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柯”秀

《地质学》

碳酸岩的产生与分布

英国剑桥大学Sally Gibson团队报道了碳酸岩的分布与产生。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6月17日出版的《地质学》。

据了解,产生碳酸岩以及最终形成相关稀土元素矿床的物理-化学框架仍存在争议。这主要反映了碳酸岩形成的不同构造环境:大火成岩省、大陆裂谷和主要的伸展地体、碰撞前后的构造环境或海洋岛屿。然而,一个广泛的共识是,碳酸岩(或它们的母体熔体)起源于地幔。这些奇异的熔体体积小,使它们成为探测其潜在源区条件的理想探测器。

研究将碳酸岩的位置与地震层析成像得到的全球岩石圈厚度图结合起来,以解释后-新元古代碳酸岩优先出现在厚的克拉通岩石圈边缘之上(例如邻近南大西洋和印度洋或北美、格陵兰岛和亚洲),以及曾经厚的岩石圈经历拉伸的地方(例如东亚)。热模拟显示,裂谷克拉通边缘的横向和垂直热传导,或克拉通岩石圈的快速拉伸,可以在形成原生碳酸岩或其母体碱性硅酸盐熔体所需的温度和压力下,活化碳化橄榄岩。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30/G52141.1

《国家科学院院刊》

东太平洋海隆的岩浆诱发构造

法国巴黎城市大学Milena Marjanovi团队在研究东太平洋海隆9°50′N的岩浆诱发构造中取得新进展,研究结果提供了海底和海底下高分辨率特征的证据。6月14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了这项成果。

据研究人员介绍,在快速扩张的中心,断层发育在轴向顶槽(AST轴周围0~250米)主要是由源于岩浆透镜体(AML)的岩脉诱发变形引起的。在轴向高点(>2000米)以外,突出的深海山边界断层的形成通常与岩石圈冷却并远离AST时的不弯曲有关。断层的存在很少被绘制在这两个热性质不同的区域之间,岩石圈仍然太热,以至于无法将断层与热冷却过程联系起来,而在AST外,增生岩脉作用主导并控制着脊轴。

研究人员通过比较在东太平洋隆起(EPR) 9°50′N采集的三维地震图像和测深数据,发现岩浆体的独特形态特征与这些断层的方向之间存在显著的垂直一致性。测绘断层的空间重合和不对称成核模式,是岩浆诱发断裂在脊轴附近的最直接证据,为热液作用和岩浆侵位提供了通道,有助于在AST外形成地壳。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73/pnas.2401440121

上新世—更新世冰期/间冰期循环的路径依赖性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Judit Carrillo和Michael E.Mann团队揭示了上新世—更新世冰期/间冰期循环的路径依赖性。相关论文6月17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据研究人员介绍,研究使用CLIMBER-2地球系统模型模拟了上新世中期到现代前工业时代(3My-0My BP),发现上新世—更新世冰川演化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其驱动因素是火山二氧化碳排放的逐渐减少和基底冰相互作用的风化层去除。

研究利用在时间上向前和向后交替驱动模型,以探究路径的依赖性和滞后性。研究人员使用前工业化条件启动模型,并以时间反转的作用力驱动模型后向推动,火山除气后向时间(BIT)的增加并没有产生高CO2水平和上新世晚期相对无冰的条件,这在同一模型的前向时间(FIT)模拟中可以看到。这种行为似乎源于碳循环的非线性和初始状态依赖。

在FIT模拟中,从由低振幅正弦倾角(~41ky)和进动(~23ky)驱动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到高振幅~100ky可能与偏心率相关的锯齿旋回(在1.25My和0.75My BP之间)的转变(中更新世转变或“MPT”)在BIT积分中消失有关,这取决于如何处理风化层去除过程的细节。为了再现MPT,需要向枯竭的风化层过渡和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73/pnas.2322926121

《免疫》

脑微血管是人类脑干扰素病中干扰素-α神经毒性的主要介质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Markus J. Hofer和英国爱丁堡大学David P.J. Hunt研究提出,脑微血管是人类脑干扰素病中干扰素-α神经毒性的主要介质。相关研究成果6月14日在线发表于《免疫》。

据介绍,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AGS)是一种以干扰素(IFN)-α产生异常为特征的自身炎症性疾病。AGS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脑部疾病,但神经毒性IFN-α的主要来源和靶点尚不清楚。

研究人员证明了大脑是AGS中神经毒性IFN-α的主要来源,并使用星形胶质细胞驱动的小鼠Ifna1错误表达证实了脑内IFN-α具有神经毒性。使用单细胞RNA测序,证明了大脑内皮细胞内的脑内IFN-α激活受体(IFNAR)信号传导,导致了一种独特的大脑小血管疾病,与AGS患者相似。

磁共振成像(MRI)和单分子ELISA显示,中枢而非外周IFN-α是人类微血管疾病的主要决定因素。小鼠内皮细胞Ifnar1的消融治疗了微血管疾病,阻止了弥漫性脑疾病的发展,并延长了寿命。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immuni.2024.05.017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