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系统追踪可食用设备的肠道运动

人工智能系统追踪可食用设备的肠道运动
2024年06月24日 05:50 中国科学报
图片来源:美国南加州大学

人工智能系统可追踪这颗“药丸”的肠道运动。

本报讯 科学家开发了一种人工智能系统,可用于跟踪监测肠道疾病标志物的微型设备。配备该新系统的设备可以帮助有风险的个体在家中监测胃肠道健康,而不需要在医院进行侵入性检查。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细胞报告-物理学》。

“Fitbits等可食用设备一旦被吞下,追踪它们就成了一项重大挑战。”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助理教授Yasser Khan说。

当细菌分解食物时,可以通过肠道内形成的气体洞察一个人的健康状况。目前,为了测量胃肠道气体,医生要么使用直接方法,如收集肠胃气,要么使用间接方法,如呼气测试和粪便分析。可食用的胶囊设备则提供了一个很有前途的替代方案,但目前还没有开发出用于精确测定气体传感性的技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Khan和同事开发了一个系统,其中包括一个可穿戴线圈,用户可以把它置于衣服中。这种线圈会产生磁场,在药丸被吞下后,磁场会与嵌入药丸中的传感器相互作用。人工智能则通过分析药丸接收到的信号,在不到几毫米的范围内精确定位设备在肠道中的位置。此外,该系统还能通过设备的光学气敏膜监测氨的三维实时浓度,而氨是一种与溃疡和胃癌有关的细菌的代表。

Khan说,之前主要依靠笨重的台式线圈追踪设备在肠道中的运动,这种可穿戴线圈的使用更灵活。除了测量胃肠道气体外,这项技术还可能有其他应用,比如识别由克罗恩病引起的肠道炎症,并精确地将药物输送到病灶。

研究人员在各种模拟胃肠道的介质中测试了该系统的性能,包括模拟牛肠和人工胃肠液等。Khan说:“在这些测试中,该设备展示了其精确定位,以及测量氧气和氨气水平的能力。我们开发的技术可用于任何可食用的设备。”

研究人员也表示,该设备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可以设计得更小、能耗更低。接下来,在继续完善该设备的同时,Khan和同事计划在猪身上进行测试,以研究其在具有类似人类生物学特征的生物体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冯维维)

相关论文信息:

http://doi.org/10.1016/j.xcrp.2024.101990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