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都是打假博主,靠什么赚钱?

遍地都是打假博主,靠什么赚钱?
2024年06月13日 08:06 36氪

来源:36氪

终究是流量生意。

苏琦

编辑金玙璠

来源|定焦(ID:dingjiaoone)

封面来源Pixabay

“X城的金店,最近谁敢惹事,我一家家打。”

“X城,我要在这里好好摩擦摩擦。”

“你现在有多嚣张,等会就有多狼狈。”

今年5月中旬以来,多位“打假”博主在连云港、南京、安徽芜湖等地,给当地的“鬼秤”商家们上了一课。

这些博主们在与涉事商家及市场管理人员进行协商时,被抢摔手机、肢体推搡等的现场视频一经发布,随即引发热议,频频登上热搜。

随后,多起“鬼秤”事件迎来处罚结果——涉事商户被清退出场,商家和市场管理方双双罚款,这些打假博主也大涨粉量,被一些人视为“打假英雄”、“正义使者”。

类似的打假题材视频,已经不是第一次成为流量密码了。前有曝光路边榴莲摊贩鬼秤的博主“B太”,粉丝两千多万,打假视频动辄百万点赞起步;后有博主“铁头惩恶扬善”(下称“铁头”)因打假三亚某海鲜市场缺斤少两,5天涨粉200多万。

现在,打假博主无论去哪个城市,都会挑动商家和网友的神经——例如,本地网友喊话商家“别丢脸”,外地网友喊话博主到自己所在的城市“排雷出气”。

打假博主,最初因“胆大”“正义”而出圈。在短视频中,他们表现得不怕得罪商家,常在消费取证后,对缺斤少两、乱收费、以次充好等乱象进行维权,因此收获了粉丝的高度信任。

一些打假博主在快速涨粉后,却开始频频翻车,例如,“铁头”就因在直播间自曝涉黄而遭遇全网封禁。

但“一个铁头倒下了,千万个铁头站起来”,打假博主赚取流量的同时,外界的质疑声一直不断:“打假”到底是为了正义还是流量?用这么激烈的方式维权,是否会来带副作用?有了粉丝开始带货后,为什么频繁翻车?

打假博主,攻占短视频

自从今年2月打假博主“铁头”被全网封号以后,短视频平台上类似的打假博主越来越多。尤其过去一个月,这类博主的粉丝量飙升,从5月中旬开始,多个城市爆发“鬼秤”事件,频频登上热搜。“鬼秤”事件背后往往都站着打假博主。

今年5月16日,打假博主“狂飙兄弟”称,在连云港市海鲜蔬菜直销市场遭遇“鬼秤”,在寻求市场管理方帮助时,遭对方围堵并抢夺手机。5月19日,连云港海州区联合调查组发布通报称:对涉事商户罚款3万元,对市场主办方罚款35万元,并对市场主办方工作人员予以行政拘留。

博主“狂飙兄弟”在连云港打假 来源:短视频平台截图博主“狂飙兄弟”在连云港打假 来源:短视频平台截图

无独有偶,5月18日,打假博主“黑白一二”发视频称,其在南京市某农贸市场买鱼,复秤时发现少了四两,随后寻求市场管理人员帮助,却被市场管理人员抢摔手机。目前涉事商户已被清退。

同日,打假博主“铁拳出击”发布视频称,其在南京一水果店遇到“缺斤少两”并遭店主“动手”。目前该店已暂停营业,并罚款3.2万元。

博主“黑白一二”和“铁拳出击”发布的打假视频 来源:短视频平台截图博主“黑白一二”和“铁拳出击”发布的打假视频 来源:短视频平台截图

5月25日,“铁拳出击”再发视频称,在安徽芜湖某黄金回收店遭遇“鬼秤”,约31克的黄金,店内称重不足16克。后续,该商家被顶格处以罚款22000元。

从5月中旬到现在,这类“鬼秤打假”事件在多地上演,博主们持续更新视频,“鬼秤”事件变成全民关注的焦点;博主打假反遭“威胁”,也引爆了热点话题。

截至目前,“鬼秤”关键词在过去一个月内连上13条微博热搜,“鬼秤”“打假”等话题在抖音有近400亿播放量。

值得一提的是,打假博主们的视频拍摄内容、风格和人设,都和被封禁的网红“铁头”有相似之处。这些博主都是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消费陷阱出发,通过消费取证后,大多会在现场进行喊话,用气势和嗓门“把事情闹大”,塑造具有正义感的“铁拳”“狂飙”的形象,最后以给出维权结果收尾。

打假,让博主们收获流量,他们的维权方式,帮助消费者避免了潜在的消费陷阱,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监督和震慑商家、矫正市场风气的效果。“这些博主也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消费者和商家的不平等地位。”资深短视频IP操盘手Jerry表示。

北京中银(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苒苒称,这些打假博主提高了消费者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在打假过程中进行普法。部分消费者开始有了试秤、复称的维权意识。

“打假”是一个比较容易吸粉和建立信任度的短视频内容赛道,博主们的直播和涨粉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狂飙兄弟”在近期的直播中透露了自己全平台的播放量数据,其中视频号约一亿,高于抖音的七千万和快手的四千万。同时,这些博主近期开始在视频号频繁开播,直播间往往能冲到六七万观看人次,远高于其他类型的直播间。

“定焦”制图 数据源 / 新抖“定焦”制图 数据源 / 新抖

Jerry分析,从市场诉求看,消费者苦“缺斤短两”久矣,但自身维权费时费力还容易不了了之,这类打假博主的视频内容,呈现出解决问题并帮助消费者解气的特点,网友会自发将此类视频推向更高流量。从内容属性来看,短视频平台也需要有噱头和强互动的作品,而打假类视频符合需求。

“商家越是阻拦,博主们的人设就越锋利,观众看着也就越解气,视频流量也就越大,影响力也就越大。”豹变IP创始人张大豆称。

打假博主,为正义还是为流量?

打假博主天然吸引流量,有流量就有人跟风生产内容。但随着打假博主的赛道越来越拥挤,争议声也随之出现。

有商家认为,市场内某一家店被打假了,整个市场的生意都会受到波及,短期内还会有别的博主来打假,市场秩序陷入混乱。

有用户认为,部分博主的视频会强调城市,让人“以偏概全”地留下对这个城市的负面印象。

还有一种常见的声音是,这类博主跟风打假、跟风维权的风气盛行,多数博主的视频中,还往往以冲突性画面为主,有刻意激化矛盾、赚取流量之嫌。

比如,一些小的打假博主会跟着大博主维权的步伐走,大博主刚打过假,一批小博主可能就跟上了;还有一些博主会在店内叫喊,曝光商家收取2元打包费、10元炭火费、少了2两秤等,被网友质疑“小题大做”“故意把事情搞大”。

“打假博主这样做,到底是为正义还是为流量?”大量网友问道。

MCN机构运营负责人周凯不认为“激烈对抗”是一种合理的打假方式,相反,经过流量放大后,这种维权的方式是错误示范。商家一经打假博主曝光,信誉度很难回升,即使日后改正也无济于事。博主过激式的打假维权,可能会激起商家群体的反弹,这对消费者不一定是好事。

很多网友开始质疑打假博主的动机,因为他们快速吸粉后,转头就开始用流量变现。

实际上,有了“铁头”和辛吉飞直播带货翻车的例子,目前的打假博主都没有开启直播带货,且在变现时显得“小心翼翼”。据“定焦”观察,目前这类博主常用的变现方式有三种,在视频评论区推荐商品链接、橱窗带货和切片广告。

打假博主常用的三种变现方式 来源:社交平台截图打假博主常用的三种变现方式 来源:社交平台截图

当然,打假博主也会在变现时,解释为什么边打假边赚钱。

有博主在直播时表示,打假的成本很高,机酒餐食人工一个月需要3万,还要熬夜剪辑,“自己负担很重,但没时间带货”。有博主下午直播打假后,晚上在直播间上架了商品链接,称“有需要的咱再买,支持弟弟的打假事业,博主都要吃饭,但我只吃干净的饭,不强买强卖。”

Jerry称,现在的短视频行业,流量和粉丝并不能直接决定变现,这类博主前期积累的流量比较泛化,购买力不强。现在的短视频博主比拼的是专业性,而这恰恰是打假博主的弱点。

打假博主,能火多久?

打假博主们扮演的“民间判官”的角色,某种程度上投射的是消费大众对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一种希冀情绪。

更多人好奇的是,打假博主会像曾经的“铁头”一样火一阵就消失吗?这类博主会长期存在吗?

“消费者对诚信和质量的关注不会消失,但网红打假博主是否会长期存在,这取决于市场需求、监管政策、博主自身的专业性和自制力等。”Jerry解释,博主们需要不断更新打假的品类,以避免观众的审美疲劳和信任危机,另外,博主们还要在涨粉过快的情况下,保持清醒、敬畏流量。

“狂飙兄弟”称,自连云港鬼秤事件后,选择了“自降热度”,因为“打假之路,稳比狠重要”。他表示,接下来可能会考虑从“游戏未成年充值”方向的打假,同时,未来也会跳出打假的圈子,开拓更多内容方向。

但不可避免的,因为更新频率不高、内容同质化严重、团队不够专业等原因,即使是头部的打假博主,涨粉速度已经大不如前,整体粉丝量也停留在几十万到百万区间。

同样早就开始积极寻找下一阶段发展路径的,还有博主B太。过去两年,从美食博主转型而来的B太,在尽力摆脱打假博主的单一身份,一边教人在美食方面不踩坑,内容涉及鬼秤、食品安全等;一边与多地文旅部门和京东等公司联动,进行城市旅游、人文美食和产品溯源的推广。

B太与官方部门和大厂合作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他背书,出圈方式类似于曾经的“富士康质检员”张全蛋,都是将个人IP与品质和信任挂钩。

但这种方式也有局限,比如过度商业化可能导致博主的独立性受到质疑,并限制其揭露某些潜在的商业伙伴。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打假博主不论是收集需要打假的信息,还是想靠影响力变现,都需要流量,但过度曝光、过于高调,反而不利于打假。

“狂飙兄弟”在直播中表示,自己从来不会提前说自己接下来要去哪个城市打假,不然就没效果了。“有一次去日照,被当地人拍了个照片发到网上,百万播放量,商贩们都在群里提醒同行说狂飙兄弟来了,大家这两天注意一下。”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正视打假博主,既要看到他们揭露问题、提升维权意识的积极作用,也要保持理性,辨别信息的准确性。“打假博主跟任何短视频博主都无本质区别,不要在他们身上寄予太多意义。”周凯称。毕竟,要让缺斤少两、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行为消失,不能仅靠网红博主之力。

对打假博主来说,把握尺度非常重要。打假博主应守住法律红线,合法合规打假,并注意自身安全。

图源 / Pixabay图源 / Pixabay

律师张苒苒提醒,有些博主收费帮人打假、投诉有问题的商品,不涉嫌违法,可一旦打假行为超出了合理、合法的范围,导致商家或周边商家无法正常经营,可能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例如采取恶意打假、恶意投诉、在打假过程中对商家进行骚扰、威胁、恐吓等不当行为,可能被认定为敲诈勒索、强迫索赔、寻衅滋事等。

实际上,多个平台对这类打假内容也在加强监管。有短视频平台运营告诉“定焦”,平台对内容负责,消费者对博主的信任不应被透支。要想让打假在内容变现赛道真正持续下去,平台和博主都需要走出流量至上的误区。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