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倒垃圾,以联合执法斩断黑色利益链 | 新京报快评

跨省倒垃圾,以联合执法斩断黑色利益链 | 新京报快评
2024年06月11日 20:03 新京报网

▲2024年5月,督察组督察发现,杭州市地铁五号线二期工程老余杭站项目通过无运输资质的公司,多次将渣土非法倾倒至安徽省宣城市。图/生态环境部

倒垃圾这事,竟成了一门跨省的生意。

近日,“新华视点”记者随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庆、云南7省市督察发现,一些地方建筑垃圾处置工作存在明显短板,乱堆乱倒问题时有发生。其中,由于本地建筑垃圾处置能力严重不足,多地跨区域非法倾倒问题多发频发,屡禁不止。

根据通报,2021年至今,仅浙江省查处的杭州市工程渣土等建筑垃圾跨市非法倾倒案件就有1199起。如杭州市地铁五号线二期工程老余杭站项目通过无运输资质的公司,多次将渣土跨区域非法倾倒至安徽省宣城市。两地相距上百公里,依然挡不住垃圾被辗转腾挪的脚步。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地区间垃圾处理能力和监管水平的差异,将垃圾非法运输至其他省份倾倒,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破坏,还可能使垃圾倾倒地付出高昂的环境修复费用,对当地旅游业、农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这种跨省倾倒行为,很可能引发地区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转型发展大局。

根据通报的案例可知,跨省倒垃圾已经成为一些地方的“常规”操作。这其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格外关注。一是,跨省倒垃圾背后往往隐藏着黑色利益链。前述案例中,杭州市的渣土倾倒至宣城,就存在四级利益链条。

从运输承包公司、工程中介、车队到“地接”,囊括了渣土运输从源头“发货”到中途运输,再到择地倾倒全过程。而其中的每个环节,都会从渣土运输费用中分一杯羹,且大家分工明确,衔接顺畅。只是,这一切都在自发运转,建筑垃圾能不能外运,运到哪,倾倒场所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全然毫无监管约束。

事实上,这也是其他类似跨省倒垃圾行为的普遍状态。跨省倒垃圾成为一门野蛮生长的生意,正在侵蚀生态环境治理成果。

另一个倾向性问题是,类似跨省倾倒垃圾,往往是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流向经济发展较弱区域。比如,据报道,2021年以来,江苏省苏州市查处的274起跨区域非法倾倒建筑垃圾案件中,有243起涉及上海。更早一些,2017年,江苏、浙江等地一些船舶利用长江航道,将近七千吨垃圾非法转运至安徽境内倾倒。

这反映出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倾倒垃圾的流出方向。对经济发展相对薄弱地区而言,这无疑增加了发展负担。

因此,治理跨省倒垃圾,不只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硬性要求,更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所必需。

当前,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入法治化新阶段,有效解决区域间合作难点,生态环境治理同样需要打破区域隔阂。尤其针对垃圾跨省倾倒多发频发区域,需建立区域合作监管机制,加强联合执法,从源头到倾倒地,实现全链条打击。

同时,可考虑推动垃圾处理设施共建共享,鼓励地区间合作建设垃圾处理设施。此外,也要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加强预警和防控。

跨省倒垃圾屡禁不止,也暴露出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在发现问题、监管执法和应急能力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如何让执法力量真正下沉,延伸环保监管触角,仍需多想办法、多出实招。

撰稿 / 新京报评论员 迟道华

编辑 / 马小龙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