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不上微软谷歌等!中国软件行业几乎全军覆没:不创新、光研究收费等

追不上微软谷歌等!中国软件行业几乎全军覆没:不创新、光研究收费等
2024年06月13日 15:16 快科技

近些天,随着国内软件行业头部公司一季报先后出炉,有关“中国软件行业几乎全军覆没”的讨论快速出圈。

据统计,在今年一季度,中国软件业的表现十分堪忧:

用友网络营收17.49亿元,亏损4.53亿元;

金蝶营收29.8亿元,利润未出;

软通动力营收54.49亿元,亏损2.77亿元;

浪潮软件营收2.66亿元,亏损3200万元(实际亏损2859万元);

多位曾就职于上述公司的软件行业人士们,群情激奋。他们先后揭露软件行业“靠喝酒吃饭”拿订单等内幕。更有业内人士直接痛斥:“这些所谓的软件行业公司如果立刻倒闭,才能够利好中国整个行业软件生态。”

新浪科技结合用友网络和金蝶国际历年财报统计发现,他们的销售毛利率要远低于国际水平。多重因素相综合,最终导致了他们的业绩惨淡。

多巨头被痛斥“对IT业无贡献”?

用友和金蝶等公司业绩的下滑,让业内以及曾经的客户们怨声载道。无码科技创始人、丁香园原CTO冯大辉以曾经用户的身份公开痛斥道,“这个列表里的公司,这么多年,为整个IT行业贡献了什么?优秀经验?开源方案?培养了优秀人才?”

他直言,这些企业垄断了行业的软件需求,然后转包、外包,最后给需求方交付了一堆烂软件、烂产品、烂功能,让各个领域的用户和公众叫苦连天。“饮鸩止渴拿的项目,赚不到钱不正常吗?”

在他看来,这些公司缺乏技术竞争力,“他们是产业里落后生产力的代表,只有他们被淘汰,软件行业才会更繁荣”。

另有多名软件行业人士认为:“国内软件行业遭遇业绩滑铁卢,本质上还是专业能力的问题。”

其中一位人士结合自身经历告诉新浪科技,他所在的企业信息化年预算达到亿级,对于一个营收近千亿的企业来说,信息化水平严重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从数据的收集、分析以及对决策的支持系统都很不智能。

所以需要软件公司的“辅助”,但软件提供企业对业务理解还是很表面化,很难深入理解业务的深层次逻辑,更不能通过系统实现对客户需求、行业变化、项目动态、业财联动的及时监控,“往往都是企业提什么需求,他们就在某些点上满足,对于企业决策只能起到数据支持的作用,起不到智能分析的价值”。

在先后使用过多家软件巨头的服务后,他总结道:“我们先对软件公司充满期待,最后发现实现不了自己的意图,慢慢地付费意愿也就低了”

销售毛利低于国际水平

那么,上述人士的言论,是否具有充分的依据?

以美股Salesforce和Paycom等头部软件企业为例,这些厂商历年毛利率长期位于70%以上,个别时期甚至高达85%。然而,相比于国外企业,即使作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头部软件企业之一,用友和金蝶的销售毛利率,也远低于国际水平。

据新浪科技结合用友网络和金蝶国际历年财报统计,2020-2023年间,用友网络销售毛利率分别为61.05%、61.25%、56.37%、50.73%,金蝶国际销售毛利率分别为57.53%、58.29%、58.34%、59.15%,两者均未达到国际优秀企业水平。其中,用友网络的销售毛利,更是呈现出逐年递减状态。

具体来看,在2020—2023年,用友网络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5.37亿元、20.27亿元、22.35亿元、27.43亿元,其中2021年以来分别同比增长31.65%、10.26%、22.70%。

同期,用友网络历年营收分别为85.28亿元、89.32亿元、92.62亿元、97.9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0.22%、4.73%、3.69%、5.77%。这意味着,用友的销售费用增长率要远高于营收增速。

金蝶则是另一番“姿态”。在2020—2023年,金蝶国际销售费用分别为14.25亿元、17.41亿元、20.27亿元、23.2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22.2%、16.4%、14.5%。

同期,金蝶国际历年营收分别为33.56亿元、41.74亿元、48.66亿元、56.7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0.93%、24.36%、16.57%、16.71%。

虽然销售费用增长率低于营收增速,但公司同样连续四年处于亏损状态,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5亿元、-3.02亿元、-3.89亿元及-2.01亿元。

哪些因素导致业绩惨淡?

有意思的是,在用友和金蝶销售费用居高不下、净利润表现出现亏损的近四年间,两家公司均喊出了云化转型的口号。但明显的是,两家公司转型云服务的努力,并没有通过更加弹性自由、灵活订阅的收入方式,改善公司的营收结构。

在与新浪科技沟通中,快牛云科技创始人周海鹏总结道:“需求侧本身能力还驾驭不了数字化,人才还需要升级。供给侧本身很多时候半懂不懂,为了大单不顾一切,反过来伤害了客户,加上现在甲方资金紧张。”这些因素的综合,成为当下国内头部软件厂商业绩惨淡的关键。

在他看来,从传统软件服务转型云服务的过程中,“IT厂商的研发需要重构,运营需要变化,营销思路和团队也需要作出调整,这些都意味着成本,而且还存在试错成本,对于用友、金蝶这样的巨型企业而言,着急不得,短期内想通过云服务扭转盈利模式并不容易。”

恒业资本管理合伙人、多家上市董事江一向新浪科技表示,“云业务的转型可能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包括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这会在短期内影响利润。云服务市场竞争激烈,新进入者可能以更低的价格或更灵活的服务模式吸引客户,且规模大的成本结构更优成本更低,比如BAT;但客户对于云服务的接受程度和转换速度可能不如预期,导致收入增长缓慢。”

在江一看来,一些头部软件公司可能因为长期形成的组织结构和流程,难以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在快速变化的技术领域,如果公司不能持续创新,很容易被新兴的竞争对手超越。”

有个更棘手的问题是,在众多云厂商先后开启价格战的情况下,谁又会留给传统软件厂商更多转型适应的时间呢?

责任编辑:雪花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