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晶电子“上车”能否扭亏

东晶电子“上车”能否扭亏
2024年06月20日 09:31 财经网

6月18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东晶电子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公司大股东没有应披露而未披露事项,似乎整个公司对连日涨停原因“一无所知”。不过市场观点指出,由于东晶电子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晶振厂商,随着智能汽车发展,对晶振的需求也上升,或将利好公司业绩。但业内专家却表示,对于晶振这种上游产品而言,市场周期是更具决定性的因素,即便脱离消费电子谋求“上车”,也并不一定赚到钱。

“亏着卖”

东晶电子仍挣扎在亏损泥潭中,从2022年至今年一季度,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亏损约6911万元、6660万元、1776万元 ,这与部分投资者的期望相悖。

所谓晶振产品,指的是石英晶体谐振器、晶体振荡器,这是手机、智能穿戴中重要零部件,一片薄薄的石英晶体切片,就能让设备产生高度稳定的信号,也正因如此,不少知名品牌都采用东晶电子的产品,例如消费电子领域有索尼、佳能、松下、海信等,在智能汽车方面有比亚迪、零跑等。

虽然应用广泛,但东晶电子扭亏似乎并不容易,目前公司成本依然高于营收,今年一季度,公司总成本约为5369 万元,但是总营收只有约4349万元,究其原因,主要是产品售价较低,换言之就是“亏着卖”。

对于这一问题,东晶电子在最新一期投资者活动记录表中谈到,去年年度净利润为负,主要是产品销售单价较上年下降,综合毛利率较低,今年公司将采取加强市场开拓、挖掘高端客户、提高高毛利产品占比等措施改善业绩。

至于东晶电子能否实现以上承诺,在业内专家看来仍需进一步观察。产业观察家丁少将对北京商报记者谈到,消费电子企业进军新能源车是大势所趋,但并不意味着“上车”就能挣钱,对于晶振这种通用性较高的电子元器件而言,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重要性不宜被高估。

丁少将谈到,一般来说,晶振产品只是MCU芯片、 DSP芯片当中的一部分,这些芯片还要进入代工厂组装、加工,之后供给立讯精密、富士康这样的一级供应商,才能进入手机、智能汽车,这一链条很长,不确定性较大,“上车”就一定能获利的逻辑并不成立。

业绩依赖周期

也有市场观点认为,今年一季度消费电子略有复苏,利好上游企业,东晶电子或许能受益。

奈何东晶电子对经营状况讳莫如深,例如有投资者问到,公司二季度主要产品售价是否相较一季度有所提高?东晶电子方面仅表示,“敬请关注公司披露的定期报告”。也有投资者质疑,持续亏损是否说明公司内控方面有缺陷,东晶电子回复称,“公司内部控制不存在重大缺陷”。

在业内观点看来,能实质上影响东晶电子业绩的还是行业周期,其起伏基本上与芯片一致。在2020年、2021年“芯片荒”之时,东晶电子营收明显攀升,也能稳定盈利,但当“芯片荒”过去,尤其是近一年多来业内拼命去库存的时候,东晶电子的业绩便掉头向下。

丁少将评论称,实际上,很多上游元器件厂商都“身不由己”,对于整体的波动周期无力把控。从销售模式上说,越靠上游的元器件厂商越依赖经销商,经销商手握客户资源,能把多家品牌的需求集合在一起向工厂下单,这种模式多少让上游企业有些被动,至于联合下游品牌共同开发新品、制定销售策略的情况更是少见。

这一点在东晶电子的财务数据上也能反映出来,2023年,其营业收入合计约1.73亿元,其中靠中间商销售的部分就占了约1.3亿元,占比达到58.91%,而直销部分只有约4189万元,占比约为40.53%。

不过晶振企业并非无计可施,研发新品是重要出路。从全球范围看,目前日本的晶振产品占绝对份额,产品等级高,中国大陆企业凭借价格优势,份额有所增长,放眼未来,谁能将晶振产品进一步小型化、片式化、低功耗化,先进入世界第一梯队,谁就能够获益。

当然这要求企业具备研发实力,处于亏损中的东晶电子研发费用也在下降,去年其研发费用约为1248万元,今年一季度约为240万元,分别同比下降19.56%、18.66%。如果研发跟不上,东晶电子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或将处于更不利的地位。

北京商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东晶电子,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