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中国产业突围的又一场“意外”

鸿蒙,中国产业突围的又一场“意外”
2024年06月23日 10:08 媒体滚动

十年也是弹指一挥间。

2014年的MWC上最大的明星是一款操作系统——Firefox OS。这款开源的操作系统,剑指垄断的iOS和安卓。组织方预估发布会能吸引来250人就算成功,谁想到媒体、传媒、分析师一共来了700多位,挤爆会场。随后的每一天,Firefox OS都登上大会杂志的头版。

最壮观的名场面,是18位电信公司的CEO齐登台,支持Firefox OS。打破垄断和开源共享,工程师心里最朴素的理想主义,在这一刻被彻底点燃。

这场征战,打头阵的是中兴。这一年,中兴的手机出货量正值巅峰,6000多万台,仅次于三星、诺基亚、苹果,排名全球第四、中国第一,还要推出Grand S,这是国产品牌第一次冲击3000元以上的高端市场,可谓风头正劲。Firefox OS宣布,登陆的第一款手机是中兴Open,马上就来。

造一个操作系统,挑战垄断的最好时机,不是2019年,而是2014年。

中兴是全球手机出货量第四名,再看前三位,都没有闲着。第三是苹果,iOS是始作俑者。第二是诺基亚,自恃宝刀未老,认定自己是新时代不可忽视的力量,和微软的联姻呼之欲出。排第一的三星,靠安卓成功,但也要做自己可控的Tizen操作系统,不久,就将拉来Intel站在Tizen阵营里。

这一年,可谓群雄联盟,檄文蔽天。只是谁也没想到,败北来得如此之快,曾经的豪言壮志最终作鸟兽散。

01

中国的产业突围,充满“意外”。

环保、碳排放,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发达国家对于后进者的“遏制”。西方国家自己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随意排放,工业革命就是曼彻斯特的滚滚煤烟,美国是全球累计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多的国家。发达国家工业化持续200多年的无序排放,给地球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当自己完成产业升级,却对全球变暖、环境问题大书特书,给后进国家一个紧箍咒。

这让“世界工厂”中国苦不堪言,但也恰恰是这样的压力,“意外”地催生出中国极强的新能源产业,在光伏面板、新能源汽车、碳捕捉等领域全面领先。

操作系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产业,也是一个非常静态,很难突破的产业。谁也没想到,中国的突围同样颇为“意外”,来源于屡屡遭受不公后的一次破釜沉舟。

2019年,华为上了“实体清单”。华为消费者业务正在高速发展所向披靡,但是突然由于无法搭载GMS(谷歌移动服务),华为用了多年的操作系统,也是华为投入无数资源精心打磨的操作系统,一夜之间,不能再用了。

搏一个操作系统的机会,最好的时间是2014年,那一年群雄起义。华为没有挑头打仗,不过已经在2012诺亚方舟实验室里关注、研究这门技术。

2015年,鸿蒙正式开始研发。此时,前人那些热血沸腾的战斗都快尘埃落定,大家发现iOS和安卓撼动不了,陆续投降了。

2019年,鸿蒙发布。而美国的打击在继续,华为已经无法取得和制造最先进的芯片,手机销量暴跌。操作系统,拼的是生态,开发者往往要看到增量才愿意跟进。因此,鸿蒙诞生之初,前途一片昏暗。华为的回应,是努力给开发者带来增量。鸿蒙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和iOS、安卓作存量的竞争,而是面向万物互联的时代。

02

回望2019年,《连线》杂志(Wired)用这样的标题报道鸿蒙的诞生,If Huawei can't build a true Android rival with Harmony OS, no-one can。

前些年群雄并起,把能想到的都试了——当时新创的操作系统有开源,也有闭源。有的以开源号召工程师的理想主义,有的闭源但背后是三星、微软、Intel这样的帝国话事人。可惜,大家都输在一件事上——生态

而造不成生态的原因却各异,或因为缺乏决心,或因为能力不足。三星是不够决心。正是凭借和安卓的深度绑定,三星吃到红利(安卓工程师和三星一起开发,每一次安卓更新几乎都让三星首发),长期力压iPhone,是全球出货量第一。这样背景下推出Tizen,三星自然畏手畏脚,害怕和安卓撕破脸。说要发布Tizen手机,竟然三年里连连跳票。最终大幅妥协,Tizen只登陆三星的低端机型。

反过来,Firefox OS却输在资源不足。Mozilla是浏览器厂商,能调动的资源远远比不上三星微软这样的科技巨头。Firefox OS认定自己在功能上赢不了安卓,设计上赢不了苹果,所以把差异化竞争的重心放在了工程设计——Firefox OS可以运行在基于Spreadtrum芯片组只有128MB RAM的极低端硬件上,远低于安卓的最低要求。在此基础上,Firefox OS提出“25美元智能手机”的概念,立志要让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穷人用上智能手机。

这是一个想要四两拨千斤的打法,可惜,也死在这点。Firefox OS牺牲太多性能,低端手机硬件差,比如摄像头不行,屏幕率也仅为HVGA(480×320像素),而且无法多任务。这个战略的后果是,众多热门App放弃了Firefox OS,比如WhatsApp,西方市场的微信,不仅自己不开发,也拒绝授权Firefox OS代开发。

没有这些明星APP的坐镇,生态输了,操作系统就输了。

这样看,《连线》那篇文章的标题,直指要害,华为在能力、决心、战略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华为不会像三星那样畏手畏脚,犹豫就会败北。鸿蒙是破釜沉舟,放弃幻想,开弓没有回头箭。凭借强大且持续的技术积累,鸿蒙的差异化不是像Firefox OS去低端市场,而是面向未来,面向万物互联的时代诉求,一开始就把全场景、智能和安全作为鸿蒙的“王炸”底牌。

华为与伙伴共建了超过20个鸿蒙原生应用“样板间”,给开发者提供全链路工具,从而大幅减少工作量,降低接入新系统的难度和成本。比如,“人民网+”使用了新闻资讯“样板间”。“样板间”80%的公共特性代码都可以复用,不但完成原生多端的新闻阅读体验,还增加了新闻朗读等智能化功能。再比如,“蜻蜓点金”使用了金融“样板间”,85%的公共特性代码可以复用。

鸿蒙的出发点是面对“全场景”,抓牢分布式这个独特的技术特点,开发者一次开发多端部署。鸿蒙决定走向原生后,立刻赢得美团、小红书、钉钉这些重量级明星APP支持。

开发鸿蒙原生应用不是重写一遍代码,而是利用这个机会重新设计用户体验,即便是熟悉的功能也能焕然一新。

美团重新设计了骑车体验。过去,骑车前要先解锁手机、打开美团App、找到骑车入口、点击扫码,然后开锁。现在通过鸿蒙NEXT开放的扫码直达能力,用户只需拿起手机直接扫码,一键解锁。还车时,也无须解锁手机进入APP操作,新增的锁屏实况窗,在锁屏状态可以直接还车。新的体验,明显更省心。

钉钉在开发后,与系统深度融合,用户可以从手机系统的日历之中,一键进入钉钉会议。把“全场景”的特点玩起来了,会议跨设备接续,用户可以把平板上的会议无缝接续到手机。

2015年正式立项,到现在正好十年。从2019年正式发布,到开启商业化,从第一次登陆智慧屏,到如今完整覆盖全场景,鸿蒙生于忧患,但却扎扎实实迈过一个个里程碑。

当下,千行万业乘势而上,纷纷上车。已启动开发的5000多个应用,实现出行、社交、金融、办公、生活、娱乐等18大垂域全覆盖,可以满足平时用户99.9%的时长。

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数据显示,HarmonyOS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由2023年一季度的8%上涨至2024年一季度的17%;而iOS份额则从20%下降至16%。也就是说,华为HarmonyOS正式超过苹果iOS,成长为中国市场的第二大操作系统。

鸿蒙生态大势已成。

03

地缘政治下的新时代,很多重要的产业呈现出三足鼎立的特色。

比如,全球定位系统有GPS、伽利略和北斗。大飞机有波音、空客和中国商飞。现在,智能手机也演变为鸿蒙、苹果、安卓三种。

如同历史上的三国,滚滚长江东逝水,淘尽天下英雄。产业大势的变迁,也会改变产业里大大小小每个参与者的命运。

第一,鸿蒙成功立足,给中国信息产业加了一道保障。在操作系统这个根基上,再也不会有中国品牌因为地缘政治,遭遇无故的突然瘫痪,永远有一个成熟的托底备选。

第二,操作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高度垄断的产业,鸿蒙带来了久违的竞争。这对开发者是有利的。

蔚来李斌就分享过,为什么造手机,因为蔚来第二代平台的车标配 UWB,但是苹果很强势很封闭,不开放接口。如今,操作系统多年的两极垄断已经被打破,鸿蒙是注入的活水。由于这几年鸿蒙的到处“折腾”,开发者能感受到自己越来越受重视。

第三,鸿蒙是增量,万物互联再到万物智联给产业带来新的流量,带来新的业态。

开发者的一大苦恼是互联网的流量见顶,格局定型,如今巨头在APP之间筑起高高的“围墙”。在这一背景下,万物智联这个增量,对产业的价值正在慢慢彰显。

举个例子,单纯手机上地图APP已经流量见顶。再怎么创新,再怎么投放,对各个地图厂商的市场占有率,都不会有很大变化。但是,地图在“全场景”的流转,是新的业态,是增量。鸿蒙就有一个经典的使用场景,我在手机地图上查好目的地,下楼开车,打开车门的一刹那,导航路线就顺滑地流转到了车机地图上。到停车场下车,一抬手,手表上就能看到停车场步行到目的地的路线。

全场景”的丝滑,来自鸿蒙一诞生就面向万物互联的底层设计。目前,鸿蒙生态设备数量已超过9亿台,今年采用鸿蒙智能驾驶的车预计超过50万辆。仅仅手机和车就已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再加上,AI大模型的出现,所有电子设备的人机交互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涌现出全新的业态。

十年,既是弹指一挥之间,也是大江东去,铸剑化蝶。当年MWC群雄并起讨伐垄断,到尘埃落定作鸟兽散,也就四五年光景。而鸿蒙从2019年正式发布,到今天正好也是四五年,不仅没有像前人一样败北,反而越做越深,终三分天下。这背后,有天时地利人和,既靠技术上厚积薄发,十年磨一剑,也靠各方共赢,独行快,众行远。

编辑:徐勇 于莉莉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