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低空经济”的城市争夺战

万亿“低空经济”的城市争夺战
2024年06月19日 10:52 蓝鲸TMT

文|定焦 黎明

编辑|魏佳

低空经济火了,各地忙起来了。

自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有至少29个省市将这个词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地成立规模不等的产业投资基金,出钱、出地、出政策,争做“天空之城”。

这是继房地产、新能源汽车之后,城市之间的又一轮争夺战。

一位帮某地方政府做招商引资的业内人士对「定焦」说,今年以来,各地对低空经济的热情很高,虽然落地很谨慎,但调研很频繁。

一些城市负责招商引资的官员们走动起来了。一位在北京创业的CEO告诉「定焦」,某外地城市的招商局副局长近期将过来拜访他,咨询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事宜。

所谓“低空经济”,指的是3000米高度以下的飞行活动经济形态,无人机、空中汽车、各种飞行器,再加上配套的商业运营、综合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形成一条庞大产业链。前阵子热议的飞行汽车,就属于其中一环。

各地方政府有充足的动力参与这场竞赛,这不仅是响应政策,也是出于拉动地方经济、促进就业的考虑。

过去,我们的发展更多依赖土地,未来,增量或许可以来自天空。

低空经济不是新概念,但上升到战略高度却是新鲜事。

跟土地一样,天空是一种资源。三维的天空比二维的地面多一维,横向纵向均可拓展。比如在纵向上,按高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空域,其中3000米以下的低空,是行业关注焦点。

相比土地,天空受到的管制更多,业内曾有“离地三米归军队”的说法,民用的低空飞行要提前申请。过去这些年,政策松绑,天空资源被更多开发了。一个直观的变化是,开始有更多空中观光、私人飞行甚至无人机送外卖了。

低空能做的生意很多,飞行汽车讲的就是“空中出租车”的故事,如果这个故事能成立,必然会诞生一个“空中滴滴”。这是一个全新的、从零到一、重建秩序的领域。

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也称飞行汽车)的研发生产,是发展低空经济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过去两年资本追逐的热点。(拓展阅读:“飞行汽车”的虚与实)

今年上半年,上海的eVTOL企业沃兰特,连续获得三轮融资,每一笔金额都在亿元人民币级别。上海企业时的科技拿到2000万美元A轮融资,资方来自海外投资机构。长沙的华羽先翔获得天使轮融资,金额数千万人民币。

图源 / 沃兰特官网图源 / 沃兰特官网

飞行汽车只是万亿市场的冰山一角。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汽车在上路之前,先要修路、建加油站、开设4S店。eVTOL遵循同样的规律,在量产之前要建好基础设施,在空中规划一整套道路,硬件方面建设起降点,软件方面发展通信、导航、数据管理。这将是一条巨大的产业链。

提供一站式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德奥普创始人兼CEO刘勇对「定焦」说,一般来说传统民航飞机本身的价值只占带动综合产值的20%左右,飞机带动的油料消耗、维修保养、地勤服务、机场建设等运营端附加产业,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一般民航飞机为20年)能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

纵观我国产业史,房地产、互联网、新能源汽车之后,很难再找到一个产业链够长、够深,产值足够大的新兴产业。低空经济补足了这一缺口。

但凡涉及到基建,就离不开地方政府。从地面角度看,起降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土地和资金支持,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从天空角度看,空域申请、航线规划、航路管理涉及不同部门,需要在监管之下运营。

对于一些地方政府而言,这是一个新机遇。

国内有大量城市渴望转型,传统的老工业基地、挖矿卖矿的各种“矿都”,以及一些依赖土地财政的大城市,急需新的产业来承载转型。某中部城市直接打出口号:“不靠海、不沿边,走向世界靠蓝天。”

四川自贡市很典型。它是一个老工业城市,有“千年盐都”的别称,近年来全力转型,从“做盐”到“做飞机”,成为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试验区之一。在这一轮低空经济热潮中,它非常活跃。

把企业引进来,项目落下来,产值做上来,产业飞起来,地方经济就有了新引擎。

刘勇认为,地方政府算的是全局账,而不在于个别项目的经济得失,就业、纳税、产业升级及产业链生态本地化,都是政府考虑的点。“这件事只有政府能干,因为低空经济投资周期很长,而政府可以评估长期整体收益。”

各城市之间启动了项目争夺战,多位从业者的感受是,最积极的当属深圳和合肥。

刘勇告诉「定焦」,深圳虽是“无人机之都”,但目前缺少eVTOL头部企业,国内eVTOL头部企业主要分布在广州、上海、成都等城市,未来,深圳会利用自身特区的政策优势及大湾区的地理优势来吸引eVTOL头部企业将示范区、展示中心、组装生产线落地深圳。

去年6月,深圳宝安区宣布引进德国eVTOL企业Lilium,最近双方又签订合作协议,Lilium将把亚太总部设在宝安。

引进Lilium的次月,宝安区宣布与亿航、峰飞航空达成合作。亿航会把飞行汽车EH216-S的组装交付中心、研发测试中心、维修保障中心放在宝安。峰飞航空与宝安的合作更侧重运营,今年2月开通了深圳至珠海的航线并完成了首飞。

以上三家企业,都是低空经济领域的明星企业,“拉拢”了它们,深圳就有了能拿得出手的典型案例。亿航总部在广州,峰飞航空总部在上海,Lilium更是外资企业,要“搞定”它们,很考验地方政府的策略和筹码。

以峰飞航空从深圳至珠海的跨海飞行为例,难点其实在于航线开通以及各部门协调。这一段20分钟的航程,涉及空中交通运营管理、空中交通基础设施提供商和服务商、政府管理部门、空域管理部门……深圳能推动计划的落地并承担相应风险,仅这一点就展现出了强大的资源调动能力和行动力。

Lilium把亚太总部设在深圳,则与另一家深圳企业腾讯有关。腾讯投资了Lilium,一路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去年宝安区和Lilium达成合作前后,腾讯又投了Lilium 1.75亿美元。

图源 / Lilium官网图源 / Lilium官网

深圳“抢项目”快狠准,能与之匹敌的是合肥。

合肥一向以招商引资见长,被称为“中国最会做风险投资的城市”。合肥从外地引进京东方工厂、蔚来汽车总部的故事,在业内堪称佳话。如今,行业大势从新能源汽车延伸到低空经济,合肥也未缺席。

最典型的例子是亿航智能将华东区域总部设在合肥。

去年10月13日,亿航的EH216获得民航局颁发的TC证(型号合格证)。这一事件意义重大,飞行汽车在投入商业运营前,必须取得适航认证,其中尤以TC证的获取难度最大,亿航是当时全球第一家获得TC证的eVTOL企业。

取证两天后,合肥市委主要领导与亿航创始人胡华智会谈。取证第六天,亿航宣布与合肥市政府达成合作,华东总部落户合肥,华东地区的生产、销售、运营,都将以合肥为中心。

亿航是广州企业,要设华东总部,上海、杭州、南京都是备选城市,尤其是上海,综合实力强于合肥,但最终让合肥捷足先登。合肥为此开出了优厚条件,承诺采购、专项补贴加起来价值1亿美元。

两个月后,EH216-S进行获得TC证后的首次商业载人飞行演示,场地放在了合肥的骆岗中央公园。对于合肥而言,活动虽然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宣传效果拉满。

除了亿航,合肥还想把上海时的科技吸引过来。合肥在一年多以前就开始跟时的科技接触,商讨如何让E20 eVTOL项目——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倾转旋翼电动飞机,在合肥落地。

不过,这一合作目前进展不多,E20 eVTOL原计划在合肥白龙机场进行全球首飞,并在安徽落户和投产,最后实际的试飞地是在浙江的横店通用机场。

现在,各大城市对eVTOL头部企业的争夺,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虽然公司总部往往只有一个,但还可以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制造中心、组装中心、运营基地等。这给一些当地没有eVTOL企业的城市提供了“补票”的机会。

为了发展低空经济,各地都在出台各种促进政策。扶持企业,常见的方式包括给地、补贴、免税、奖励、发牌照,在各个环节开绿灯。

业内人士告诉「定焦」,各大城市中,深圳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最大,实打实地“发钱”。比如,eVTOL企业落户最高奖励2000万元,通过民航局适航认证再奖励1500万元,在深圳开通、运营首条eVTOL商业航线奖励100万元,另外企业拥有的飞机数量、开通航线的距离、飞机执飞次数增加,都有相应奖励。

政策指向很明确,就是吸引企业到深圳落户,并把航线和运营放在深圳。

对企业而言,这些属于事后补贴,是锦上添花的事。为了和企业形成更深的捆绑,一些地方政府用投资的方式,给钱给资源。

今年上半年沃兰特完成的三笔融资中,有两笔都有地方国资参与——四川自贡市的产业基金和深圳南山区的战投。合肥还在当地培育了一家eVTOL公司——零重力,去年零重力完成一笔近亿元人民币融资,合肥国资委旗下基金参与了投资。

图源 / 零重力官网图源 / 零重力官网

沃兰特是上海企业,自贡领投了3月的1亿元A轮融资,此前双方就签了协议,自贡以股权投资的形式,引进沃兰特的智能制造基地项目,这个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20亿元,建成达产后年产值约75亿元。自贡称,未来双方还会在资本投入、起降基地建设、飞机租赁等方面深入合作。

深圳、合肥、自贡等城市先人一步,大部分城市则是直到今年中央定调之后,才开始“抄作业”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如重庆、安徽、广州、武汉、贵州、沈阳等,成立的基金规模从10亿元至200亿元不等。

成立基金不难,难的是发掘到好项目,用基金撬动更多资源,带动当地产业升级。

刘勇说,各省市成立的产业基金,更多起到的是引导作用,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把资源吸引到低空经济这个领域。现在市场上开发真正有市场竞争力eVTOL产品的好项目其实并不多,一些项目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和商业化能力。

根据天眼查数据,自贡和深圳参与沃兰特的两笔融资,都是“1+3”的架构——1家地方国资+3家社会资本。

一位投资人告诉「定焦」,很多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钱投出去后会指定用途,比如在当地建厂房、购买设备或者招聘多少数量的员工。

在投资的同时,地方还会牵头和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加入一些地方国资和社会资本,把大家的目标和利益绑定在合资公司里,以便后期运营落地。比如亿航与广州、合肥、深圳,沃兰特与自贡,都分别成立了合资公司。

在这些争做“天空之城”的城市中,深圳是目前业内公认的“低空经济第一城”,广州、上海、合肥、成都具备一定先发优势,北京、重庆、杭州、南京发展较快。

一座城市发展低空经济,一看产业基础,二看头部企业,三看有没有钱。这三方面深圳都很强。《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低空经济企业数量全国前三城市为深圳、广州、北京。

深圳早在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到发展低空经济。今年,深圳利用特区身份,在地方事权范围内,出台了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进一步扫清了机制障碍。

政策鼓励,地方支持,低空经济似乎要起飞了。但要看到成效,不会那么快。

房地产最大的产品是商品房,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它们有清晰的市场和买单人。低空经济要真正落地,也得找到具体的应用场景,否则无法形成市场。

理想形态是,大量低空飞行器在空中飞行,部分取代地面交通,短途航空、海岛运输、物流配送、共享出行、景区观光,各种场景都能用飞行器作为载具。显然,这在短期内不现实。

我们可以参考自动驾驶的发展。

前些年自动驾驶火热时,很多城市申请了自动驾驶测试区,拿出真金白银招商引资、修路盖厂、测试运营,争夺“自动驾驶第一城”。时至今日,无人出租车仍未普及,相关企业持续亏损。

唯一从中赚到钱的,是那些做“智能交通”的企业,它们从地方政府拿项目,把城市车路协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自动驾驶公共服务车队运营的方案整体打包,融入到城市级智能交通的新基建中。企业赚到了地方基建的预算,政府收获了“智慧城市”的标签。

现在的低空经济,落地难度比自动驾驶更大,同样少不了政府的支持和帮扶。

刘勇告诉「定焦」,目前全球范围内的eVTOL公司,几乎全部是亏损状态,这个行业尚处于早期阶段,研发投入巨大,申请适航认证耗资高昂,绝大部分公司还没开始商业化,“赚钱”的概念应该是至少十年以后的事了。

亿航是国内第一家上市的eVTOL公司,它的EH216-S获得了生产许可证,率先量产商用,订单大部分来自政府采购。

图源 / 亿航官网图源 / 亿航官网

江苏无锡市政府今年向亿航下了100架EH216-S的意向采购订单,一季度亿航交付了10架。山西太原的西山文旅在5月订购了50架EH216-S,合同价1.13亿元,并计划在未来2年内额外采购450架,这是亿航目前为止国内公开的最大订单。

这些eVTOL将主要用于空中观光,也就是现在地方热衷的“低空文旅”。

去年,亿航曾在财报中说,客户主要是景区运营单位、快递物流企业、商业地产公司、医疗应急企业。现在,来自政府的采购明显增加。

在跟亿航达成合作的地方政府中,深圳宝安区政府曾说,将为亿航飞行汽车在本地的产品采购、融资租赁、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全方位支持。深圳当地企业博领集团与亿航成立合资公司,已向亿航采购了5架EH216-S,并计划在未来再购买95架。合肥与亿航的合作协议中,就包括“协调或促进不少于100架EH216系列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采购订单”。

空中旅游,是低空经济现在最切实可行的应用场景。它离不开政府的统筹规划,以及实打实的资金支持。

普通游客如果想购票乘机,在城市体验空中观光,还得等各种测试合格,开启常态化运营之后。那时候,才算是真正启动了一个新的市场。

在那之前,物流货运、医疗急救、海岛配送等非城市场景的应用,可能会率先落地。只不过那是to B的生意,相对较为分散,距离普通人较远。

刘勇认为,这一波低空经济热潮,必然会经历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政府在鼓励支持的同时,还要引入竞争和监管机制,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汽车产业投资3到5年就能见到效果,航空产业大概需要10年以上。低空经济刚起步,这是一件长期的事,需要远见、魄力和耐心。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