日 05:50 中国科学报

■王月丹

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6月18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日本今年报告的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俗称“食人菌”感染症)病例数累计破千,达1019例,超过去年全年的941例,创历史纪录。这不禁令人担心,“食人菌”感染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是不治之症吗?

“食人菌”如何“吃人”

实际上,所谓“食人菌”就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是致病性最强的链球菌之一,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甚至在健康人类和动物的粪便及鼻咽等部位的组织器官中也有分布。

在人体免疫力下降时,A族乙型链球菌可以引起咽炎等呼吸道感染、猩红热、皮肤感染,并与肾小球肾炎和风湿热等免疫性疾病有关。不仅如此,有些致病性强的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还会引起坏死性筋膜炎、肌炎、恶性猩红热、败血症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等侵袭性链球菌感染,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其中,坏死性筋膜炎可以在短期内迅速破坏皮肤、筋膜等软组织,导致患者死亡或者残疾,给人的印象仿佛人体组织是被细菌吃掉的。

例如,美国一位名叫哈伯德的冲浪者在海边冲浪时,身体上一个小伤口被海水中的细菌污染和入侵。当天,哈伯德就开始发高烧,一大片皮肤出现坏死,还渗出了令人作呕的脓液,因为细菌噬肉穿孔,甚至可以露出骨骼。

因此,引起坏死性筋膜炎的细菌被人们明确为“食肉细菌(flesh-eating bateria)”,后来被进一步“黑化”为“食人菌”。

研究表明,链球菌感染性疾病主要与其具有的表膜蛋白、链球菌溶血素、透明质酸酶、致热外毒素、链激酶及DNA酶等致病因子有关。这些致病因子不仅可以使组织发生炎症损伤,其中的透明质酸酶还可以破坏软组织中的透明质酸等基质成分,引起组织坏死,产生“食肉”现象。

哪些人群易感染“食人菌”

坏死性筋膜炎,即“食肉细菌”或者“食人菌”感染对人类来说,并非新近发现的疾病。

早在古希腊时代,希波克拉底就描述了一种由链球菌引起的皮肤蜂窝组织炎。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医生报道了一种被称为“医院坏疽”的软组织细菌感染,有超过2600名士兵罹患该病,其中近一半因感染而死亡。

不过,在抗生素发明和广泛使用后,“食人菌”感染的发生率一度显著下降,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后来,随着菌株的变异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坏死性筋膜炎又开始大幅增加了。

20世纪80年代,仅在日本,“食人菌”感染每年都会造成超过100人死亡。患者感染该菌后,往往在数小时后就会出现手脚组织坏死、腐烂,死亡率甚至可达70%。

一般来说,链球菌感染在人群中比较普遍,但发生坏死性筋膜炎等侵袭性链球菌感染的情况相当罕见。通过对病例的总结性研究,人们发现“食人菌”感染主要发生在肝功能不全、大量饮酒和重度糖尿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因此,对于这类人群来说,更要小心“食人菌”感染。

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特别容易在夏天的海水中繁殖,污染鱼虾贝类等海鲜。肝功能不佳的人食用这些被细菌污染的海鲜,就可能发生“食人菌”感染,尤其是大量饮酒之后。

如何预防和治疗

对环境消毒可以预防“食人菌”感染。有研究表明,链球菌可以通过共用健身器材、使用被细菌污染的毛巾及异物等进行传播,应用含氯消毒剂可以清除、杀灭这些物品上的细菌,阻止其在人群中传播。

治疗链球菌感染主要依靠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及林可霉素等均是治疗A族乙型链球菌感染的常用药物。但一方面,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目前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显著增加,有些地区已高达90%以上;另一方面,侵袭性链球菌感染的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可在数小时内引起组织的大量破坏、细菌感染的广泛扩散。对于深部感染的链球菌来说,即使是它非常敏感的青霉素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此时可能需要清创等外科处理。

因此,对于“食人菌”感染要有高度的警惕性,及时发现并应用青霉素等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必要时进行外科处理,争分夺秒挽救患者生命。

除了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海鱼发光菌等细菌感染,也可造成坏死性筋膜炎,成为“食肉细菌”或者“食人菌”。其中,属于弧菌属的海鱼发光菌常存在于海产品中,可通过刺伤或被鱼贝类咬伤的伤口而感染,短期内导致皮肤、筋膜及肌肉组织被破坏、中毒性休克和多脏器衰竭,尤其值得关注。

有专家认为,凡是能够在感染人体后短期内就在筋膜下软组织中迅速扩散,导致软组织被破坏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的单一细菌,都可以被称为“食肉细菌”或者“食人菌”。不过,“食人菌”感染虽然发展迅速、后果严重,但还是可防可治的。

(作者系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