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度时艰,税企之间要相互理解,不要相互伤害

共度时艰,税企之间要相互理解,不要相互伤害
2024年06月19日 08:51 A股伪解释

2024年06月19日 08:51:42

近一段时间以来,税务部门对个别企业追诉30年“补税”、企业则以停产来对抗的案例,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也产生税务是否会“倒查30年”的担忧。

对此,国家税务总局回应,税务部门没有组织开展全国性、行业性、集中性的税务检查,更没有倒查20年、30年的安排;税企双方始终休戚与共;加强税收监管是税务部门的法定职责。

应当说,国税总局的回应是滴水不漏的,先明确告知,国家层面没有这个安排,更没有倒查30年。然后说明,税企之间的关系是好的,税务部门是关心企业的。最后强调,依法追缴税款是法定职责,必须履行。当然,国税总局也没有忘记安慰一下遇到“补税”矛盾的企业,如果有涉税争议,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积极妥当解决。

客观地讲,所有的“补税”案例,站在法律的角度分析,没有一起是存在任何问题的。如果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企业不仅会浪费大量时间,而且毫无胜算。倒是税务部门能否也严格依法执行,依法收缴滞纳金等,会产生难以做到位的担心,而不是企业该不该“补税”。那么,为什么如此明了,也如此符合法律规范的问题,会引起激烈争议、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呢?笔者考虑,可能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税务部门是否存在不作为问题;二是经济环境不佳条件下如何服务企业问题。

欠税时间长达2、30年,企业纳税自觉性不高、纳税意识不强、没有主动纳税,是肯定的、毋庸置疑。按照税法规定,每个纳税主体都应当主动申报、主动纳税,存在欠税,就说明主动申报工作没有做好,“补税”完全应该。那么,税务部门是否就毫无责任呢?要知道,追诉30年,是分税制正式实施,两套税务机构同时运行,税收征管成本也翻了一番的大背景下,按理征收效率应当更高,欠税问题也要更少,为什么反而出现企业大额欠税现象呢?这个问题应当好好理一理,而不是一句“补交”就把责任全部推给企业。一定程度上,税务部门也是有责任的,是工作不够作为的表现。否则,问题不会遗留这么长时间。

眼下,宏观经济环境并不好,企业运行比较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经历了三年疫情影响、市场需求低迷、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的冲击后,气还没有完全缓过来,就突然面临大额“补税”问题,压力之大、情绪之坏,也是可想而知的。这种突然出现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的伤害是很大的,甚至会让企业倒下的。如何减少突然出现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影响,是否值得税务部门的思考。就算税收征管任务很重、压力很大、困难很多,也必须充分考虑当下企业运行困难的实际,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冲击和影响。

国家税务总局说得好,税企双方是始终休戚与共的,因此,必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而不应当相互伤害、相互对抗。税务部门应当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各种偷漏税,但自身也要做到行为规范,要多站在纳税人角度考虑问题,对可能存在偷逃税款的纳税人,要及时提醒、及时跟踪、及时提供帮助,避免形成积案,避免让“补税”变成企业的“不确定性”因素;企业则要增强税法意识,自觉申报、自觉纳税,做诚信、守法的纳税人,不要与税务部门对抗,更不要与法律对抗。

也正因为如此,对当前遇到的“补税”问题,如何在法与情、整体与个体、大局与小局之间找到平衡点,对税务部门是一种考验,对企业也是一种考验,切不可矛盾扩大化,避免引发更多担忧,尤其不能影响发展环境。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