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通用化序幕拉开:巨头竞逐金融业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通用化序幕拉开:巨头竞逐金融业应用场景
2024年06月21日 12:51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闫启 北京报道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金融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行业格局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重塑。AI不但可以通过快速准确的信息和自动化的任务处理推动金融业降本增效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金融行业的数智化转型,拓宽了金融行业AI应用的边界。

有数据显示,全球超过90%的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开始尝试AI、大数据和区块链等颠覆性技术。到2027年,由机器人顾问管理的资产将达到5.9万亿美元,相对2022年的2.5万亿美元翻了一番多。

但值得关注的是,尽管AI大模型十分火热,但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价值远未达到预期。生成式AI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应用尚处于技术探索和试点应用的并行期。极态AI创始人王力表示:“现在市面上的通用大模型其实都是大语言模型,能力很强大毋庸置疑。但是语言模型基于概率学和自回归模型,因此在不同行业的应用中,需要拆解成小任务,以降低错误率。未来的发展可能需要核心模型架构的突破,才能实现更高级的人工智能,独立完成更复杂的任务。”

近日,极态AI发布了一款为专业投资机构打造的端到端AI决策辅助平台——极态AI Copilot。据介绍,极态AI完全是自研原生AI大经济模型,拥有完整且独立的知识产权。原始架构代码始于2019年,目前已迭代至第8代,截止到2024年3月末,极态AI已经完成了3年的实盘数据验证。

极态AI创始人王力看来:“任何基础类模型都将世界抽象到某个抽象层或空间中,基于这个抽象空间进行计算和推演。例如,图像模型将世界抽象为像素空间,语言模型将语言分割成字符并基于之前的字符计算未来字符的可能分布。大经济模型则是将经济活动和相关数据抽象到一个新的空间中,在这个统一的空间内理解所有发生的事件。这种抽象逻辑与现有的大语言模型有所不同。我们已经在探索将语言模型的能力注入现有的大模型中,以实现更强大的AI。”有报告显示,预计1至2年内,首批大模型增强的金融机构会进入成熟应用期,3年后将会带动金融业生成式AI的规模化应用。

自2023年以来,科技巨头、各类创业公司和科研机构迅速入场,投入了海量资源,推动了大模型能力和应用的快速演进。腾讯云行业大模型为可以为金融等行业客户提供一站式 MaaS 服务,支持金融客户构建自己的专属大模型;蚂蚁集团发布了自研的蚂蚁金融大模型;百度旗下度小满发布了开源金融大模型“轩辕”。与此同时,传统银行业也在积极拥抱大模型,工商银行在国内同业率先实现百亿级基础大模型在知识运营助手、金融市场投研助手等多个场景应用;北京银行发布了AIB平台,同时推出“北银投顾 GPT”。

行业大模型应用拉开人工智能通用化的序幕,产业场景布局推动大模型落地,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王力看来,“一个金融行业的大经济模型AI架构背后,是‘软硬结合’的金融和科技的共同探索与实践,不仅需要团队在AI知识和技术、数据、算力上有深厚的积累,还要具备对于金融行业有深刻的了解。”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