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策略或可防治扩张型心肌病损伤

新策略或可防治扩张型心肌病损伤
2024年06月18日 02:33 媒体滚动

    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纯新 通讯员田娟)6月16日,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获悉,该院心血管内科教授陈琛和教授汪道文研究团队,发现了心肌细胞内长链非编码RNA DCRT介导的线粒体代谢功能紊乱在扩张型心肌病中的作用及机制,为扩张型心肌病损伤防治提供了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循环》杂志发表。

    扩张型心肌病是导致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治疗手段相对有限,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并探索新的治疗靶点迫在眉睫。近年来已有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内长链非编码RNA在心肌肥厚、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长链非编码RNA在扩张型心肌病中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

    研究团队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发现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脏组织和横向主动脉缩窄(TAC)诱导的心衰小鼠模型中,长链非编码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功能实验显示,心肌细胞特异性敲低长链非编码RNA DCRT,会导致小鼠心腔自发扩大并伴随心功能降低。相反,心肌细胞中高表达长链非编码RNA DCRT,能够显著改善TAC诱导的心功能异常。这表明长链非编码RNA DCRT可能在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分子机制方面,团队发现长链非编码RNA DCRT通过与蛋白PTBP1相互作用,阻止NDUFS2重组蛋白进行外显子跳跃剪接,减少线粒体活性氧产生,维持心肌细胞线粒体稳态,从而保证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腺相关病毒rAAV9介导的心肌细胞长链非编码RNA DCRT过表达,也可以阻止NDUFS2重组蛋白进行外显子跳跃剪接,降低心脏氧化应激水平。这为扩张型心肌病的防治提供了新靶点。同时,应用CoQ10等抗氧化剂,可以部分改善长链非编码RNA DCRT减少引起的线粒体失稳态和心功能障碍。这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汪道文说,团队近年来深入研究代谢紊乱在心肌病和心力衰竭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揭示了非编码RNA和代谢产物等通过多种作用方式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此项研究的相关成果有望进行临床转化,为扩张型心肌病治疗提供基于代谢调控的全新策略。

外显子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