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卫民
不久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立伟的自传《水穷云起 周立伟自传》出版。读上几页,我就被它强烈吸引,快速浏览一番后,更是有了分享的冲动。
本书非常真实,全书没见自吹自擂之处。周先生少年成名,不到20岁就开始搞技术革新,改进他所在工厂的生产线,并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34岁时在苏联拿到副博士学位,后来又因为在电子光学和夜视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而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可他对于自己的天资,评价却是“中等”。他说,在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读书时,班上许多同学理解问题都比他快、思考问题比他深入,还有一些同学则在文体等方面远胜于他,他简直是班上“最笨的”。后来他之所以能够在专业上取得较好的成绩,除了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外,还因为他幸运些。
本书写得也有趣。我和周先生认识多年,对他的平和、谦逊、善良等多有体会,但不知道他身上发生过那么多的趣事,也不知道他那么善于写趣事。随手翻开本书,就能发现几处地方让人莞尔一笑。
比如,在准备向貌似对他有意的俄语女教师表白的前一天,他却在朋友的介绍下见了一位女工,居然一见钟情,然后结为伴侣,他们几乎一辈子没有吵过架。
周先生这本书的主标题叫《水穷云起》。在“序言”中,他解释了取这个题目的原因:耄耋之年,回首人生路,发现它充满偶然性。经常以为山穷水尽、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到此为止了,却突然遇到贵人、碰到机遇,改变人生图景。
他把这归功于幸运。
我想,这恐怕不仅仅是幸运,还跟周先生的个性很有关系,更准确地说是“性格决定命运”。周先生聪明、能干、勤奋、善良,经常帮助他人,对别人的帮助则非常感恩——本书随处可见他发自内心感谢他人的话。
这些可贵品质大家有目共睹,我等后辈体察到之后,会敬他、爱他,我相信他的同辈、前辈体察到之后,也会被感动,会选择爱他、护他。这恐怕是他在紧要关头得到人们相助的重要原因之一。像一些此前和他并无深交的人,在他遇险时担着风险、压力、怨言保护他、推举他,不是为了给自己谋取利益,而是出于对品德好、能力强的人的爱护和敬重。
我认为,这本书是一位科学家对人生的总结之书、一位智者对人生的感悟之书,很真实、很有趣,可读性很强。
(作者系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