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实现财务自由,却极少有人具备这种必不可少的能力

人人都想实现财务自由,却极少有人具备这种必不可少的能力
2024年06月13日 09:34 A股伪解释

2024年06月13日 09:34:23

“这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600篇原创文章”

随着年纪增长,所长越发觉得,一个人最应当培养、最重要的能力,可能是觉察,懂得觉察的人,什么都可以做得很好,而不懂觉察的人,或许都不能称之为人,只能称之为“条件反射器”,觉察力才是一切的基础,有觉察的人,才有真自由。

在此,所长想先分享一些自己的经历。

某天,所长打开淘宝本来想买一样东西,然后看到首页**了另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于是就点了进去,点进去后系统又给推了其他相似的东西,于是就又点了进去,而这东西有某个成分所长很好奇,然后就打开电脑开始搜索起来……

不知不觉,几十分钟过去了,一开始想买的东西压根就没有买,也忘记了打开淘宝的根本目的是要买那样东西,更忘记了后面还有一大堆重要的事情。

某次,所长打开雪球,本来是想查看某家企业的财报,结果一进雪球首页看到自己的消息对话框有信息就点了进去,退出来后就开始给当天发的文章点赞,然后又开始查看文章数据,再然后就跑去看关注的其他人有没有动态更新,而后乱刷模式开启……

啊,你大爷的,我本来只是想看某家公司的财报呀!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们一开始只想干个A,然后莫名其妙就干了一大堆毫不相关的事情BCDEF?

这其实就是觉察能力不足的表现。

我们无法清晰觉察到自己当下在干什么,也很难意识到自己本应该干什么,在此前的文章中所长讲过多次,人的一切行为其实都只是条件反射,只是根据刺激信号强弱作出相应反应。

我们虽然有个可以思考的大脑,但运用大脑思考是一件极其耗费能量的事情,所以,身体为了节能,能不思考就不会让我们思考,本能就只想做最轻松、最节能的事情,因此,当条件反射回路形成,在未来相似的场景中,我们下意识都会按照固定的行为模式做出反应。

这也是为什么人的年纪越大,越不容易改变、越固执,因为人年纪越大,相应的条件反射回路就越牢固,当一个回路刚开始形成,想切断它是容易的,可一旦进行了成千上万次,回路强大到一定的程度,再想切断它就难如登天。

所长每天都会写反思日记,经常在对过往日记进行复盘时发现,自己的生活大多时候就是一个又一个的“轮回”,虽然每天遇到的具体事件不同,但面对相似事情的行为模式/情绪反应却一模一样,也就是说,看似经历的事情一天天在变多,可心智却并没有获得同样的成长,相似的坑总是踩了一次又一次。正是因为面对这些事情时,大脑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潜意识或者说条件反射就自动接过了身体的控制权,帮我们进行了处理。

而当我们的下意识自动替我们做出反应后,理智才姗姗来迟,这时候行为已经发生了,理智能做的就只剩下为我们下意识的反应“找理由”,毕竟人需要逻辑一致、需要连贯,所以,我们的理性绝大多数时候其实是不启用的,而一旦启用,往往只是在为我们“莫名其妙”的行为找借口。嗨,想想可真是悲哀。

如果觉得所长说的这些还不太好理解,我们不妨再看一个故事。

《资治通鉴》有记载这么一个事情,西汉时期,匈奴单于头曼想改立小儿子当太子,但当时已有太子冒顿,所以就想除掉原有的太子,但头曼的阴谋被冒顿觉察到了,于是冒顿开始想办法。

他的办法是啥呢?所长赌五毛,任何人看完都会拍案叫绝,真真是过于天才了。

他制作了一种会响的箭,这种箭只要射出去就会发响,然后他训练自己部下的骑兵,我的箭射向哪,你们就必须也射向哪!凡迟疑不射的,即刻斩首!

训练了一阵后,冒顿突然将箭射向自己的爱马,有些人就迟疑了没射,于是这些人被斩首;过着了一阵,冒顿又突然将箭射向自己最宠爱的妻子,又有人迟疑了,于是这些又被斩;再一天,冒顿的箭射向他父亲最爱的马,部下没有一个人迟疑,万箭齐发,那匹马瞬间成了筛子。于是,冒顿知道自己的兵算是练成了。

某一天,冒顿和父亲出去打猎,冒顿突然将箭射向自己的父亲,瞬间部众万箭齐发,就这样,头曼被杀,冒顿接下来诛杀所有不服他的人,自立为单于。

冒顿要谋反,没有和任何人商议,没有任何人是他的同谋,他妙就妙在通过训练部下条件反射的模式,将所有人都绑在了谋反这条船上,当他的部众万箭齐发一起射向单于头曼时,那些人接下来就只剩和冒顿一条路走到黑这一种选择。

冒顿没有做任何人的思想工作,只是利用一个比一个强的刺激强行给部下植入了条件反射。

这个例子足以说明,我们人类自以为是理性人,自以为有自我意识,自以为每一个举动都是在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更多只是根据已有的行为模式在进行条件反射,而我们所谓的自我意识更多时候其实只是在合理化自身的行为和欲望。这就是人类会被称作“自我解释的动物”的原因。

当我们清楚了这些,自然就能明白觉察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多么重要,觉察的好处就在于,当我们下意识想要做出一些“条件反射”时,可以拥有几秒钟的停顿让理智跟上来,一旦能拥有几秒钟的时间让理智启动,往往可以管住自己。

比如当我们早上醒过来,如果可以在拿起手机前停几秒,估计就会清楚穿衣服比玩手机更重要;当我们拿起淘宝被系统牵着鼻子乱刷时,如果可以停几秒,估计就会清楚自己的任务是来买东西;当我们面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想生气时,如果可以停几秒,大概率就不会脱口而出一些伤人的话了……

总之,每当我们遇到一些事情,如果可以停下来几秒,让理智跟上反应的速度,很有可能就有机会做出截然不同的举动。

而当我们的觉察到一定的程度,甚至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好的条件反射。比如到点就睡觉、到点就起床、起床后立马出去运动、吃饭只吃七分饱、遇到事情先往好的方面想而不是逃避和抱怨……当我们有意识地去培养好的条件反射,将好习惯变成下意识的一部分时,我们的生活自然就会越来越好。

那么问题来了,觉察这种能力,该如何培养呢?

其实咱们的古人早就讲了,一方面在于反思,比如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富兰克林的“每日觉察十三种美德”……另一方面在于“活在当下”,如果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能专心致志而不分心,那我们自然能清晰感知到当下在干什么,而培养活在当下能力的最佳办法就是“冥想”。

这里额外解释一下冥想,冥想在很多人看来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但所长想说的是,冥想也可以不仅仅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可以放在任何地方,冥想的核心其实就是注意力训练,当你发现自己在走神时,就立马把注意力拉回本想专注的地方。

长期冥想的人和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们可以更主动地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想放的地方,屏蔽其他的干扰。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