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钢拳"走进现实:机器人竞技撬动百亿市场

"铁甲钢拳"走进现实:机器人竞技撬动百亿市场
2024年06月11日 21:25 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广州报道

机器人正成为格斗游戏对弈者,《铁甲钢拳》的场景缓慢落向现实。

去年11月的杭州电竞中心,机器人在透明赛舱内激烈冲撞、缠斗。这是机器人竞技首次亮相亚运会,也是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唯二的数智竞技表演赛项之一,这场人类关于未来科技终极对决的想象,正衍生出一条全新的产业链。

以格斗机器人为代表,消费级智能机器人已进入高速成长期,吸引了来自体育界、教育界、商业界等的目光交汇。在智能制造基础上,生长出了囊括娱乐、培训、赛事等在内的庞大生态,促进了多业融合的转型升级;除了本身强产业撬动的作用外,其还作为人形机器人的“预备形态”,为技术“更上一层”奠定基础。

机器人的故事当然绕不开广东。此前,“打造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高地”的口号已经喊出;6月初,广东又印发《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尤其聚焦民生领域,强调在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与消费终端发力,靠科技文化加持的小型消费级机器人有望成为具身智能走进现实的第一道缩影。

机器人撬动融合业态

不久前落下帷幕的第二十届文博会期间,一度火爆全网的英歌舞被以别样形式搬上舞台——十数只小巧的机器人身披特色装扮、脸摹传统妆容,手挥英歌槌随鼓点舞动,“前沿科技爆改传统非遗”的混搭竟异常出彩。

这场展演背后,是一家诞生于汕头本土的小型科技公司群宇互动。

在不到十年的成长历程中,群宇互动从传统遥控玩具APP系统开发起家,迈向AI机器人生产研发。矗立在群宇互动身后的“玩具王国”汕头,旧一代产品愈显颓势,去年玩具出口额大幅下跌12.3%,AI、VR等技术加持下的智能玩具有望给这一地标产业带来新的升级,国潮文化又适时赋予了其出圈的契机。

“消费级机器人产业预示着人工智能时代文娱消费新趋势。”在暨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郑焕钊看来,单纯的内容满足型消费正转向与体验互动型消费的融合;这也意味着,机器人长足发展也需与人类多层面精神和情感需求发生链接。

在文博会“一鸣惊人”后,群宇互动所获颇丰。该公司产品经理朱林荣透露,目前已有五六家单位邀请公司前去演出,另有十几家机构正在洽谈合作,“接下来,我们还计划依照客户需求再开发其他剧目机器人”。

事实上,围绕链接文化属性、增加附加值,广东机器人企业进行过各种孜孜不倦的探索。此前,乐森机器人与“孩之宝”、迪士尼等联名推出变形金刚系列、巴斯光年等智能机器人,靠影视外溢效应为市场熟知;另一些公司则更向前一步,已开始同影视公司接触,筹备科幻影片拍摄,尝试将机器人产品IP嵌入其中……

另一方面,全球已催生了近百亿元规模的机器人教育市场,在近年来教育部面向中小学生公布的白名单赛项中,机器人赛事赫然在列,相关培训蔚然成风。

选择了数智竞技赛道的玄智(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也依托格斗机器人载体,输出编程、机器人制造、数智竞技等方面的培训,整体业务量在两年间增长近三倍。

“现阶段,学校、培训机构等对教育类机器人的需求量极大,我们已与澄海多家学校建立了合作。”朱林荣也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此外,群宇互动自身也在拓展培训业务,为青少年提供竞赛沙盘、AI机器人互动等体验。

目前,其已在汕头、潮州等地设立多座培训教育基地,广州基地当前也正在建设中;仅一年左右时间里,人工智能相关业务占公司整体收入比快速膨胀至40%。

赛事争夺战火蔓延至下游

时光溯回上世纪,1994年,第一届美国机器人大擂台在旧金山举办,宣告机器人格斗的诞生。此后,在美国市场,由Profile Productions把持的机器人大擂台以及Greg Munson等人发起的博茨大战轮番上演。从这时起,对产业阵地的争夺便蔓延至了下游的赛事举办、规则制定层面。

如今,这种争夺注定将延续,赛事将成为衡量产业成熟度与话语权的标尺。

世界范围内,机器人格斗赛日趋普及开来:2023年,其作为表演赛项亮相亚运会,并有望于两年后的名古屋亚运会冲刺正式赛项;同年年底,俄罗斯国际竞技机器人大赛上,玄智科技支持下的唯一中国参赛战队斩获冠军;今年2月,写入中俄联合声明的“未来运动会”在喀山开赛,机器人大战再次上演……

目前,格斗机器人已冲向越来越多国际乃至洲际比赛,但其在中国影响力仍有待铺开。玄智科技市场部负责人朱睿认为,在国内,格斗机器人始终是一个相当小众的赛道,当前产业生态主要难点仍在于市场教育。

在广东,向下舒展的需求同样迫切。作为高端装备制造高地,其优势资源更多集中在上游的机器人制造环节,中下游的教育与赛事生态尚需时日补齐。

市场化的力量已率先行动。朱睿介绍,玄智科技既作为主办方构建了系列自有赛事体系,推动建立中国赛事标准;同时也为部分教育赛、国际赛提供支持。去年的杭州亚运会期间,其已直接参与到技术标准制定中。

据悉,今年,全国范围内将有三十余场相关赛事在各地铺开,其中部分由玄智科技联手当地政府举办。以赛事为牵引,涉及地区将加速形成新的城市IP。

作为强工业属性省份的广东,理应争取更多相关赛事落户。据朱睿透露,今年12月,广东或将迎来首场格斗机器人比赛,玄智科技正同广东省电子信息行业协会沟通有关事宜;此外,他注意到,在香港,赛事生态拓展相当顺利,市场接受度非常之高,短短两三年内已有百余所学校参与进来,广东亦可向其借势,“由此来看,本土赛事仍处在蓄势阶段,但未来定会迎来爆发期。”

事实上,无论是科研起家并拓展至赛事组织的玄智科技,还是由制造向教育培训延伸商业触角的群宇互动,均揭示出了小型消费级机器人产业生态演化史,其以机器人制造为杠杆,撬动更庞大的科教文娱业态;在下游产业话语权建立起来后,又将形成品牌效应,倒逼技术进步,反哺上游制造。

跨步奔向“人形梦想”

在业务版图上快速向教育、赛事扩张之余,从技术路线看,小型消费级机器人还可能向着人形机器人的方向大步奔跑。某种程度上,它是人形机的“预备阶段”。

当下,争先恐后涉入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玩家多是靠小型机器人入行;在这个领域,素有“人形机器人筑梦、教育机器人养家”之说。以“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为例,2020年,教育机器人及解决方案占其营收比重达82.71%,目前,这一占比仍有三分之一;对于玄智科技,教育板块营收也占约七成。

事实上,教育机器人不仅在财资上为人形机器人提供铺垫。更深层面而言,它还将前沿理念植入青少年的科技启蒙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未来产业人才。

例如,玄智科技便将自身新一代教育产品与工业机器人产品在技术层面部分打通。朱睿解释:“如此,我们期望在校园阶段就构建起青少年的使用习惯与技术理念;等到他真正步入机器人职业,也必将沿用这些先进理念。”

此外,作为一条相对基础的赛道,教育机器人还为产业技术迭代提供了推力。

尤其应急、工业等场景对机器人的稳定性提出了苛刻要求,而这恰好是格斗机器人的优势所在。目前,玄智科技在格斗舱里“打”出来的部分技术已被应用于工业机器人身上,搭载了相关技术的抛投机器人已能扛住4—5米抛投高度。

目前,玄智科技还联手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领域企业、高校设立了数智技术研究机构,以数智竞技机器人为载体,以竞技对抗为测试、推广平台,针对产业底层技术体系开展定向攻关,并面向航空、航天、汽车、机器人等关联领域赋能。

据悉,“AI+”是该机构的重点方向。朱睿指向一台格斗机器人后说,“机身上这些孔洞,目的在于保留强度的同时减轻重量,这背后,是一项被称为拓扑优化的技术,它仰赖AI的高效推算。玄智科技已针对此携手生态伙伴进行攻关。”

“未来,我们的机器人也一定会走向人形。”他表示,格斗机器人正推动形成稳定的技术基础,这同当前全省规划中的人形机器人产业是双向奔赴的路径。

根据《广东省培育未来智能装备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提出的“人形机器人工程”,广东支持产学研用机构联手,强化创新平台支撑促进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程化攻关及成果转化,力争2—3年内初步建立起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如今,随着一批小型消费级机器人企业挤入,这一形成中的创新体系还在加速扩容。

机器人铁甲钢拳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